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滢,黄 梅,李 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430030)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指通过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以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与异常克隆细胞,然后给患者回输采自自体或异体的造血干细胞,从而帮助患者重建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是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等多种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2]。但患者受疾病特性、治疗周期长、放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等影响,其生理及心理负担普遍较大,加之认知功能障碍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血液病患者在HSCT后会出现各种认知损害,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缓解HSCT后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互联网及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移动医疗App和微信群因具有成本低、便捷、信息量大及受众群体广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并取得显著效果[5]。江琳等[6]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移动应用终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将移动医疗App和微信群应用于HSCT患者的护理中,探究其实际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7月31日我院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5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恶性血液病相关诊断标准[7];③经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骨髓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④拥有智能手机,且能熟练使用微信;⑤意识清楚,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⑥知晓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③伴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④移植失败或移植过程中死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8~60(29.75±5.93)岁;疾病类型:急性髓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移植前疾病状况:首次缓解20例,复发后缓解5例;移植类型:非血缘脐带血移植11例,同胞异基因骨髓/外周血移植14例;预处理方案:放疗为主10例,化疗为主1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0~60(32.43±5.77)岁;疾病类型:急性髓性白血病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移植前疾病状况:首次缓解19例,复发后缓解6例;移植类型:非血缘脐带血移植13例,同胞异基因骨髓/外周血移植12例;预处理方案:放疗为主11例,化疗为主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测、感染预防、口腔护理及出院后随访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移动医疗App联合微信群管理。首先,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及6名护士。选定移动医疗App并创建HSCT患者及家属专用微信群,讨论并制定推送内容与方案,对组内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小组成员熟练掌握App的使用技巧、微信群管理与互动能力等,指导患者与家属下载、安装及注册医疗App,并加入微信群,确保其熟练掌握使用技巧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移动医疗App联合微信群管理。①移动医疗App:入仓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推送HSCT与层流病房相关知识,如移植流程、注意事项、用药情况及病房环境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入仓后指导患者通过App了解自身治疗阶段、用药情况及注意事项等信息,推送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及如何缓解自身负性情绪等知识。出仓前推送功能锻炼、药物知识及自我防护等知识,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出仓后指导患者定期通过App上传病情相关信息,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联系,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②微信群管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加入创建好的微信群内,引导其互相沟通交流,强调定期通过微信群向医护人员反馈相关信息。通过微信群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指导家属将患者饮食情况反馈至微信群,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定期分享推荐饮食、心理护理及防护技巧等信息,使家属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引导家属之间进行讨论,互相鼓励、倾诉,使家属间形成认同感,并对其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予以肯定。指导患者将康复锻炼计划执行情况反馈至微信群,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对康复锻炼进行适当调整。指导患者在治疗或康复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分析原因,并进行解答、安慰及启发,以帮助其正确应对问题。患者出院后定时对其进行随访,强调遵医嘱服药及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醒患者按时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AS包括20个条目,其中5个反向评分条目,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表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SDS包括20个条目,其中10个反向评分条目,50~59分表示轻度抑郁、60~69分表示中度抑郁、>69分表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②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活质量调查表(FACT-BMT)[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由一般项目(FACT-G)与移植特异模块(BMTS)两部分组成,一般项目共27个条目,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功能状况;移植特异模块共23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得分由低至高分别表示一点也不(0分)、有一点(1分)、有些(2分)、相当(3分)及非常(4分)。治疗结果指数=躯体功能得分+功能状况得分+干细胞移植得分,总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选项,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FACT-BMT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ACT-BMT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而HSCT虽然是目前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HSCT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强烈应激事件,当患者独自面对层流仓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加之治疗周期长、反复就医及放化疗相关并发症等,会给患者身心造成沉重打击,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及悲观等负面情绪[11-12]。有研究指出,大多数HSCT患者存在绝望感,这会导致患者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13]。此外,血液病患者在HSCT后通常选择回到家中进行康复治疗,虽然患者出院时已处于康复期,但其身体状况、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因而需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14]。相关研究指出,手机微信及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15]。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结合现有移动医疗App及手机微信,进一步做好HSCT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病患者在接受HSCT时,由于大剂量放化疗几乎摧毁了其造血功能及免疫系统,患者处于严重免疫缺乏状态,极易发生各种感染及并发症,因而需应用层流仓对患者实施保护隔离,而相对隔绝的环境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16]。本研究通过医疗App阶段性向患者及家属推送相关知识内容:入仓前帮助患者提前熟悉病房环境,提升其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水平,消除其顾虑情绪;入仓后患者通过App随时了解自身治疗进展,并通过推送功能使患者认识到健康饮食、良好情绪状态及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对治疗的促进作用,教导其如何缓解自身负性情绪;出仓前通过推送功能锻炼、药物知识及自我防护技巧等知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促进其功能恢复;出仓后通过病情上传功能,便于医护人员随时掌握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而微信群管理可以使家属、患者之间找到归属感,互相鼓励、倾诉,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此外,患者及家属还可通过微信群定期向医护人员反馈相关情况,便于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护理指导,从而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持续性提升。杨静文[17]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干预效果优于传统门诊随访模式。以上均说明移动医疗联合微信群管理对HSCT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移动医疗App联合微信群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ACT-BMT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硕[18]的研究结果相符,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综上所述,移动医疗App联合微信群管理能有效改善HSCT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有效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