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繼革 李望 留明
9月24日,國新辦舉行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在會上介紹,今年是廣東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廣東堅決貫徹中央創辦經濟特區戰略意圖,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解放思想、奮發有為、勇立潮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廣東從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業省發展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率先突破10萬億元、達10.77萬億元,財政收入達1.27萬億元、是首個超萬億元的省份,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14萬億元、約占全國1/4,區域創新綜合能力躍居全國首位,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300萬戶、約占全國1/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雙雙超過5萬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4家。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城市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前列,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汕頭從一座偏遠小城日益發展為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回顧特區40年發展歷程,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推動經濟特區在理論、實踐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
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特區建設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守中央創辦經濟特區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不斷開創特區改革發展新局面。
第二,先行一步、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特區充分利用中央賦予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率先打開國門搞建設,成立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緊緊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等重大機遇,努力塑造更多具有支撐作用的對外開放新優勢。特區累計引進外資1500億美元、占全省1/3,世界500強企業有300多家在特區投資。
第三,敢闖敢試、大膽探索,特區成為體制機制創新試驗田。率先推進價格闖關、土地拍賣、工程招標、證券市場等領域改革破題,探索出1000多項開全國先河的改革舉措,如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誕生第一份勞動合同等,率先建立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率先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第四,強化創新引領,特區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典範。特區在全國首開先河重獎科技人員,率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催生出華為、騰訊、格力等世界級創新企業,闖出一條以高水準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路子。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4.9%左右、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
第五,堅持苦幹實幹,特區成為用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的最佳詮釋。埋頭苦幹是特區精神的重要內核。40年來,一代代特區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推動中央建設經濟特區的偉大構想一步步變為現實。特區以海納百川的包容,為無數創新創業者提供奮鬥圓夢廣闊天地,孕育出集中體現時代風貌的特區精神,交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精彩答卷。
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出席會議並回答記者提問,解答珠海如何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攜手澳門共同打造大灣區重要一極,以及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生態優勢,擦亮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等問題。
澳門月刊記者:珠海經濟特區在40年發展中,始終把服務“一國兩制”大局、促進港澳繁榮穩定作為特區的重要使命,請問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珠海將如何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攜手澳門共同打造大灣區重要一極?
姚奕生: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經濟發展飛快。除了發展快,珠海還很重視生態文明,同時也非常注重跟澳門之間的互動。在經濟特區建設裡,這兩條是比較突出的。珠海從原來的邊陲小鎮發展為現代化花園式的海濱城市,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珠海今天的藍天白雲、陽光沙灘,都能給到過的朋友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在澳門肯定去珠海吧?在座的朋友有多久沒去珠海了?如果有幾年沒去,你們還是去一下,變化還是很大的。正如鐘南山院士昨天到珠海時所說,“珠海這個城市很不一樣,是國內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十年四次親臨橫琴視察,強調“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要求“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珠海始終與澳門同心同向同行,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發揮獨特作用。
今天,站在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起點上,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守初心使命,謀劃推動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不斷深化珠澳合作,與澳門相互促進、互利共贏,攜手澳門共同打造大灣區重要一極。
一是建立新的體制機制。在中央的統一部署安排下,謀劃構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體制機制,統籌開發橫琴建設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專案,和澳門一起做好產業規劃、產業導入、項目建設,不斷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
二是構建新的規則體系。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聯通貫通融通率先更多地在橫琴落地,優化橫琴島106平方公里的分線管理政策,按照“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流,分線管理”的辦法,使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序地在澳門和橫琴之間跨境流動,使兩地的投資貿易更加便利。
三是發展新的產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中醫藥、特色金融、商貿消費、文旅會展等重點產業,繼續高標準地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推動澳珠極點的建設。另外,在教育方面,謀劃與澳門開展更多合作。
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特區建立初期,珠海就確定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的發展戰略,40年來,珠海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請問珠海打算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生態優勢,擦亮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姚奕生:大家都認可珠海的宜居環境,下來我們要擦亮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珠海經濟總量不算大,如果連良好的生態環境都守不住,就說不過去了。
所以有這樣幾條:一是堅守好的傳統、好的理念,用最嚴的制度來保護環境。簡單地說,把現在的山形、水體、岸線、天際線管控好。城市裡面的建築,給人家感覺就是要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整個城市的空間格局就是要讓人感覺不壓抑、不擁擠,包括生產生活生態這三個空間也是有序的,反正來了就覺得好,藍天白雲,水清岸綠,鳥語花香。這要求我們用最嚴格的制度來保護環境,而且思想上、理念上要有定力,發展的目的就是要群眾過得幸福、過得舒服。
二是補齊交通短板,拉開城市框架,優化空間佈局。現在珠海經濟體量不夠,人口是廣東三個特區裡最少的。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把城市的格局拉開。省委、省政府對珠海的發展非常重視,現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了,連通粵西的黃茅海大橋正在加快建設。我們也想在“十四五”規劃裡,謀劃推動深珠通道建設。還有連通澳門、中山、江門等一批重點交通專案。市內交通方面,未來幾年,一年可以修成一條跨江大橋,珠海隧道今年也可以啟動建設,未來整個城市的空間格局非常好。
三是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目前城市發展還存在一些“城市病”,我們將下更大功夫,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使高端人才、創新企業、優質專案蜂擁而至,讓一批中小型企業和創新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提高發展品質,降低整個環境負荷。總的來說,就是好的要堅守下來,短板要加快補齊,不足要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