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赣府发〔2020〕16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现将文件精神解读如下:
一、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并主持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近年来江西职业教育通过夯实办学基础,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体系,优化体制机制,实现了特色化跨越式发展,成为江西省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的一大亮点,并作为全国中部地区代表,入围“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江西被确立为內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12月,我省向教育部报送《关于商请在江西省设立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先行示范区的函》,得到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并同意在江西省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试验试点。
江西是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不能走单纯依靠大规模投入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因此,我省明确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驱动力,充分释放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紧密结合省内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改革基本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在调研、吸收借鉴天津、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开始了文件的起草。其间,教育部职成司对文件起草给予了直接指导。《意见》文稿先后征求了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部分职业院校负责人、教育部专家组、教育部各司局的意见,并经江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江西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和教育部第18次党组会审议。7月30日,省政府印发《意见》。
《意见》从酝酿到正式印发,历时半年多。在《意见》印发的同时,我省也启动了相关政策研究,拟陆续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打造我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局面。
二、主要内容
《意见》共9部分、31条,附教育部9项支持政策清单、江西省50项工作任务清单。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江西方案”承担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重大使命。《意见》提出,支持江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红色文化传承为特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一是探索适应新时代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需求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二是为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是为推进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新方案。
2.总体目标
通过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中西部职业教育新标杆。《意见》提出,具体建成五大“高地”。一是建成中西部地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二是建成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培训高地。三是建成职业院校培根铸魂的育人高地。四是建成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高地。五是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高地。
(二)让职教环境更优化
3.建设一支优秀的职业教育领导队伍
遴选一批精通职业教育和熟悉院校管理的人才,建强职业院校领导班子。《意见》提出,加强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探索以公开选聘的方法加强职业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干部科学的选用、培养、交流、退出机制,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4.按照“一把手”工程开展工作推进
建立高位推动、层层落实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意见》提出,建立由教育部部长和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任组长,教育部分管副部长、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部相关司局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组建由教育部职成司司长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牵头的工作专班,合作制定印发相关政策,具体推进工作。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评价范畴。《意见》提出,江西省把职业教育作为对省内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落实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各设区市根据产业分布、发展情况制定“一市一策”工作方案,实施分级推进。
5.让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香馍馍”
给予技术技能人才拥有更多出彩机会。《意见》提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清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建立技能导向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在创业支持、各级表彰中,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倾斜。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大学生村官选聘中单列计划,在职称评聘和职务职级晋升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6.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通过保障需求、营造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意见》提出,用地计划安排应优先保障职业教育设施用地需求,加大职业教育项目规划建设审批支持力度。对职业教育先行先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部省共同组建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职业教育深度研究。构建全方位、多视点、广渠道的立体化大宣传格局,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让职教服务更开放
7.“五业联动”使职业教育全面融入江西发展大局
服务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全省重大发展战略。《意见》提出,建立就业、职业、产业、行业和企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围绕江西省主导产业与未来重点发展产业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平台,编制并适时调整江西省急需紧缺职业(岗位)目录,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积极参与“鲁班工坊”项目,按照“一行一校”“一企一校”模式服务江西走出去战略。
8.做好技能人才培训为乡村脱贫致富“再造血”
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意见》提出,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实施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发挥职业院校“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主体作用,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现精准扶贫。
9.让职业院校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利用职业院校优势资源服务社会文明实践。《意见》提出,采用线上预约、登记,线下一码通行的方式,校园面向社会有序全面开放,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体验等服务。将职业院校全面建设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学生及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
10.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综合实训平台的“新标杆”
高标准建成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标杆”和“示范”作用。《意见》提出,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国家标准,形成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标准体系。健全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育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建设高水平专家团队、课程、教材并向全国推广。面向省内外广泛开展实训实习、培训、科普以及社区教育等服务活动,扩大服务面向与规模。
(四)让院校管理更自主
11.行业和教育管理部门协同优化院校管理
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探索建立高效的职业院校管理模式。《意见》提出,巩固教育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分别负责有关职业教育工作的良好格局。支持江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设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业务属地管理。
12.让职业院校“自己的事情自己定”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学院发展“松绑”。《意见》提出,在内部管理、教师招聘、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专业设置等方面,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学校按规定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招聘方案报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后,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
13.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有机融合保障职教经费投入
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完善成本分摊机制,探索制定差异化的高等职业院校学费标准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达到8000元以上。给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拓宽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成立职教集团;支持省内外优质企业与学校合作设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通过PPP模式、融资贷款、土地置换等途径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投入渠道。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
