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 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

2020-10-26 09:25郭春花
纺织服装周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青岛大学化纤纤维

郭春花

9月8—9日,在特殊时期首次合并的中国化纤界的两大年度盛事——中国化纤科技大会(青岛大学 2020)暨第26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相关单位代表,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纺织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更好地满足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青岛大学、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主办,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分会、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欧瑞康集团协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書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王玉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汪民,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龚进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段红,青岛市即墨区副区长李黎,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永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陈新伟等领导嘉宾,来自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关注纺织化纤及相关领域的业界同仁参加会议。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累计超过2万人次在线上观看本次会议。

科学研判谋划“十四五”总体布局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并逐步向化纤强国迈进。会上,高勇在致辞时指出,新冠疫情对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迫使并加快了我们工作思维和业务模式创新求变,化纤协会创新举办了今年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云发布,转至线上的云发布会不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直播场景、更高的产品和品牌曝光度,同时还培养了工作人员互联网思维,以适应后疫情时代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时代,建设纺织强国、制造强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纺织化纤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对纺织化纤行业科学研判发展机遇,充分分析困难挑战,谋划“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总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李黎在致辞中说,即墨与化纤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纺织服装产业是即墨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早在2002年就被评为“中国针织名城”。近年来即墨区委区政府聚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科技+”走向价值链高端,即发集团研发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青岛大学科研团队荣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海藻纤维”项目,也率先在即墨区红妮集团实现了产业化。

夏东伟表示,青岛大学是我国最早以纤维材料为特色建立的学院之一。近年来,青岛大学在海藻纤维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以生物多糖特别是海洋生物多糖纤维研究为代表,2018年获批建设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青岛大学将继续结合山东省需求和产业布局及自身学科优势,在纤维新材料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发来视频贺辞。他说,未来面向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我国制造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化纤行业仍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强纤维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全球化纤产业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支撑。

探讨化纤科技和市场发展趋势

会上,朱美芳介绍了纤维材料未来的发展重点。她表示,纤维新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基于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深化原创研究和变革技术,研发功能性、集成性、智慧性、电活性、响应性纤维,突破功能纤维聚合-纺丝-染整全链条的一体化设计,引领全球功能纤维的研发和工程技术水平,为我国从世界化纤生产大国迈向强国提供支撑。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它承载着“十三五”的任务目标节点,连接着“十四五”的挑战变革发展。会上,端小平作“科技照亮化纤未来”主旨报告。他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化纤工业发展最突出的领域是科技进步,功能性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跃,化纤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同时,“十三五”期间,行业竞争加剧,供应链管理、品种和品质成为企业间竞争和维系客户关系的核心因素,炼化一体、龙头效应、细分为王、机器换人等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

展望“十四五”,端小平表示,化纤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科技将成行业主导。“塑料微粒”催生绿色科技、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造的跨越、从成本竞争到人才和核心优势竞争的过渡等是化纤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核心科技、智能科技、绿色科技、时尚科技、互联网科技以及品质科技将共同推进化纤行业的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有专家分析我国科技水平和国际存在差距的原因,一是技术缺乏科学指引,二是科研缺乏工匠精神,三是社会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基于这三个原因,端小平强调,当经济发展慢下来的时候,当行业发展速度慢下来的时候,唯有依赖科技创新,为此行业将会面临考验:第一,企业可持续研发和创新能力的考验;第二,从基础理论到小试、中试、量产能力贯通的考验;第三,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转换能力的考验;第四,企业家忍耐和学习能力的考验。

王玉忠指出,随着我国纤维材料产能的急剧扩张,常规纤维品种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等严峻问题,因此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化纤维材料是实现纺织行业差别化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途径。未来的纤维材料将是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行业发展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技术创新,实现重点品种的产业化生产;更要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绿色制造的“清洁生产”。

浙江理工大学陈世昌博士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陈文兴作“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报告。未来,材料制备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将引领纤维产业的发展,同时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等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全球化纤同仁分享发展机遇共迎挑战

疫情无法阻止全球纤维业界分享经验和信息的初衷。会上,欧洲人造纤维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日本化学纤维协会会长日觉昭广、韩国化学纤维协会会长金国镇、印度合成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S.C.Kapur、泰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Mayuree Didpakdeechol、巴基斯坦聚酯短纤制造商集团Rizwan Afzal Chaudhry、中國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工会理事长苏百煌等专门录制视频为大会送来祝福和支持,表达了由于疫情影响无法参加会议的遗憾,并表示在疫情危机下,虽然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当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与困境,但很多活动正在迅速进入数字化,并转变为无接触的在线形式,而这将为化纤行业以及整个价值链的合作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可能性。

Frédéric Van Houte通过视频介绍了欧洲人造纤维产业的发展。他指出,欧洲化学纤维行业目前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生产商在环境、健康和安全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均遵循最严格的标准。对于全球化学纤维产业而言,可持续领域将存在很多机会,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日本化学纤维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富吉贤一介绍了日本循环经济战略推进及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基于循环经济战略,日本化纤协会于2020年5月新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以全面审视各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表示,循环经济仍将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化学纤维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

欧瑞康化纤板块CEO Georg Stausberg、欧瑞康中国区总裁王军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欧瑞康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预防措施,以及上半年经营情况。对化纤行业未来的挑战与机遇,Georg Stausberg认为整个纺织行业都应紧密合作,建立全球循环经济,回收有利用价值的材料。自动化和数字化过程具有各种创新的可能性,欧瑞康将努力提供此方面的解决方案。

后疫情时期化纤行业发展思考

今年新冠疫情给经济、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也给行业带来了一些深刻变化,这些新动向对行业将有什么影响?未来行业应如何发展?在高端访谈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夏延致,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钊钧,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良,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迟海平,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叶兴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看法。

蒋士成认为,今年疫情促进了防护材料的发展,我国化纤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开发,有一定的积累,今后还要继续加大新型材料的科技研发。疫情也推动了互联网线上线下行业活动的开展,并取得了突破,今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会进一步加快行业的创新发展。

迟海平介绍,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利润却有一定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生产防疫物资,另一方面是公司整体产品结构调整的结果。

卢钊钧说,今年疫情让行业整体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碳纤维作为朝阳产业的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国产碳纤维可能会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未来,他认为要提升规模化能力,实现碳纤维的质量稳定,同时要强调高强高模,要低成本、高效制备,实现两条腿走路,助推国产碳纤维走向国际。

张国良表示,现在国产碳纤维远远赶不上国内需求,随着国产碳纤维技术的进步,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未来,中复神鹰将在四个方面加大碳纤维的开发,一是成立专门的生产线满足国家对碳纤维产品的需求;二是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升级换代,实现碳纤维的稳定发展;三是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四是加大绿色环保生产。

夏延致介绍,今年疫情促进了健康、医疗纺织品的发展,也给行业创造了一定的机遇。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将成常态化,这将为生物基纤维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张叶兴介绍,后疫情时代,国望高科做了三个方面的攻坚,一是加快企业自身布局,加快产业链建设;二是推动企业绿色、智能发展;三是依托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加快新型纤维研发。

会议还发布了2020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奖名单、2019/2020年度“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绿色贡献奖及领军人物名单。会议还为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邦泰氨纶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艾科瑞纤维有限公司6家企业颁发绿色纤维标志产品证书和中纺标绿色纤维认证证书。

猜你喜欢
青岛大学化纤纤维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in China
化纤衣服脱下时为什么会蹦火花
Research on 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ower List
The Real Life of Xu Sanguan’s Blood Selling Story
跟踪导练(一)
The Integration of Life Ceramics and Moder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