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何金章 胡进(通讯作者)
(1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16)
(2 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浙江 嘉兴 314033)
高血压是我国的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我国国民的最主要死亡原因。高血压会伴随很多症状,其中头晕的症状最为常见,一部分患者由于高血压合并头晕症状持续性存在,每天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无法正常生活及工作。在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人群,虽然通过正规降血压药物的普及和使用,近年来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2]。但仍存在一部分高血压合并头晕患者,在正规使用了降血压药之后,仍然在高血压的控制程度上以及头晕症状的缓解情况上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3]。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通过局部贴敷药物的物理刺激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本文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降压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头晕患者的疗效情况,现分析如下。
收集2018 年4 月—2019 年11 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肝阳上亢型轻中度高血压伴头晕患者92 例,由同一中医师进行中医辩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诊疗及其他操作均在上午(8:00 ~11:00)完成,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右臂坐位血压值,血压测量方法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4]。纳入标准:(1)符合肝阳上亢型并适合使用厄贝沙坦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2)符合1级或2 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年龄大于等于18 岁,性别不限;(4)无其他基础疾病;(5)无贴敷穴位破损及过敏体质。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 岁;(2)继发性高血压;(3)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其他基础疾病;(4)贴敷穴位处有局部破损、易感染、过敏体质;(5)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6)高血压危急症;(7)拒绝参加此研究者。
1.2.1 对照组
使用厄贝沙坦150mg 每天一片常规降压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风池、四关(双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 周,每日一次,每次持续8 小时。(1)中药穴位贴敷制作法:由课题中医医师提供组方,天麻、钩藤、川芎、红花、丹参、薄荷、香附等中药组成,将中药研成极细粉末按比例混匀,干燥放置备用,每日使用前取药粉100g 加甘油50g、凡士林25g,按4:2:1 混合成膏状,制成3cm×3cm×0.5cm 大小药饼,每贴5g,装入专用敷贴的凹槽内。(2)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方法:为避免操作技术上的差异,由两名经培训后的专职护士完成操作,穴位贴敷方法操作参考《中医护理学》[5]。
(1)治疗期间收集两组患者1周、2周、3周、4周时的血压值。(2)治疗前后头晕症状的改善情况,头晕症状采用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定,是国际广泛应用的评定眩晕的量表,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准确反应眩晕程度的变化,量表包括25 个问题,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各项问题,每道问题回答“是”给4 分,回答“有时候”给2 分,回答“否”给0 分,所得评分值相加即为总评分值,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头晕症状越明显。(3)收集两组患者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中25 项评分值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细化比较,哪项有显著意义。(4)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研究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及临床资料(血压值、D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值、DHI 评分比较()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值、DHI 评分比较()
注:P >0.05,无统计学意义。
舒张压(mmHg)项目 例数 男性 女性 年龄(岁)收缩压(mmHg)DHI 评分(分)治疗组 46 20 26 64.30±9.42 150.93±9.59 90.07±12.08 17.61±4.69对照组 46 19 27 63.98±9.27 153.76±8.71 89.09±10.51 16.96±4.91 t[χ2] - [0.045] 0.167 1.479 0.414 0.651 P - 0.833 0.867 0.143 0.680 0.516
2.2.1 血压疗效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mmHg)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mmHg)
治疗组治疗后的收缩压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组 46 127.39±7.61 77.30±8.18对照组 46 131.17±7.51 79.59±7.88 t-2.399 1.364 P-0.019 0.176
2.2.1 DHI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比较(,分)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比较(,分)
注: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评分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DHI 评分治疗组 46 6.83±3.74对照组 46 9.87±4.59 t-3.488 P-0.001
2.2.3 DHI 单项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单项疗效比较,将单项评分累计>32分(选择治疗前两组患者DHI 评分中有1/3 以上人有评分的单项,且治疗前后单项评分下降为有效,不下降为无效)共八项作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四个单项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单项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DHI 量表25 项中有关单项疗效比较
2.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 例皮肤起泡轻微渗液,5 例皮肤局部发红、瘙痒,可忍受。
高血压在基层医院的控制目前是国内研究的热点,虽然经过国家多年的努力,在《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6]的指导下,降血压药物评到有效普及和正规使用,基层医院及广大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一定程度上也评到了控制。但是不可否认,目前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依旧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7],而且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在某些地区仍欠理想[8]。头晕是高血压常见的合并症状,包括眩晕、晕厥前(又称晕厥前兆)、失衡及头重脚轻感4 种类型[9],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就诊的最常见症状之一。
目前高血压引起头晕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所以从西医角度除了降血压及对症治疗外,无法给予特别的治疗方法来控制高血压伴头晕的症状。而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其中主要的类型是肝阳上亢型,故我们选取该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本研究选择风池、四关作为治疗的穴位,四关穴中的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治疗这个穴位具有燥湿生风的功效,是治疗眩晕、头痛的重要穴位。而合谷、太冲皆为本经之原穴,两者一阴一阳,互相配合及依赖,因此加上四关中的合谷一起治疗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选择风池穴是因为肝胆互为表里,所以通过泄胆经起到平息肝风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的降低,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穴位贴敷治疗主要是辅助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对舒张压的疗效不明显。《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指出,老年高血压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增高明显增加卒中、冠心病和终末肾病的风险,所以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收缩压达标[10]。因此,穴位贴敷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老年性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一种手段,能有效降低收缩压,缩小脉压差,减少降压过度所致的脑缺血风险,但在临床治疗中还应以服用降压药为主。
头晕症状采用DHI 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HI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降压治疗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头晕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降压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进一步进行DHI 单项疗效比较,统计结果显示:第5 项“是否影响起床或上床”、第14 项“是否在做较重家务工作时感困难”、第16 项“独立行走时是否感到困难”、第24 项“是否干扰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职责”,四个单项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穴位贴敷联合降压治疗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头晕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降压治疗,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头晕患者在提高生活质量上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头晕症状,并能更理想的控制收缩压。而且该方法具有可重复性、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及社区推广,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高血压慢性病精细化管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