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华
[提要]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旺盛,旅游特色小镇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一种市场化主导的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背景、自然资源差异大,因此旅游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的界定方式与发展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对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编号:18240041062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研究”(编号:2019-ZDJH-10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旅游富民工程视角下河南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研究”(编号:13B630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23日
旅游特色小镇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外在及内在因素(如区域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内涵特色等)的共同依托下,打造的富有独特地域风格、深厚文化含蕴、个性旅游特征和健全的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步提升,国民在娱乐、影视、旅游等精神消费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旅游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地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地区产业特色,结合地区文化与景观,掀起了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的浪潮。
一、“特色小镇”概念解读
“特”指的是要有特色,要表现出“一枝独秀”的迥异,旅游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规避城市建设中风格趋同的现象,努力打造独特魅力,彰显本地特色,展示本地文化,从而使旅游者一见倾心,印象深刻。
“色”指的是小镇的外观形态应较为动人和缤纷,即旅游特色小镇要有怡人的风貌与宜居的环境。旅游特色小镇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和旅游发展相结合,彰显地方特征,拥有一定的居民生活区域。因此,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小镇应打造出舒适的环境;作为一个风景区,小镇要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游客观光游览。
“小”指的是规模,与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相对,小镇的面积一般控制在10平方公里以内,人口控制在3~5万人的规模,而其虽然小,但小而美,小而专。
“镇”即居民成片聚集的区域。尽管其规模有限,但仍具有完备的生活设施、生产条件。作为城镇,旅游特色小镇所能提供的城镇服务质量与大中型城市相比不相上下。所以,旅游特色小镇含义中最为紧要的“特”字,其“特”在布局(独特的小镇风貌+错落的空间结构),“特”在产业(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特”在功能(地区的产业功能+本地的文化功能+具备的旅游功能+打造的社区功能),“特”在机制(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
就河南省而言,目前公布的国家级旅游特色小镇已有15个,基本上是以建制镇为主,这与江浙一带以产业为主的旅游特色小镇培育发展路径迥然不同。无秀木不成林,无特色不小镇,河南省要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必须弄清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培育自己的产业。另外,想要在河南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旅游特色小镇,必须充分立足“河南是农业大省”的省情。回顾河南的发展,无论是独具本土特色的“三化协调示范园区”,还是一村一品、美丽乡村等政策,无不吻合河南省县级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实诉求。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河南省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益的实践,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在旅游特色小镇风口之下,回归对旅游特色小镇应有功能的思考,理清思路,摸清状况,这样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路径才会更加清晰明朗。
二、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还处于过渡阶段,开发层次有待提高,许多旅游小镇供给的休闲旅游产品毫无创新、样式老旧、没有卖点。例如,目前许多农业小镇的开发方式就是简单的将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在一起,没有对农业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延伸,思维过于固化,以致无法提升农业旅游产品附加值。大部分旅游城鎮仍旧以生态观光、农业生活体验以及季节性的蔬果采摘为主,这些产品简单无趣、易被模仿、没有核心竞争力;另外,旅游产品与当地文化的背道而驰也阻滞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法规标准不完善。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我国虽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并未制定出详细的规则。由于旅游特色小镇的特殊性,目前的城乡规划标准对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作用甚微,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地指标。小城镇用地指标以常住人口为依据,并没有涉及游客范畴,因此无地可用。二是用地分类。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同需要进行精细合理的划分,单凭小城镇规划相关文件,难以进行准确规划,也难以分类调控。三是建设标准问题。一般来说,小城镇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城市标准无法匹敌,而对于一个高品质严要求的旅游特色小镇而言,则恰恰相反。乡村小镇的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行业规范不完善、市场调控机制不健全、功能设施设备配套不到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旅游产业发展与当地居民利益无法融合等各种问题。
(二)功能系统业态布局不合理。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在建设规划上的共通问题是:规划不细致、定位不准确、响应度不高,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没有对当地人口状况、发展历史、资源禀赋等做详细调查,很多小镇规划风格一致,别无二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面积短时间内的迅猛开发,打乱了以往与自然环境契合的空间尺度,土地被人为粗糙地条状分割状况显著。二是目光短浅,专注模仿,毫无创新。很多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依旧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敢大刀阔斧,缺乏将城镇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胆量,也缺少将城镇规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相结合的考量,致使旅游特色小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不完备。
