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江
一、引言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它是对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因此兴趣是人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的及意义
体育课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健身功能,以及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体育教师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每上一次课都有收获。因此,初中体育课兴趣的激发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为主,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體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自主学习与控制、相互合作竞争与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重“教”轻“学”、重“讲”轻“引”的弊端,通过“导”和“引”,把对学生活动的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二)认真上课,突出实效
1.课堂训练中要有汗水
所谓“汗”,当然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出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汗”代表学生一节体育课的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如果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没有出汗,最起码我们可以说这节课的生理负荷的量或者生理负荷的强度不够。如果生理负荷的量或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学生就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2.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一种技能——“会”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乃至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所谓“会”,不但是指要使学生学会某一项动作技能,还应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形式锻炼身体的方法。比如说,如果是一节技能学习课,那么就应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如果是一节游戏课或者体能发展课,就应使学生在达到锻炼身体目的的基础上,学会通过这些游戏等形式锻炼身体的方法。
3.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这里所指的“乐”,不单是指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在运动中得到快乐,还指学生要乐于学习,也就是说应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生勉强得学。这也是上好一节体育课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学生乐学,那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他都会主动通过体育运动去锻炼身体。
(三)师生和谐,激发兴趣
1.情感的交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和谐的气氛。
2.自尊心的培养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4.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个性,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知”,则教育无的放矢,徒劳无益,若“知”之肤浅,则教育缺乏力度,难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知”学生个体的基础上,还要“知”学生群体,如班级特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等均应心中有数,把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子深其深,浅其浅”,即深者增加,浅者减少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灵活,激发兴趣
1.善用“比较法”
例如教学生立定跳远时,一般学生开始时做不好摆臂、收腹、蹬腿动作姿势。如果教师光说这个学生做对了,那个学生做错了,那么做对的学生听了很得意,错了的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这种重复指点次数过多时,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如果教师采用正误比较的方法,叫做得好的同学先做,记住要领:“一摆、二蹲、三起跳”,再请做得不好的同学模仿、体会一次,然后再讲解,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会高起来。
2.巧用“竞赛、游戏法”
迎面运球接力,把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再分为A、B两个小组,两队的两组成纵队面向场内分别站于两底线后迎面站立,两队的A组排头先持球。游戏开始,持球队员首先用行进间高运球的方式将球交给本队B组排头,然后自己排到改组末尾,B组排头接球后又快速运球交给A组第二为同学,如此循环直到本队每人轮完一次,先轮完的队为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熟悉了球性。
四、综述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就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体育事业增加一份光彩,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