14.院校联合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以高等职业院校G10联盟为依托推进院校协同发展。《意见》提出,联盟成员联合开展招生考试,共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生交换互派。在G10联盟的基础上,发起组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邀请发达地区优质职业院校加入,探索区域间职业院校协同发展。
(五)让职教体系更畅通
15.“职教高考”制度让类型教育特色更鲜明
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意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或职教高考,通过3—5年努力,使职业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
16.让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强”起来
为使中等职业教育培基固本、提质扩容,《意见》提出,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成1所符合标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办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常住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要重点办好至少1所办学条件良好、办学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具有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到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数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0%。
17.让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多起来
为有力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形成职业院校区域和专业的合理布局,《意见》提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支持江西把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3—5所符合条件的独立學院单独转设或与省内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并组建为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持江西新设2—3所由大型企业集团举办的非营利性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支持江西创建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遴选特色优势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江西1-2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支持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18.使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更顺畅
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意见》提出,支持江西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
19.“职教”和“普教”不再是两条平行线
我省于2020年启动本科高校“普职融合”试点,确定新余学院为“普职融合”试点院校。《意见》提出,支持江西试办1所省级综合中学,在初中阶段强化劳动教育、融入技能教育,在高中阶段同时开展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普职融合”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开办职业本科专业或课程。
(六)让校企合作更深入
20.出台负面清单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为了突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隐性壁垒,明晰在收益分配、产权、模式等方面的界限,《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容错机制,鼓励职业院校在负面清单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释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力。
21.集聚优势资源建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职业教育布局应大力调整优化,推进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为了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意见》提出,在南昌市、赣江新区、共青城、新余市、赣南地区和其他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规划建设职教园区、省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和公共实训中心,引进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省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充分融合,形成校企命运发展共同体。
22.让更多优质企业享受参与职业教育的红利
为推动省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优势特色专业与领域龙头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关系,《意见》提出,支持有较强代表性、影响力和改革意愿的城市、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对通过认证进入国家目录的产教融合建设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分批认定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0家左右。
23.通过行业专业标准融合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于深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发展实力、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意见》提出,遴选组织具有行业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的品牌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发面向江西地方特色产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用好江西省终身学习账号,创新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
(七)让教师选聘更科学
24.通过“双渠道”招聘不拘一格引人才
为了充分引进既有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意见》提出,2021年起从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和具备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两个渠道招聘专业课教师。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可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支持职业院校按规定聘用在技能大赛中获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担任专业教师。推动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学校应当按照不低于编制员额20%比例的数量自主招聘兼职教师。
25.通过畅通出国进修培训渠道让更多职教老师具备国际视野
今年4月,江西获批建设全国第3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意见》提出,支持、鼓励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优秀专业教师赴国外进修培训。在制定年度出国(境)访问计划时,在总量计划范围内,单独核定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出国(境)指标。职业院校教师出国(境)研修学习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统计范围。
26.通过改革分配机制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
为了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特色,主动贴近市场、行业和企业,激励教师积极性,《意见》提出,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项目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净收入,可提取60%用于劳动报酬,单列核增单位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在分配时重点向参与校企合作等项目的人员倾斜。
(八)让红色职教更入心
27.构建“立体课堂”使思政教学更灵活
全面推进思政“立体课堂”建设,让“实体课堂、移动课堂、空中课堂”真正融为一体。《意见》提出,做优实体课堂,建立思政课专题化教学委员会,深入实施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常态开展跨校集体备课,着力形成思政课校际协同育人共同体;做精移动课堂,定期组织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持续推进“十百千宣讲团”登台授课;做活空中课堂,打造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广泛传播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永不下线的思政课。
28.通过情景教学让红色文化更鲜活
江西在开展红色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西干部学院情景式红色教学课程走进中央,模式输出全国。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意见》提出,建立服务全国的职业教育红色文化课程研究中心,分类型分层次打造一批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红色文化课程,搭建统一平台,提供高质量心理健康服务。
29.搭建研学基地让红色资源更生活
1921年,毛泽东携李立三等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于1922年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學校,这是党领导的第一所职业学校。《意见》提出,依托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的优质红色资源,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九)让传统工艺更入时
30.让江西技艺在职业院校生根发芽
为了推动职业院校将传统工艺纳入人文素质课程,培育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意见》提出,将传统师徒模式与现代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相结合,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在学校内设立工作室,传授绝活、绝技、绝艺。支持景德镇市加强陶瓷类职业院校建设,引导地方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加强手工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
31.让江西工艺通过职教舞台焕发青春活力
结合景德镇的陶瓷技艺、樟树的中药炮制技艺、永修的“样式雷”文化等传统工艺特色,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升级改造进行研究和开发,赋予传统工艺品的产业化发展新动能。《意见》提出,支持职业院校围绕陶瓷、中药炮制等代表性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升级改造进行研究和开发,推动传统工艺品的生产、设计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实现“一地一产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