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 王明华
【摘 要】 目的:探讨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联合注射纳米炭和亚甲蓝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寻找到方法简单、结果可靠、便于临床推广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示踪方法。方法:将符合要求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经肿瘤四周皮内注射;B组联合亚甲蓝、纳米炭作为示踪剂于肿瘤四周皮内注射;C组联合亚甲蓝、纳米炭作为示踪剂,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注射。结果:A组和C组的SLN检出率、灵敏度、准确率、平均SLN检出数量均低于B组,FNR均高于B组。结论: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联合注射纳米炭和亚甲蓝定位乳腺癌SLN是可行的,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和乳腺皮肤没有染料着色的优点,可考虑在临床保乳手术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乳腺癌;纳米炭;乳腺中央区组织;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050-02
随着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其审美要求不断提高,乳腺癌手术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保留乳房和保留腋窝的手术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和医生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有助于区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阴性的病人,使其免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双染料示踪SLN运用于乳腺癌手术的趋势逐渐形成。本文就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联合注射纳米炭和亚甲蓝定位乳腺癌患者SLN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普三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51.01±9.55岁。18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我院行术前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SLNB。纳入标准:(1)术前经病检确诊为乳腺癌;(2)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炎性乳腺癌;(2)术前已行新辅助化疗、放療、内分泌及靶向治疗;(3)腋窝淋巴结已行手术活检;(4)行乳房肿块切除术者;(5)对纳米碳、亚甲蓝过敏患者;(6)保乳意向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示踪剂注射 A组使用MB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经肿瘤周围行皮内注射;B组联合使用MB、纳米炭混悬液(CNS)作为示踪剂,经肿瘤周围皮内注射;C组联合使用MB、CNS作为示踪剂,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注射;同一术者实行手术。
1.3 SLN寻找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SLNB。从术前手术标记上切缘切开皮肤,逐层解剖分离,注意寻找染色的淋巴管,找到染色淋巴管后沿着淋巴管向腋窝解剖,顺着染色淋巴管找到的淋巴结即为SLN;若未找到可向腋窝深部解剖,在胸大肌外侧缘和第二肋相交处周围找出染色淋巴管或SLN并术中送检。
1.4 指标检测和统计学方法 对比三组患者SLN平均检出数量、准确率、 成功检出SLN例数(未发现染色SLN视为失败)、假阴性(FNR)及平均SLN检出数量。参考美国Louisville大学SLNB标准展开评价,计算方法如下:(1)检出率(%)=(术中找到染色淋巴结的患者例数/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总例数)x100%;(2)灵敏度(真阳性率)=(术中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例数/术后石蜡病理示淋巴结转移例数)x100%;(3)准确率=(SLN真阴性与真阳性例数和/总例数)x100%;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按数据资料类别分别采用卡方检验、Fisher准确率检验、秩和检验,使用a=0.05 的检验标准,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联合注射纳米碳和亚甲蓝定位乳腺癌SLN和在肿瘤周围联合注射均能达到满意的示踪效果。相比肿瘤四周注射有以下优点:a.操作简单,更易掌握;b.不会造成注射染料后皮肤坏死;c.肿瘤周围皮内注射纳米碳后,皮肤会永久染色,若染色区域过大或行保乳手术时,会影响患者的美观,而经乳头注射不会出现这一问题。本次研究中A组FNR 18.9%,B组FNR 2.5%,C组FNR 7.3%。A组FNR明显高于B组和C组可能是因为亚甲蓝代谢较快且淋巴趋向性差易造成视野污染,从而干扰前哨淋巴结的判断[1]。
本研究验证性得出经乳头乳腺中央区组织联合注射纳米炭和亚甲蓝定位乳腺癌SLN是可行的,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和乳腺皮肤无染色优点,可考虑在临床保乳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管海涛, 冯小斌, 刁岩, 等. 纳米碳混悬注射液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4):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