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良媚
通过在我带班的这一两年里,带着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我们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进行了实践活动。对于幼儿园的生活,我在这一两年里并不陌生,因为我有着为期两年的带班经验,也有在校时的各种见习活动,这样的一个经历让我在带班过程中很容易就上手了。
每个班总有几个好动的幼儿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行為特征,比如: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好动、点子多;自尊心强、受批评时会顶撞大人。为了有利于教师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动行为,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教师把握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水平,我对本班级幼儿的好动行为进行了专门的观察、研究,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幼儿好动行为的动机分析
1.自我发泄
在组织幼儿语言活动时,全班幼儿正在念《好朋友》的儿歌,念到一半时,小小突然提高声调,发出了怪声,立刻有四五名幼儿参与进去,教室里顿时乱成一片。分析:幼儿的这种行为是来自“自我发泄”的需求。因为精力旺盛,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语言课这种较安静的活动,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而体内“过剩的精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泄”出来。
2.相互交流
在音乐活动中,班级里有一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交头接耳、戏弄旁边的幼儿,以至于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分析:是幼儿不喜欢音乐活动吗?其实不是,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与孩子之间缺少交流,教师的提问不能满足幼儿的交流需求,所以就产生了幼儿自己间相互“交流”了。
3.希望被关注
自由活动时,幼儿在各自喜欢的区域活动。楷麟却从这个区域跑到那个区域,又从那个区域跑到另一个区域,并不时的弄倒椅子,推一下别人,抢一下别人的玩具,使活动秩序大乱。后来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幼儿是“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因为整个活动中,教师去关注的区域总是他不在的那个区,他感到冷落了,就用这种“捣乱”的方式,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
4.对教师的“逆反”心理
户外活动结束了,全班幼儿正在排队,简荣泽却忙的不亦乐乎,不是伸出脚绊其他幼儿,就是故意推下别的幼儿,并为自己造成的结果感到得意洋洋。老师批评他时,他满不在乎,一脸的“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表情。分析:联系该幼儿平时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捣乱”的行为,来自对老师以往批评指责的一种“反抗”心理。他平时活动量大,做事毛手毛脚,自制力差,经常会做错一些事情,和希奇古怪的事情来,批评他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可能以往教师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就故意捣乱,和教师对立起来。
5.好奇心
班级门口的自然角摆放着很多的小植物,但有很多都已经接近枯萎了,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幼儿想看看小植物是怎么长大的,植物和人的成长是不是一样的,以至于孩子们没有及时给植物浇水,导致小植物接近枯萎。
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幼儿由于调皮而引起的相关好动行为,通过观察分析说明孩子的好动行为并不是我们一味的去指责就可以改正的,有些行为也是由于幼儿的某些环境因素或者心理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一味的指责那将对孩子造成不利,我们也错怪了孩子。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二十条指出“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及时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二、产生好动行为的原因
1.忽视幼儿的心理需求
幼儿在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不尽相同。但教师在了解幼儿情况、设计活动时,往往注重对幼儿的知识、能力方面的了解、培养,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和满足。因此,在组织活动时很少考虑幼儿的心理需要,致使一些幼儿在活动中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一些幼儿产生好动的行为。
2.不当的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
一是传统型的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中国传统的观念是好孩子的标准是为听话、文静、安分守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准玩,那也不准动,走路不准跑,说话要小声等等。这些规矩与孩子无拘无束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孩子到幼儿园就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好动、好奇、不守纪律等特征,他们在家里和在幼儿园完全判若两人。
二是放纵型的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有部分家长往往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以控制,让孩子为所欲为。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就难于遵守常规,加强了他们的好动行为。
三、对好动幼儿的教育对策及具体措施
1.仔细观察
进行针对性教育由于个体发展、年龄特点、家庭原因,好动孩子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具体表现,根据幼儿产生好动行为的原因和实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可以经常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在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耐心的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促进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针对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我们教师应积极行动,采取相对的措施,有目的地训练幼儿的自我抑制能力。
3.发现、肯定幼儿的“闪光点”
调皮、爱“捣乱”的幼儿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但也有许多可贵的地方。如果我们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幼儿的“捣乱”行为,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捣乱”行为中存着许多可贵之处,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比如:好动,好奇的孩子敢于大胆探索和求知;不听话,也反映了孩子有主见;好奇心强,体现出孩子有探索精神,等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的“闪光点”,用其自身的“闪光点”来激励幼儿,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爱让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两年美好的时光,不管时间如何的流逝我相信我们的这颗对孩子的爱心是不能变的。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熠熠生辉,充满了人性的温暖,我们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爱还会相互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