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早期运动康复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及肌肉力量的影响

2020-10-27 13:09李运飞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耐力出院

陈 龙,李运飞,覃 璐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长沙410000)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0.8%~1.0%,一旦治疗不及时,出生1年内病死率为20%~60%[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CHD患儿术后病死率大幅下降,很多CHD患儿的生命得以延续,但与健康儿童相比,CHD患儿术后仍存在运动发育障碍、身体活动水平低等问题[3]。既往通常认为应限制CHD患儿术后早期活动,以降低氧耗,避免发生危险,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于CHD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4]。美国心脏协会(AHA)认为,CHD患者开展有规律的身体活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运动能力,降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率[5]。另有数据显示,常规体力训练能增强CHD青少年患者身体活动水平及自信心,消除社交障碍,促进身心健康[6]。目前国内关于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的报道主要集中于CHD成年患者,关于CHD患儿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出院后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CHD患儿术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及肌肉力量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CHD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4月1日之前收治)和观察组(2018年4月1日之后收治)各60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HD且行手术治疗;②年龄2~14岁。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脑瘫、血流动力学障碍、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②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低心排综合征、胸腔积液等并发症;③合并运动禁忌证;④依从性差。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3~12(7.51±2.38)岁,其中3~6岁15例、7~9岁26例、10~12岁19例;疾病类型: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法洛四联症5例;心功能分级:Ⅰ级21例,Ⅱ级28例,Ⅲ级7例,Ⅳ级4例。观察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3~12(7.26±2.47)岁,其中3~6岁12例、7~9岁25例、10~12岁23例;疾病类型:室内隔缺损37例,房间隔缺损13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法洛四联症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术后常规健康教育。告知家属出院后基础护理、用药、饮食、并发症防治、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定期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在出院后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

1.2.2.1 健康教育 术后定期评估患儿恢复情况,待患儿能下地活动时,发放CHD运动康复训练宣传手册,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进行早期运动康复的益处,详细讲解运动康复训练具体形式、动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将提前录制好的运动康复训练视频播放给患儿及家长观看,首次健康教育时间1~2 h。出院前1 d,评估患儿及家长对运动康复相关知识及动作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强化,时间30 min~1 h。建立运动康复微信群,定时向群里发布运动康复方案及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儿家长提出康复过程中的疑惑或问题,医护人员及时予以解答、指导。

1.2.2.2 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根据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及家庭情况,通过咨询专家、查阅文献、征求患儿家长意见等方式,制定个性化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间歇式有氧运动,包括正常散步→增大步幅→增大摆臂→配合呼吸(调整呼吸频率,深呼吸)→适当负重运动5个步骤,结合患儿心率调整运动强度,以患儿主观感觉程度为稍费力、讲话开始变得艰难为宜,运动时间为30 min/次,每周2~3次。②抗阻训练:借助适合儿童的低强度弹力带进行训练,指导患儿依次进行弹力带单腿单臂肘屈曲、屈膝前臂后伸、蹬踢、半蹲、站姿前后踢等动作训练,每周2 d,每个动作重复8~12次,1~3组/次;借助握力圈进行训练,指导患儿握至极限位置后停顿3~5 s后再放松,单手连续10~20次/组,左右手依次进行,每周2~3 d,3组/d。③注意事项:以上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需全程陪伴并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异常,一旦出现心悸、心率过快、胸痛、恶心等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分级:LVED、LVEF采用超声心电图进行检测,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②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试验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在病房走廊内设置30 m长的测试距离,在测试距离两端及中间设置明显标志物,试验前嘱患儿家长给患儿穿舒适、适于步行鞋子,试验时告知患儿尽可能快地往返行走6 min,并提醒患儿剩余时间,6 min结束后停止行走做好终点标记,若患儿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停止试验。对于配合度较差的患儿由家长陪同患儿一起测试。③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肌肉力量。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术后不同时间运动耐力、肌肉力量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CHD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跃居出生缺陷首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7]。过去医护人员、家长常担心早期运动会导致CHD患儿术后心功能恶化甚至猝死,而建议术后采取卧床静息的疗养方式,但这种观点缺乏证据支持[8]。同时,临床实践发现,长期卧床一方面会增加CHD患儿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进程;另一方面会使患儿对自身体质及健康状况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产生性格缺陷,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9-10]。

表2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术后不同时间运动耐力、肌肉力量比较

国外有学者对CHD患儿实施了为期12周的居家运动康复训练,实施后患儿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显著提高,证实了早期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的[11]。LVED、LVEF、心功能分级是反映心功能的指标之一,在CHD患儿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2-13]。目前关于早期运动康复对CHD患儿心功能的影响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早期运动能改善心功能,有些则认为对心功能无改善[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LVEF、LVED及心功能分级较出院时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表明出院后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CHD患儿术后心功能。手术使患儿的心血管异常得以纠正,CHD患儿出院后开展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心功能变化,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频次,有效调节了患儿心肌电生理活动,心肌收缩、泵血功能逐渐得以恢复[16]。6 min步行试验是临床监测心肺功能的常用手段。有文献显示,通过测量CHD患儿行走6 min的步行距离能较好反映其运动耐力[17]。本研究将其应用于CHD患儿运动耐力评价中,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运动耐力及上肢肌肉力量较出院时及对照组升高(P<0.05)。分析原因:CHD手术后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已基本恢复,但其运动能力仍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家长通常认为患儿刚经历心脏手术,应限制其活动。本研究中,医护人员术后通过与患儿及家长多次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早期运动对于患儿身体康复的好处,纠正了传统错误认知,并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通过有效指导、监督,保证患儿运动康复训练高质量进行,进而提高了其运动耐力及肌肉力量。

综上所述,出院后早期运动康复能有效改善CHD患儿术后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及肌肉力量。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耐力出院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