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随访模式结合社区随访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出院2 年的随访研究

2020-10-27 01:57黄仁春丛伟东通讯作者占家铣陈慧月郑明坚
医药前沿 2020年18期
关键词:肇祸重性肇事

黄仁春 丛伟东(通讯作者) 占家铣 陈慧月 郑明坚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 福州 350004)

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疾病[1],其中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占多数[2]。这类患者出院后的肇事肇祸比率高,给社会带来危害。我们对出院患者给予经管医师、心理咨询师以电话、短信、微信方式的综合干预随访[3,4],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 月期间出院的180 例达到临床“治愈”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③对本研究知情,愿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一名监护人监护;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计划或正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②严重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③共病药物依赖或者酒精依赖依赖和严重的人格障碍。脱落标准:患者精神症状复发/恶化和主动退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90 例。干预组中双相情感障碍40 例,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18 ~54(28.41±8.99)岁,病程0.5 ~30.5(8.29±2.60)年;精神分裂症50 例,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18 ~56(30.51±8.98)岁,病程0.5 ~33.2(7.49±3.61)年;对照组中双相情感障碍41 例,男性21 例,女性20 例,年龄18 ~55(27.42±8.87)岁,病程0.5 ~31.3(8.31±2.52)年;精神分裂症49 例,男性25 例,女性24 例,年龄19 ~56(30.45±8.96)岁,病程0.5 ~33.5(7.38±3.5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常规填报重性精神病发病卡以及社区对接单,然后由社区进行定期的上门、电话随访;出院时交代患者定期我院门诊取药或者当地精神病医院门诊取药。干预组常规随访外,增加由患者住院时的经管医生、心理治疗师组成的综合随访组进行综合干预随访:通过短信提醒患者就诊;定期了解患者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情况,给与个体化的指导[5],通过微信定期给患者及家属推送双相情感障碍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有关知识并进行互动。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3、6、12 个月及2 年由固定医师进行PSP 评分、出院2 年肇事肇祸率及危险等级评分,以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统计。

1.3 效果评价

①服药依从性分为不依从(拒绝服药)、部分依从(不按时按量服药)、完全依从(按时按量服药)。②采取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6]。③采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肇事肇祸的危险等级,参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7 年版)》。0 级:无暴力行为;1 级:口头威胁,喊叫,无打砸行为;2 级:有打砸行为,局限在家中,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 级:有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 级:有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 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进行暴力行为,不分场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资料应用SPSS21.0 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n(%)]表示,并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两年随访,有干预组患者因精神症状复发/恶化和主动退出的脱落病例10 例,对照组脱落18 例。剩干预组80 例,对照组72 例。

2.1 两组社会功能(PSP)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的PSP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出院后3、6、12 个月和2 年PSP 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间越推移差距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6、12 个月和2 年PSP 评分变化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6、12 个月和2 年PSP 评分变化比较(,分)

组别 n 出院时 出院后3 个月出院后6 个月出院后12 个月出院后24 个月干预组 80 79.42±8.66 78.29±9.42 77.36±10.27 75.69±10.41 72.78±12.33对照组 72 78.31±8.45 75.46±10.33 73.64±10.82 70.71±12.15 66.68±15.6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出院2 年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出院2年后干预组总服药依从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2 年后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出院随访2 年总危险行为评估和肇事肇祸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出院随访2 年肇事肇祸率、危险行为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随访2 年总危险行为评估和肇事肇祸率比较(例)

3.讨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专业精神病防治知识获取渠道较少[7],导致服药依从性低、容易复发,影响公共安全[8]。目前对出院后重性精神病人在管理上由社区专干去现场和电话方式,无医生参与,复诊随意化,持续、系统性,无法个性化指导和巩固疗效。

本研究在常规管理上增加了综合干预模式,由住院的经管及心理医生通过短信提醒患者复诊,通过微信、电话进行一对一指导等,这些措施能够让患者有固定的门诊医生,增强认知和依从性,减少复发,最终减少肇事肇祸的危险等级以及发生率。

本结果提示:通过对出院患者进行综合干预随访,患者出院后PSP 评分有所减少,但是2 年内各个时间段的PSP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出院后2 年的服药依从性比率高达81.25%,总体服药依从性要好于对照组(P <0.05),何小勇、徐福山[9,10]的报道也证实了主动地微信、电话干预能增加精神病患者的依从性,与本研究一致。干预组患者出院后2 年的肇事肇祸发生率为6.25%,没有出现4 级及以上的打砸及伤人行为。以上研究说明,综合干预随访可改善他们的服药依从性,改善他们的社会功能,并显著地降低患者肇事肇祸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肇祸重性肇事
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预防与管理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肇事逃逸?休想——汽车事故防逃逸监测系统
给予强制治疗的245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
驾驶员擅自偷开公车肇事公司仍需担责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以张某某交通肇事抗诉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