歲月如梭,如白驹过隙。回首望去,我从一个愣头青慢慢变得稳重和内敛,开始为不变成“油腻中年大叔”而努力。看着身边诸多优秀同学的开挂人生,不禁地想起那句话——“人丑就得多读书”。还好,自惭形秽的我还有绘画能支撑我的生命。习画二十余载所保留下的作品成为青春的印记。翻看总角时代的水墨花鸟小品,美院附中时代的素描、速写,大学时的油画,现如今的水墨人物画,一幅幅或残缺,或完整的作品记载了生命的轨迹。
2012年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系。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我结识了李宽老师,一个淡泊名利而才华横溢的人,在他的引导下我继续了绘画上的探索。众所周知,传媒大学是综合类大学,在这里接触到更多的是绘画之外的世界,包括戏曲、文学、电影、舞蹈、音乐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在这里我才理解了傅雷的那句话——“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才做钢琴家”的深意。在这所大学里的学习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眼界,我开始对世间的生活万象有了深度分析和综合思考的能力。自古至今,好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个综合主义者,他们需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借以拓宽作品的情感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增强精神的活泼,达到作品叙事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依稀记得2014年的冬天,我对妻子说出的那句:“再让我做两年艺术家的梦。”然而这一梦就是六年,至今仍然贪婪地梦着,不愿醒。妻子和父母共同负担起了柴米油盐的压力,每每忆起他们的不易,心中也难免苦涩。有时,也恨自己没有想象中那样有灵气,在别人做起来简单的事情到我这却变得曲折坎坷。
我一直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更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虽说艺术有大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勤奋和天赋。懒和笨也许是我的本性,还好的是这种天性让我懒得去改变目标,或者因为不是智者,所以琢磨一件事总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就这样我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地前进着,如同漂流在无尽大海上的小船,在随波逐流中倾听黄昏忧郁的风响,吃着基础训练时积攒的老本,用并不自信的手段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零碎的思想。还好我也不是一个敏感的人,很多困难和挫折过后我才意识过来。
在传媒大学的学习岁月里,也许是前世积攒的缘分,让我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李宽教授。我成年后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身影,每一次关乎未来的决定,每一步生命中重要的阶段都伴随着他们的扶持和陪伴。在他的鼓励下,我关掉了自己经营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始尝试进行艺术创作和寻找继续深造的机会,想在更宽阔的平台上磨炼且完善自己。最终,我成为了李宽教授的研究生,在他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
我在研究生的第一学期修满了毕业所需学分,于第二学期开始艺术创作和进行采风实践。李宽老师先后带着我进行了5次采风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四川大凉山、河南马街书会、山东送文化下乡活动等。期间收获颇多,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如在四川大凉山采风写生时,彝族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他们依旧承袭着祖辈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单生活方式。我难以忘记他们身上呈现出的人性最为朴实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下,山的浑厚朴实、山的胸怀、山的神秘沁入了他们的生命。又如,在充满生趣的乡村集市里,我体会到人性的单纯。在小贩那里买东西,两三次便会与他成为熟人,下次见到你他总会远远地打招呼,你如果买了西红柿和鸡蛋,热情的小贩还会送你几根小葱。今天没带钱?没关系,下个集市再给。在这里,没有诗和远方,没有阳春白雪,只有每日的一饭一菜,以及人和人之间那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我的情感伴随着一次次采风活动得到升华。
在创作实践上我秉承传递真、善、美。艺术的使命自古以来就是讲述艺术家的时代故事,即艺术家与时代现状的关系,借艺术作品来阐发内心的需求和对于时代的期许。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图画前寻求的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幅画,艺术像别的东西一样,是人性的产品,是人性的分泌物。”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索上和表现手法上我坚持表现的写实性。写实是一种不加粉饰的真实感。写实性不能混同于绘画上的造作、精细或空泛地简化,而是对表现对象的真诚、质朴、单纯地再现,是对于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再现,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对于我而言,水墨是对传统的继承,是中国艺术最具有代表性和民族认同感的绘画形式。我们需要对传统水墨精研,但精研却又不是复古主义、教条主义或泥古不化。而是遵循古代水墨画的笔墨规律来进行当代艺术创作,正如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所讲:“君子惟借古以开今。”我坚信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技法上的传承者,然后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递者。
经过大学时期综合素质的积累,我明确了自己的绘画发展方向,开始从单纯的临摹写生迈入了创作阶段。先后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山里红》《和谐》《节气印记——寒露》《乡戏》等当代水墨人物画作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先后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美术展览5次,并多次获奖。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和技艺改进的过程。我把每一张创作,都当做是自己在向艺术的高峰攀登的关键一步,在不断地磨砺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获奖后的喜悦,也有落选时的沮丧甚至自我怀疑,但也正是这样忽明忽暗的沿途风景,使我的艺术旅途变得缤纷多彩。也因此我也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专业能力上的认可,于2018年12月批准了我的入会申请。
2019年迎来美术界的盛事,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于9月份如期举办了。作为一个画学的后进者,我也抱着朝圣的心情投出了自己的作品,经过了北京地区国画画种的层层筛选评审,最终我的送文化下乡系列作品之一《瞧戏》有幸入选。我因能和美术界的众多前辈、同道一同展出作品而感到莫大荣幸。全国美展是我打开艺术大门的敲门砖,绘画路上总是众说纷纭,在多元并存的当下,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断地受到当代主义对其艺术性的拷问。这总会让我本就不自信的坚持,不时地被学术界看似有道理的说法和理念所动摇。然而,当得知自己作品成功入选全国美展后,我便不再对自己的创作理念有所怀疑,这种信心来自于行业专家的认可。我的科研能力也因此受到校方的嘉奖,先后授予了我“国家奖学金”“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李宽老师常说:“踏实比聪明更重要。”也许就是因为不聪明,才让我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有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虽然我常对自己的作品没什么信心,但这并不妨碍我去享受绘画时独处的时光。独处也让我更容易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制定自己的小计划,然后义无反顾地去实现它。独处,让我踏实、单纯且心怀梦想地活着,踏实到只想趁年轻,多走一段荆棘路,多记录一些生活中的诗意,不错过流年中那些温暖的任何事;单纯到只想趁年轻,多做几年艺术家的梦,多做一些浪漫和幼稚的事,记录下那些有关青春、有关梦想的美好片段。心怀梦想,趁年轻,与人竞争且志存高远。
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我拼尽一生也不能画出让人惊叹、敬畏的作品,但那也会是心中的峰顶,我将不竭余力地去攀登。也许我并不清楚明天将会在各自的园圃里采摘什么样的果实,但我坚信“耐得住寂寞,便能守得住繁华”。
1992年8月出生于山東省滨州市阳信县劳店乡。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系。2019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导师李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国风盛典——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海丝情·中国梦”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生态龙岩·红色闽西——中国画作品展,“伯年国艺”全国写意人物画展等全国性美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