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祚荣
[摘 要] 文章以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衔接现状为基础,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从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搭建互联网+教学平台;建立中高职学分互认机制;开发与实际工作接轨的工作手册式教材;针对1+X 证书制度,调整高职阶段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内容;加强中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思路及对策,旨在减少两层次学校衔接中教学资源的浪费,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其他职教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合理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1+X 证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5. 03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5- 0070- 03
1 中高職课程体系衔接的重要性
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高职衔接,特别是“课程衔接、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学习制度衔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教育部职教司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出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确定一批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能使中职毕业生拥有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机会,为高职教育提供理想生源,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 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课程设置重复
中高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各自为政,没有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设计,导致中高职开设的课程重复度很高。比如,中职开设的会计学原理、审计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统计基础等课程与高职开设的基础会计、审计学基础与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统计学基础,虽然课程名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导致相同知识点学生重复学习。使得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该知识点时,认为这些内容已经学习过,觉得乏味,存在不认真听讲等问题。另外,由于重复知识点的讲授占据了一定课时,新内容课时不够,学生没有理解透彻,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不浓、教学资源浪费、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等各种问题。
2.2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基础差异大
就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而言,在会计专业学生中,中职升学和三校生的比重超过3/5、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在中职阶段所学的专业就是会计专业。这部分学生进入高职后与普高学生混合编在同一个班级中,这就为教师授课时对知识点的把握增加了难度,知识点讲深了,普高学生由于刚接触会计专业知识,可能接受不了;知识点讲浅了,中职学生认为之前已经学过了,不想吃“剩饭”,会缺乏学习的动力。
2.3 教材开发问题多
首先,针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教材非常少,没有形成高质量的中高职一体化教材衔接体系。很多中职学校采用的是高职高专教材,教材选用不规范,教材内容衔接不够,跨越较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其次,随着当前大智移云的发展,财务云、大数据接踵而来,导致会计知识老化迅速,税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准则等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而传统教材只能做整本修订,内容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教材的滞后性与学生求知需求的超前性矛盾越来越严重。再次,教材市场混乱,一门课程的教材有好几十个版本,教材质量良莠不齐。许多教材理论性强,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较少,使得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
2.4 课程体系架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与我院对口的中职学校开设的文化课、基础课较多;而在高职阶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较多,将正常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上完之后,安排给会计实训课、专业实践课的课时就比较少了。另外,高职教师一般从大学毕业就直接上岗教书育人,普遍理论水平高,但实战能力弱,教出的学生大多没有创新能力和自实践教师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3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思路及对策
3.1 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我院建设的正保财务云共享中心,在学校引入企业真实账务,构建真实工作场景。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实训基地,校企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以每个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会计工作任务与岗位设置为内容起点,以财务工作岗位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建立学习领域,构建 “四段(课内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顶岗实习)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上岗。
3.2 搭建互联网+教学平台
依托“大智移云”现代网络技术,搭建会计专业教学一体化平台,实现备课、上课、课堂互动、成绩查询、班级公告、视频听课、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实训、在线考试、过程考核、教学管理(签到、学习记录和学习报告)等全部教学(学习)功能,自动记录包括学生学习、老师授课、管理者管理在内的各类行为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形成各类分析报告或刻画学生“能力肖像”,给出各环节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建议,供教师教学参考或实现学生学习“自治”,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助推精准化教学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3.3 建立中高职学分互认机制
为了解决中高职学生课程重复问题,可以尝试探索建立中高职学分互认机制。比如,中职学生在会计技能大赛中获取省级、市级奖励,就可以在高职阶段免修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若在中职阶段获取会计初级职称证书,则可免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课程。另外,若获取与会计有关的1+X证书,也可免修相关课程。通过学分互认机制,最大限度避免课程重复设置问题。
3.4 开发与实际工作接轨的工作手册式教材
2019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规划提出将分批遴选、建设1万种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此次建设中,教育部着重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此来解决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企业實际情况脱节、内容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教材选用不规范等问题。 这样就需要校企合作,将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及实务领域的新技术、新规范等内容编辑成工作手册式教材, 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反映典型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教材质量,满足教学需求,更便于做到及时动态更新。另外,开发与实际工作接轨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可服务于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使其作为1+X证书的培训教材,实现书证融通。
3.5 针对1+X 证书制度,调整高职阶段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内容
2019年 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启动 1+X 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职教20条的发布,有效地促进了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为此,我院申报了东大正保财务云共享服务1+X试点,调整之前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内容,在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添加“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和“业务经营中的财务决策”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内容具有超前性,可以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也为培养以会计技能为主的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认证提供相应的帮助。
3.6 加强中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我院是甘肃省现代林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通过职教集团的活动,加强中高职院校沟通交流与统筹协调,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并且为教师和学生互访交流创造了条件。中高职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应在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上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开展分工合作,对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课程内容仔细区分。高职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中职学校进行业务培训、实训指导;中职学校安排教师到高职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双方教师应联合申请教改项目,共建教学资源库,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在线开放学习模式、教学方法等。另外,职教集团也为学生创造了互访交流的机会。比如武山职中、河坝职中等学校先后来我院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技能比赛的培训。通过学习交流,让中职学生充分了解高职的教学和生活,为后续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奠定基础。
4 结 语
综上所述,应积极开展大智移云背景下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后能迅速在就业单位“零距离”上岗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洪.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问题的探讨[J].乡镇企业会计,2019(4).
[2]陈致远,陈慧敏,刘钦文. 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J].时代金融,2019(5).
[3]吴晓燕. 中高职衔接下会计教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2).
[4]万依云,何洪.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主学习能力,由于会计实训只是重复做简单的会计业务练习,与企业的真实账务相去甚远,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零距离上岗。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