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电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好电学知识,也可以在掌握电学知识后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生活.在高中物理电学核心概念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与日常生活、实际发展进行衔接,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电学知识运用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电学核心概念生活化的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在认知冲突中学好概念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出发的,在电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创设带有问题的生活化情境,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悬念,与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促进学生对悬念进行探索,进而获得新的认知体验.学生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电学核心概念,记忆会更加长久,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在概念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带有问题的生活化情境时,所设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贴合,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有关电学的核心概念.电学的核心概念是科学家经过多次探索得出的结论,有时会与学生依据所熟悉的情境得到的结论不一致.此时,教师便可利用这种认知冲突,为学生理清其中的联系和区别,以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认识,提升概念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学习电学核心概念“电势”时,由于这一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单纯为学生指出电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掌握求解公式,那么学生对电势的理解只会停留在表面.什么是电势、电势存在的意义等概念则模糊不清.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两个事物时常常会通过测量它们的高度来比较高低,那么在电场中是否也存在高低之分呢?电流的流向是否会像水一樣由高向低流?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便可明白电势的性质及研究电势的作用.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产生了.
二、在自主建构中学好概念
物理实验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电学核心概念的实验教学中添加生活元素,则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学实验中,几根导线、几块电池、小灯泡、几个电阻、一个开关便可进行实验操作,但如果长期使用这几种物体进行实验,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甚至影响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如电阻,在生活中是不常见的,这会导致学生无法明确所学知识的真正内涵.而将铁钉、铅笔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物理实验的器材,可以拉近学生与电学核心概念的距离,让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能全面而透彻地理解电学概念,提高概念的运用能力.
如在对电学核心概念“闭合电路”的学习中,我在上节课结束时为学生说明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找到能导电、能显示有电、能控制电量的常见物品,且在这节课开始前我已进行集中.我为学生挑选的物品有:铅笔、易拉罐、小灯泡、小彩灯、铜线、钢笔帽等,每个小组发到的物品不尽相同,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并让发光物体亮起来.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深刻理解了何为闭合、何为电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主构建了“闭合电路”的概念.
三、在生活经验中学好概念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自尊心较强,教师可在电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中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学习电学概念,肯定学生的已有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当然,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的概念与我们所要学习的电学核心概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加以提炼,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优化和重组,让学生“蹦一蹦”就能获得新知.
如在学习电学核心概念中的“静电感应”时,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四张常见的静电现象,其中有三张都是学生常遇到的.通过展示,学生初步形成了对静电的认识.然后我再由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概念阐述.在学生已有经验中学习物理概念,降低了物理概念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更加有效.
我们教师要始终牢记,概念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任务,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概念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物理核心概念,更是我们的教学重点.通过本文的阐述,不难发现,生活化的核心概念教学方式,既拉近了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物理概念的运用能力,是提高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