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一张“养老便利地图”正在老年人面前徐徐展开。
中午11点半,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砚瓦池社区的老年食堂准时开餐。由于平时独居不想做菜,今年75岁的廖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廖女士说,她就住在烈士公园北门附近,平时自己买菜做饭,至少要花两小时,加之一个人也吃不完,剩菜倒掉也浪费。一番考察和体验之后,这样的老年食堂既干净又放心,让她觉得很方便。跟廖女士一样,今年65岁的周女士,也是长沙东风路街道的常住居民,平时和老伴一起去烈士公园锻炼,有了老年食堂,他们可以省去做饭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开福区这样的老年食堂,在长沙雨花区也能找到。目前,雨花区有东塘、侯家塘、砂子塘、左家塘等5个街道的居家养老中心开设了老年食堂,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统一收费10元每餐,这也符合老年人心中的价格水平。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觉得这就是小康生活。”长沙市雨花区牛角塘社区80岁的王淑敏这样定义她心中的小康生活。
王淑敏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关心,街头巷尾的点滴完善,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顺着王淑敏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牛角塘社区在30处室外陡坡、阶梯以及6处室内单元安装爱心扶手,方便老人出行。根據残疾居民的不同身体状况,社区还为他们配备助残设施,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