(三)旅游地产化严重。河南省旅游地产的开发促进了就业、刺激了消费,这成为拨动河南省乡镇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旅游特色小镇的涌现在旅游地产发展中也掀起了新一轮革命。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浪潮的推动下,大批地产商相继投身到旅游行业中,众多旅游地产项目接二连三的涌现。旅游地产开发模式较之其他项目门槛设立低,因而大量开发商纷至沓来,甚至有些小镇完全将城镇化等同于地产化,这种现象严重削减了小镇的旅游功能,使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空间减少。同时,单方面的追求地产化使小镇丢失了其人文景观的原真性,造成无特色,产品单一,无主题。
(四)历史风貌难保留、同质化严重。有风景、有特色、有情怀、有文化的小镇风貌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文化遗产价值呈多样化特征,包括天才杰作、影响深远、文明见证等,其中历史故事与文化传承等因其独特性、稀有性而决定其综合价值。但是,在创建旅游特色小镇及推动小镇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对原有文物及建筑的完整保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受现代化和国际化浪潮的冲击,小镇传统街区的历史风貌正逐渐丢失,出现千城一面的滥相,毁坏了原有的匠心独造。同时,有些旅游小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走入了大改特改的误区,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这一破坏性行为导致了小镇风貌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三、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建议
(一)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旅游特色小镇风格的选择与建设应与区域内城镇体系相协调,深挖产业特色文化内涵,发掘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在建设上缺少投资、在发展上没有激情、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在形象上缺少魅力,怎样才能准确打造自身定位,避免“千篇一律”、唱“空城计”,是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小镇的发展方向和如何打造,关键在于对产业前瞻性的思考。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不同地区发展道路不同,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经济基础、产业发展层次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其建设不可生搬硬套,复制粘贴其他省市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坚持合理规划、框架清晰,统筹发展、布局合理、物尽其用、绿色自然以及配套完善,促进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性要素的结合,推动产业、创新、人才合理配套、有机衔接。
(二)突出特色,顶层设计。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发掘小镇的内在潜力,全面透析小镇的自然文化资源,在文化与民俗方面进行详细细致的了解,探寻出小镇的发展优势及其独特性,避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作为文化名片,精神向心力的小镇之魂,是小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焦作市北业村的发展,借用优良的自然条件,修建山区道路,建设停车场,路旁的花蔓延几里,单单行驶在路上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到市区只需二三十分钟路程,蜂蜜和核桃成了吃香的农产品,不少的小镇还拥有历史遗迹和文化气息。总之,不同的小镇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特色条件,找准自己的发展主题,进行精致构造。
(三)创新机制,统筹推进。在打造专有旅游特色小镇时,不能过于标新立异、脑洞突破天际,而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最有底蕴、最有特点、最具空间的主导朝阳产业。可以根据区域资源、人力优势、自然环境等要素禀赋情况,添加创新机制,优化传统产业,升级其标准,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向两个高端飞跃;或者借助新兴媒体、朝阳产业、优越制造,建立战略性魅力产业。
(四)强化产业,打造品牌。独具特色的产品是旅游特色小镇走进更多视野的代言人。要根据本地固有资源,打造其优势产品,凸显小镇区域的独特,因地制宜地打造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创出品牌,进而发展成为支柱。
产业品牌(产业文化和整体形象)的打造,有利于扩大城镇形象的影响力,打响城镇知名度,增加城镇吸引力和活力,引进外资,从而打造城镇特有的产业品牌形象,构成优势资源合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城镇品牌的树立也会增进各城镇之间优势资源共享与互动,以他之长补我所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地强化产业品牌的精神、文化内涵,促进大家对城镇品牌的认知与认同。最后在产业品牌和城镇品牌的互动过程中,为城镇品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之能够逃脱发展支撑力不足的困局,保持其持久稳健快速发展。
(五)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应当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府应在促进融资、优化进入门槛、整合集体资源、完善地方性法规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政府和企业结合等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优化融资渠道、引入产业基金、实行股权众筹等途径,鼓励企业自我发展。加强制度条例约束、注重质量竞争,通过实施“优秀产业奖励制”、“绩效追惩制”等激励约束机制,刺激企业在品质追求、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热情和动力。
四、结语
旅游特色小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是中国经济稳速持久绿色发展的重要道路,是满足当代群众消费需求和拓宽群众视野的重要方式。对于河南省旅游特色小镇经营者来说,小镇的建设要坚决避免复制粘贴、内容空洞无趣,贯彻领会政策的目的,结合现代技术促进地区的生态建设,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利用自身特色,打造符合本地可持续的旅游特色小镇。
主要參考文献:
[1]鲁延召,张江珩.旅游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3).
[2]宋晓丽,周金泉,陈丽琴.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问题,2017(06).
[3]韩登.旅游小镇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08).
[4]郑金富.打造精品风情小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N].闽北日报,2012.10.19.
[5]张晓婷.美丽小镇的旅游化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
[6]赵静.旅游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开发现状、问题及模式分析[J].中国物价,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