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涛 程芳
(千佛山医院检验科 山东 济南 250001)
新型隐球菌的主要致病物为荚膜,是维持细菌体内环境稳定,适应环境压力及抵御宿主免疫细胞吞噬的重要屏障,此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近年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成为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且病情复杂预后较差,死亡率高,早期容易误诊、漏诊,现对我院近2 年19 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分析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期间所有送检的脑脊液培养标本,根据培养结果筛查出住院病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感染病例,共计19 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如下:有脑膜炎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对19 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临床症状、年龄构成、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
1.2.1 培养 所有临床送检的脑脊液标本均注入美国BD 儿童血培养瓶中,进行增菌培养。
1.2.2 鉴定 仪器报阳后抽取培养瓶内标本,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35℃培养18 ~24 小时,挑选可疑致病菌进行质谱鉴定。
1.2.3 药敏试验 采用MIC 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45 2015 年版酵母样菌药敏实验标准,试剂购自法国梅里埃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微量稀释法)。
通过对19 例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预后情况、首诊正确率以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综合性分析,发现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普通患者,并且预后较差;首诊正确率与治愈率可能有关,早期诊断正确率高,临床治愈率可能也高;19 株病原菌药物敏感实验显示,除伏立康唑外,其它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
2.1 19 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见表1。
表1 19 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
2.2 19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首诊正确率与治愈率可能有关,见表2。
表2 19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首诊结果(%)
2.3 19 例隐球菌药敏结果如下: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64%,其它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为100%,见表3。
表3 19 例隐球菌药敏结果(%)
新型隐球菌属于担子菌门,呈球形或卵圆形,细胞壁外包被一层荚膜,属于机会致病菌,人类感染新型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吸入空气中的隐球菌繁殖体,新型隐球菌进入人体后,大多被宿主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但有时不会被宿主完全清除,并进入潜伏感染期。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潜伏期的新型隐球菌开始繁殖,并能够扩散到机体的多种器官,尤其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新型隐球菌越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即便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死亡率仍然有10%~25%。荚膜是新型隐球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是其维持菌体内环境稳定、适应环境压力及低于宿主免疫细胞吞噬的第一道屏障。新型隐球菌的荚膜主要由多糖组成,多糖能够脱离菌体,分布于菌体生长的环境中。新型隐球菌其他重要毒力因子包括黑色素、分泌性酶、分泌性囊泡等保护自身免疫系统的伤害。
表1 显示,我院近两年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2 例,占63%;女性患者7 例,占37%,其中年龄大于40 岁者有14 例,占73%,有基础性疾病者12 例,占63%,以上患者合并血流感染3 例,AIDS 患者1 例,接触禽类者2 例,均为信鸽养殖者。
表2 显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较高,19 例患者中,只有3 例诊断为“真菌性脑膜炎”,经微生物实验室病原菌检测证实为隐球菌感染,诊断符合率15%,临床治愈率100%,治疗病历显示以上3 例患者在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病情稳定,准许出院,其它16 例患者在没有收到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报告之前,临床医生只是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抗病毒治疗或抗生素治疗,加之这部分病人还伴有不同程度基础性或免疫性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表1 显示,没有及时做出正确诊断的患者中死亡10 例,死亡率5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多继发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及长期化疗者,并以慢性、亚急性发病居多,该病的确诊主要以细菌学培养结果为标准,在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感染中,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敏感性如下,伏立康唑耐药率较高,耐药率31%,其它类型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好,通过调取患者病例并结合临床治疗措施,大部分病人的治疗主要使用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 治疗,在脑脊液生化项目正常后,给予氟康唑口服,用于巩固治疗,效果明显,并且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一用药效果,由于新型隐球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天然耐药,临床治疗无效,故表3 中没有统计此类药物。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鸽子粪便一直被认为是传染源,本次统计资料显示有2 例患者为信鸽养殖者,并且既往体健,近期突然发病,证实鸽粪为主要传染源,国内外报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AIDS 和SLE 患者等,与本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及时有效地诊断、快速准确的病原菌检测与对症治疗是治愈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