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急诊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27 13:09卢素真杨杏芬广明亮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骨盆缝隙骨折

卢素真,杨杏芬,广明亮

(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中山528400)

骨盆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性骨科疾病,发病率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有关调查显示,骨盆骨折中汽车车祸所致占比50%~60%,行人被撞占比10%~20%,摩托车外伤占比10%~20%,高处坠落伤占比8%~10%,严重挤压伤占比3%~6%[1]。该病主要由高能外伤所致,较多数患者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约为60%。其中较严重的是盆腔脏器合并伤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若救治不当,病死率达10.2%[2]。目前,临床对骨盆骨折的治疗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的基本原则。首先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当其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对骨盆骨折处采取相应的检查及处理。一旦确定为休克骨盆骨折出血,就应根据骨盆骨折的抢救流程进行救治[3]。无缝隙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系统规范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十分有利[4]。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析无缝隙护理措施对急诊骨盆骨折创伤急救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3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8(47.49±6.64)岁;致伤原因:砸伤6例,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伤15例。选取2019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6(44.96±6.55)岁;致伤原因:砸伤5例,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17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检查,结果确诊为骨盆骨折;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残缺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病变患者;合并肿瘤疾病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本研究患者;合并其他骨折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急诊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入院后对患者进行CT、X线片检查,医生抢救时予以积极辅助,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1.2.2 观察组 实施无缝隙护理。建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当班护理组长及护理人员组成。结合我院收治急诊骨盆骨折创伤的实际情况,制定无缝隙的护理方案,并对患者进行急诊全程陪护。无缝隙护理措施内容:①急救时间干预。患者入院前1 h,急救人员将出车时间控制在3 min内,以准确、及时、有效评估患者的受伤程度;可对患者的循环及呼吸道障碍行优先处理、骨盆兜的初步固定、外伤初步止血等急救措施,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在急救现场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留置导尿管并观察尿液情况,及时将患者的情况反馈给医生,以采取对症处理。离开现场后,提早电话通知急救室、会诊科室、辅助科室做好相关准备;患者入室后,落实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做到各小组成员分工有序;密切关注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排尿量,以了解其内脏的血压灌注水平变化,检测其创点并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法;对生命体征不稳定急需抢救的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先实施抢救,后登记挂号,并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从接诊到入院或手术,全程由无缝隙护理小组人员陪同。②本源性的损伤干预。患者发生骨盆骨折损伤后,多伴有明显的焦虑、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给予及时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针对低氧血症患者,保持气道畅通,以避免缺氧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针对四肢冰冷、尿少、口干、血压下降的患者,应及时予以保暖、快速输液等抗休克干预;针对合并多处骨盆骨折患者或确认骨盆挤压征阳性者立即给予骨盆兜外固定,搬运患者尽可能使用铲床,促使骨折端的血管神经保护功能得以实施。③并发症干预。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积极辅助医生检查患者的全身创口、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等。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末梢循环,并选用创伤T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与医生、家属及时沟通,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若患者存在腹肌紧张、腹痛、腹胀症状,且纠正休克无效,护理人员应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在分离双侧耻骨支骨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尿道损伤,应予以常规留置导尿,尽早明确膀胱尿道的损伤程度。④医院损伤控制干预。由于患侧下肢会受到反复移动的牵拉,促使机体发生应激反应,造成患者的重复休克。为避免患者发生肢体外翻及内旋,可将砂袋或厚实脚枕垫在患者的患侧下肢,降低牵拉感及不适感,急诊早期使用骨盆兜外固定。⑤早期锻炼干预。患者疼痛缓解后可按摩其肢体,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足趾伸屈及股四头肌长收缩活动,练习抬臀,进行患侧腘绳肌、髋部肌肉及臀大肌的收缩训练,适应床上大小便。注重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节性护理,做到照顾周到,及时听取患者的需求,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全程注意人文关怀。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疗效。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骨折处愈合;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骨折处缓慢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使病情恶化。②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焦虑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越明显;抑郁总分6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明显;敏感总分4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个体人际关系越敏感;敌对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敌对心理越强[6]。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7],从情绪角色、健康程度、心理卫生、躯体功能等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④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坐骨神经损伤、静脉血栓、软组织感染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3例,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6例,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坐骨神经损伤1例,静脉血栓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软组织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属于严重外伤,主要由于撞击碾压或从高处坠落等损伤所致。且骨盆骨折患者多合并有盆腔及腹腔内的脏器损伤,盆腔内的血管,尤其是静脉丛相对较丰富。因此,骨盆骨折常常合并大量出血,易导致休克的发生。创伤所造成的骨盆骨折多为稳定性骨折,好发于未成年人、跌倒的老年人及低速车祸群体,而高能外力所造成的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临床表现为:下肢活动和翻身困难、局部肿胀疼痛,腰部或腹股沟部会出现皮下瘀斑。加之骨盆骨折创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及时诊断和处理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显得尤为重要[8]。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

急救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急诊骨盆骨折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因此,疾病及心理护理都很关键。无缝隙护理措施的护理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患者的感受及需求放在首位,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及病情制定个性化、全面、完整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无缝隙护理措施建立专业护理小组,急诊护理流程优质,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合理的病情评估及急诊抢救,患者的急救时间得到控制,能提高其生存率。针对合并多处骨盆骨折的患者,及时采取了牵引及外固定,能有效保护骨折端的血管神经功能;并及时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实施循序渐进的早期锻炼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预后[10]。常子强等[11]研究认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最终目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缝隙护理措施通过对术后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足趾伸屈、股四头肌长、患侧腘绳肌、髋部肌肉和臀大肌的收缩训练,以及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进程[12]。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休克症状,合并有腹肌紧张、腹痛、腹胀等一系列腹膜刺激表现,在纠正其休克症状无效的情况下,无缝隙护理通过创建绿色通道,及时给予患者剖腹探查、修补脏器,同时常规留置导尿管,尽早掌握患者膀胱尿道的损伤程度。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切口附近的皮肤、下肢的肿胀程度、肤色及温度,予以抗感染治疗,避免发生局部感染。此外,通过按摩患者的肢体肌肉,加速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3-15]。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措施对急诊骨盆骨折创伤急救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盆缝隙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缝隙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