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2020-10-26 09:21金星荣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供应链智能化中小企业

金星荣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受政策、人力、资金、原材料等因素影响面临极大冲击。本文分析了疫情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包括瞄准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提升创新力;深挖内部资源,快速求变;优化人才服务举措;生态共建、政企互通,积极走出去促进资源共享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疫情影响 中小企业 数字化 智能化 供应链

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发布的1-2月份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社会零售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1月份是5.3%,失业率有所上升;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超过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475万平方米,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企业特性,一直以来融资受限、研发能力有限、产品单一,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本次疫情影响,资金链不足、技术滞后、人才缺乏,订单减少、成本增加等问题加剧暴露,很多中小企业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如下: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一)人力资源贫乏,经营受人影响大

中小企业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往往是一岗一人,甚至是一人多岗,不象大中型企业一岗多人,人力资源丰富,调整容易,所以人员在整个中小企业运作过程中变得很重要,特别是一些专业岗位,因一个人就可能导致整个生产体系受较大的影响。受疫情影响,之前有大量人员和工人未返岗复工,使得本来就紧缺的人力资源更加匮乏。根据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浙江青年创业学院共同发布的《2020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疫情影响调查》报告显示:仅温州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56.92%的企业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外地,疫情防控产生的返岗延期对企业复工生产、订单交付和日常经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市场需求下降,经营收益受影响

疫情结束后,国内的经济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此事件的影响还远没有过去,国际疫情的大范围暴发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更大的挑战。目前,金融市场动荡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速,这必然会导致市场需求大范围的萎缩。作为企业,一定会出现订单减少、产能过剩,企业的日常经营变得不稳定,成本大大增加。而对于一些外贸企业,更有可能会面临订单长时间延期或取消的窘境。

(三)原材料供给不足,生产经营受影响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材料库存,由于疫情导致的复工率低,外围交通物流不通畅,供应链出现较大的问题,很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配件、辅件、设备、零件、燃料等的供给无法及时到位,大大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这直接导致大量中小企业产能产量不足。因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停工从而带来的订单支付问题及潜在的违约赔偿,对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巨大打击。

(四)资金流不足,财务运转受影响

企业在疫情停工停产期间,仍需支付员工的工资、五险一金、厂房租金、贷款利息等,另一方面,业务量急剧下降,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支付压力。根据《2020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疫情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资金流能维持6个月以上的企业仅占11%,维持4-6月的企业占12.86%,48.6%的企业维持1-3个月,则有27.51%的企业仅能维持1个月以内。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很容易出现紧张情况,中小企业的生存风险大大增加。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中小企業渡过难关,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都已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2020年2月5日,浙江首次发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支持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上海、广东、四川等地也先后发布应对疫情帮扶中小企业若干政策,主要集中在财税、金融、减负、稳岗等方面。作为中小企业自身,除了准确把握政府政策,依靠政府帮扶外,还应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展开自救。

二、中小企业应对疫情“自救”对策分析

(一)做好长时间过“苦日子”的准备、深挖内部资源

由于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时间比较长、强度大,特别是对一些出口行业的影响,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长时间过“苦日子”的准备,作为中小企业则更加要注意一定时间内的经营风险。

与上规模的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更弱。因此,在平时正常环境中中小企业就应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时刻为突如其来的风险做好准备。如:企业的可用资金流、人员储备计划、原材料库存、生产安全等都应有风险预案。当危机来临后,通过优化企业内部流程、合并岗位、减少行政开支等各种手段,最大范围的缩减开支,节约成本以增加抗风险能力。

(二)改变经营模式,快速求变

从经营模式上来讲,此次疫情对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的企业影响是最大的,就如2003年的非典对大家的消费习惯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冠肺炎同样,它在很大程度了改变了传统线下消费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快递业在此次疫情中反而增长的原因。对于那些还没有进行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要进行快速的调整,一方面可以自己快速创建线上团队或寻找TP,进行线上平台销售、直播卖货、社群营销和创建私域流量;二是可以快速的与较强的线上销售企业形成合作,通过ODM或分销形式等扩展销售;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如互联网家装、工程、电视购物、KA、商超、OEM等;

企业也可以因地制宜,快速调整,转化产品。此次疫情中,有些企业迅速换生产线生产口罩等防护用品,就是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灵活的运营方式实现了企业经营的成功。

(三)瞄准“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创新能力

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省首创“一图一码一指数”,用数字技术精密管控防疫和复工,随之推广到全国各省市,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带来了显著效果。智能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抗击此次疫情风险能力就越强,数字经济将在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中发挥优势。中小企业应从此次危机中发现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资源优化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加快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管理、销售与产品作业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可自行研发信息平台,为线上办公、生产与决策、供应商、客户联系等提供相应的智能化服务。这样,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极大地摆脱对人员、空间的依赖。

(四)抱团取暖、生态共建、政企互通

中小企业一定要借势借力。第一、现在社会高度共融,一个人有问题受影响往往是一群人,所以进行上下游共建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一定要与整个供应链形成强关键,相互扶持,紧密合作。第二,要横向抱团,同行业或非供应链关联企业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互享、信息互通、生态共生等方式形成保护圈,增加抗风险能力。第三、政府是企业的娘家人,比如此次疫情中,政府部门建立了政企互通供需对接平台,为不少医疗器械、配套企业搭建供需平台,解决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很多采卖行为变得更容易。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孤军奋战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新定位,主动对接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多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争取扶持政策、资金支持。

三、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反思和启示

此次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本次疫情将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一)要更加重视企业抗风险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单纯注重产值、利润、营业额。通过本次疫情,中小企业不得不重新关注和审视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如资金和转型能力,资金要保持适当的储备,使之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不至于储备太多,以影响价值收益;企业如果具备一定的转型能力,就像这次有些企业转型做口罩一样,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抗风险能力,还能获得额外收益。

(二)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因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政府对其融资政策有限等,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本次疫情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人力、时间、空间的局限性,疫情将成为企业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催化剂。企业在做好日常经营的基础上,要主动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

(三)要優化调整产业结构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疫情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影响都不会解除,但危机中“危”和“机”并存。疫情除了直接对医疗器械、医疗健康、在线平台开发等行业有重大利好外,也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机会。因此,企业应审时度势,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思考,优化自己的战略,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业务方向。

(四)渠道多元化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社会市场流量越来越分散,营销渠道的分散要求企业更完善的营销规划与团队,与不同渠道里的客户形成面对面的交互。“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走到客户面前,企业才有机会销售自己的产品。

猜你喜欢
供应链智能化中小企业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