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韩扬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上海 20007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DPN)是最普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国内学者证明高压氧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1]。腹针疗法是以腹部为中心进行针刺,可以通过调整脏腑,培补气血,改善神经组织细胞缺氧状态。因此本研究探索高压氧腹针疗法治疗DPN 的作用。
在2018 年7 月—2019 年12 月,至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0 例患者,男52 例,女48 例。随机分为高压氧腹针组(研究组)50 例,高压氧组(对照组)50 例。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入选患者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诊断标准。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药物;对照组高压氧治疗方案:升压15min 至0.2MPa(2ATA),稳压吸氧60min,中间休息2 次各5min,减压20min,每次治疗105min,每次1 次,10d 为一疗程,共3 个疗程。研究组在高压氧基础组上加用腹针针刺: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双)、滑内门(双)、上风湿点(双)、商曲(双)、外陵(双)、隔日针刺1 次,每次留针40min,拔针后半小时内带针感进舱高压氧治疗。针刺以5次为一个疗程,共3 个疗程(即针刺15 次,隔日1 次)。
(1)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针极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快>5m/s;(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针极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快>2m/s,但<5m/s;(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针极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快<2m/s。
比较两组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分析并统计。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56%,组间总有效率经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肘神经、腓总神经感觉蛇精传统速度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统速度均有提升,治疗组提升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2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m/s 治疗组(n=50) 对照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肘神经 33.4±2.3 58.6±2.1 36.5±1.1 47.3±3.3腓总神经 33.1±3.4 49.3±2.3 37.3±1.2 40.2±3.6 P>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肘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快于同期对照组,经比较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3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测定神经 治疗组(n=50) 对照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正中神经 46.7±1.2 51.7±4.7 45.2±1.3 48.7±1.6肘神经 44.6±3.2 58.8±2.5 46.4±2.2 51.1±2.6腓总神经 38.1±2.4 49.1±2.2 37.3±2.6 41.2±3.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 型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病因是长期慢性高血糖所导致的氧化应激,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等。本研究证实了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是DPN 发病的主要基础。其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B 细胞功能缺陷[2-4],分泌胰岛素质和量的调控失常,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代谢紊乱,血液处于磷酸化状态,从而加速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栓形成及微小血管栓塞进而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变慢或远端运动传导潜伏时间延长。本研究也发现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粘稠度等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中医理论认为以腹部为中心针刺可以治疗许多疾病,糖尿病与脏腑功能失去平衡有关,腹针可以通过调整脏腑,培补气血,达到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目的[5]。高压氧改善组织缺血缺氧,腹针的经气激发,促进机体对氧气的充分利用。
以上对100 例2 型糖尿病DPN 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高压氧腹针治疗明显改善病例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总有效率高,改善临床症状和血脂、血液黏度,少有不良反应。是一种具有疗效好的2 型DPN 治疗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