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调气机在胃痞病临床上的应用

2020-10-26 02:20杨立新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效果

杨立新

【摘要】目的:探讨在胃痞病临床治疗中,基于调通气机思想行对症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辽宁桓仁鹤年堂中医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900例胃痞病患者为例,结合其特征,为其提供升脾气、降胃气、疏肝气、温肾气的调通气机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900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68.00%,总有效率为97.00%。结论:基于调通气机思想行对症用药,可帮助胃痞病患者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调通气机;胃痞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063-01

胃痞病西医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部隐痛,胀满纳差,嗳腐吞酸,喜温喜按,病程较久的患者则还会出现面色萎黄,牙龈萎退,周身无力等,是引发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疾病[1]。目前,在胃痞病治疗中主要以服用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等药物为主,但这些药物长时间服用必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并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甚至还可能引发副作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中医在对胃痞病治疗中讲究执简驭繁,整体到局部,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故不仅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河南中医学院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胃痞病的病因病机主要集中为一个“气”字,即胃气不降而胃胀满、脾气不升而大便稀溏、肝气不疏而气壅郁、肾气不温而气不蒸腾运动。为此,笔者认为在胃痞病治疗中,当以调通气机为主,并提出了辨证治疗思路,现对其具体临床应用效果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辽宁桓仁鹤年堂中医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共接诊胃痞病患者900例。符合2011年《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2016年《中华脾胃病学》中胃痞病的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65岁,性别、民族不受限;本地居民,有2年以上居住史。(2)排除标准: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的重叠综合征、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有肝脏以及胆囊疾病、合并有胰腺疾病;合并有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处于妊娠、哺乳等特殊阶段或者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依从性较差;病历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本组900例患者中,女性428例,男性472例,年龄为(43.04±10.98)岁,病程为(38.06±14.81)月。

1.2方法

基于调通气机治疗思想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即升脾气、降胃气、疏肝气、温肾气。以气虚阳虚型患者为例,其用药方案为:山药15克(温肾气)、白术10克、砂仁6克、茯苓15克(升脾气)、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厚朴10克(降胃气)、香附10克、郁金10克(疏肝气)、木香10克(行三焦之气)、晚蚕沙(包煎)10克(走浊道独清气全,去浊气存清气)、甘草10克(调和诸药)、大枣4枚(和胃)。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辩证加减:血瘀加丹参15克;湿盛便溏者加薏仁30克,苍术10克;食滞不化焦三仙20克;气虚加党参15克,黄芪10克;阳虚甚者加服金匮肾气丸;舌苔黄加知母10克;嗳气柿蒂10克;反酸煅瓦楞子30克。

1.3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具体包括:(1)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症状评分结果改善值百分率达到了86%及以上。(2)显效:症状基本上消失,偶尔有适症状,症状评分结果改善值百分率在51%-85%之间。(3)有效:症状基本上消失,时常出现不适症状,症状评分结果改善值百分率在26%-50%之间。(4)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评分结果改善值百分率不足25%。

2 结果

本组900例患者,临床治愈612例,显效160例,有效101例,无效27例,治愈率为68.00%,总有效率为97.00%。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西医学病名,中医历代古籍中并无该病名的记载,但结合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痞病(痞满)”、“嘈杂”等疾病的范畴。本研究患者主要表现为胀满不适、上腹部隐痛等,故以胃痞病对其进行论治。胃痞病主要是指自我感觉到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则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痞满这一病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被称之为“否塞”、“否”、“否隔”等。主要是因起居不适、饮食不节、寒气侵袭等病因所致。中医认为胃位居中焦,属于阳土,喜好润,以和降为顺,实则表现为不满,为此,极易因外邪入侵,引起胃气不降、气机阻滞;脾胃同属中土,互为表里,以升为健,若脾土表现为虚弱,则表示键运失职,即水谷入胃不得化,从而导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气机不痛则为痞满;肝主疏泄,若与情志不畅,即会引起肝气郁结,酿生痞满。故脾、肝、胃,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为此,在胃痞病治疗中,应当明确治疗关键所在。

李振华教授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九字方针,即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另在《张聿清医案》中也曾经提出了: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真阳蒸变。《医门棒喝》中也有相关论述:脾胃之能生化,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故而可知,胃痞病的病因病机集中体现在一个“气”字,即胃气不降而胃胀满、脾气不升而大便稀溏、肝气不疏而气壅郁、肾气不温而气不蒸腾运动。笔者在接诊胃痞病患者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查阅相关论述,发现治疗胃痞病应该通调周身气机,即升脾气、降胃气、疏肝气、温肾气。考虑到李振华教授曾经表示,胃痞病中,脾胃气虚、甚至阳虚者占90%,胃阴虚者占5%,故本研究以气虚阳虚型患者为例,基于通调气机理论进行拟方,不难发现,全方有升有降、有散有补,通调一身气机。但本方药温燥走窜,容易伤阴津,阴虚者禁用。根据结果来看,基于通调气机理论下的胃痞病中医治疗,其总有效率达到97.00%,其中治愈率達到了68.00%。

综上所述,在对胃痞病治疗中,基于调通气机理论下,同时配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制定用药方案,可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莫日根,吴佳红,史圣华,等.胡刚治疗胃痞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745-5747.

[2] 赵铭峰,邝宇香,黄穗平,等.黄穗平治疗胃痞病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07):1387-1388.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