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20-10-23 09:07丁洪玲
新西部 2020年9期
关键词:陕西省陕西黄河

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地处黄河“几”字湾内部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标识性强、数量丰富、特色鲜明。应充分利用相关门户网站和移动新媒体,创新宣传渠道,搭建黄河文化资源多元化平台,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建设、推广和传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认识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抓住历史性机遇,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恰逢其时。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陕西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黄河“几”字湾内部,陕西段北起榆林市府谷县白云乡,南到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干流全长700余公里。自北向南依次流经榆林、延安、韩城、渭南4个地级市,毗邻黄河的县级行政区有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大荔、合阳、潼关等12个,该区段历史文化资源标识性强、数量丰富、特色鲜明,加之该区段具有黄河自然景观观赏性突出的复合优势,因此,陕西段居于黄河文化带构建的核心区。

陕西黄河文化开发建设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加速陕西经济文化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铸就陕西省高质量发展之“魂”,落实陕西省整体经济文化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带动陕西省繁荣发展,是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目标。以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作为“十四五”及中长期陕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有利于推动陕西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增强陕西黄河文化自信,提升陕西黄河文化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陕西省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有利于引领区域发展,讲好陕西黄河故事

立足黄河中游,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陕西省黄河文化为基本出发点,全面推进陕西省黄河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陕西省黄河文化富有的精神内核,有利于助力新时代完整发掘,展现陕西省黄河文化精髓,推动陕西省黄河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陕西省打造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典范,进而让陕西省丰富而厚重的黄河文化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陕西和陕西人的生活更加丰满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三)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贯通国家战略,加速陕西追赶超越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追溯黄河文化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追踪溯源,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对于我们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通过牢牢抓住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并在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指引下,有利于实现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接,进而增强陕西省国家文化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协同性,加快推进陕西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域建设,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凝聚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陕西境内黄河沿线文化资源及文献调研

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陕西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地位显著,这里有蓝田猿人、大荔智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炎帝陵等远古历史,有周、秦、汉、唐等14个朝代上千年的建都史,留下了5万多处文物遗址、700多万件馆藏文物,其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文明史从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外文明的交流到近代革命的完整发展序列,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重要的精神标识。

(一)从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底陕西共拥有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以及长城(陕西段)等3项9处世界文化遗产,占黄河流域总量的 30%。

(二)在黄河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了很大的比例,它们伴随黄河而生,在两岸民间世代相传,是大河文明绵延不绝的血脉烟火。陕西省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3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秦腔”“安塞腰鼓”“华阴老腔”等74项,数量位居九省区第四,占黄河流域总量的10.32%。

(三)从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历史村镇、文化名城等遗存数量来看,陕西省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2处;此外,陕西黄河流域有石峁遗址、阿房宫遗址、半坡遗址、石摞摞山遗址等49个古遗址,有七星庙、白云山庙、姜氏庄园、党家村古建筑群、韩城大禹庙、玉华宫遗址、大雁塔等34个古建筑,有司马迁墓和祠、唐代帝陵、永陵、乾陵、霍去病陵等15个古墓葬,有榆林、延安、韩城、西安、咸阳等7个历史文化名城。

(四)从文化旅游景区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陕西黄河沿线区域共有308个A级文化和旅游景区,其中5A级景区有华山、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太白山、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等9个;4A级景区有壶口瀑布、红碱淖、少华山、乾坤湾景区等76个,占黄河流域总量的 19%。

(五)黄河文化文献调研情况。

1、馆内文献:通过检索陕西省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目,收集到包含黄河文化的历史、经济、生物、艺术、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等类型的文献资料有:《黄河文化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黄河流域水文资料》《舞动的黄河》等234种。

2、馆外文献调研:通过检索孔夫子旧书网、读秀网,查阅到相关黄河文献资料书目《黄土 黄河 黄河文化》《黄河文化论坛》《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99种,期刊《黄河史志资料》《黄河之声》《治黄科技信息》等72册。陕西省图书馆采编部可根据项目需要选购,地方文献部征集室也可在科研院所、高校出版社、社会团体单位进行广泛征集、交换、呈缴或购买文献,补充馆藏,充实黄河文化专题文献实体馆藏资源。

黄河文化开发建设的思考

(一)开发建设范围及途径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文化高地,以延安为重心的红色文化高地基本建成,省域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和跨省合作示范圈初步建成。“中华母亲河”文化品牌价值稳步放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全面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黄河文化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生态黄河、民生黄河、幸福黄河、时代黄河的文化魅力大放异彩。主要收藏有关黄河文化的各类资源,包括各种研究、出版成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及相关传承人资料等。

陕西省内黄河干流在陕西省流经渭南、延安和榆林等地市,支流则分布于关中、陕北两大区域和陕南部分地区。其中主干流沿线涉及到13个市、县公共图书馆,包括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潼关县;分支流沿线涉及到八个市区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有榆林地区的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区、米脂县、榆阳区、子洲县;延安地区的安塞区、宝塔区、志丹县、子长市、吴起县、甘泉县、富县、黄龙县、黄陵县;铜川地区的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宝鸡地区的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凤翔县;咸阳地区的杨陵区、秦都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彬州市;西安地区的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未央区、灞桥区、高陵区、临潼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阎良区、蓝田县;渭南地区的临渭区、华州区、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华阴市以及商洛地区洛南县图书馆。

对于陕西省内黄河文化的征集主要依托于以下五种途径:

1. 与省内出版社联系,对于该社已出版和计划出版相关黄河文化的文献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通过呈缴和采购两种方式获取;

2. 关注省内研究黄河文化的相关机构和组织,通过征集的方式获取;

3. 发挥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联合征集合作关系,征集黄河沿线主要城市当地相关黄河文化的地方文献资料;

4. 关注黄河入陕出陕接壤邻省的黄河文化研究文献资源,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对黄河入陕出陕的关键文献进行补充;

5. 关注补充黄河河流由古至今治理分流的历史及水利工程,与陕西省水利厅、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陕西黄河河务局等机构建立联系,补充其水文、地理资料。

搜集、建设黄河文化资源,主要采取征集、购买、捐赠以及复印扫描等途径开展工作,有重点、分步骤地系统建设。

(二)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

拟以陕西黄河文化资源普查为基础,按照“资源专题化、数字化、服务化”原则,通过搭建数字资源平台建设“黄河文化记忆”专题文献资源库,并与已有相关的文献资源库整合后为读者提供免费的信息资源服务,打造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

1、构建场馆或专架展示黄河文化专题文献资源

对收集到的各类文献资料,提交采编部分类编目,在省图书馆设立黄河文化主题馆或专架,收藏并展示黄河文化主题文献;指导黄河沿线相关市、县图书馆建设黄河专题文献。

2、开发建设黄河文化记忆专题资源库

以陕西黄河文化资源调研为基础,对红色文化及延安精神、秦岭山水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专题化收集,数字化整理与存储,开发建设“黄河文化记忆资源”专题库。

(1)红色文化发展带:整合延安、榆林、西安、铜川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串联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马栏革命旧址、照金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及圣地延安革命文物旧址等景区,打造红色文化与旅游休闲、研学教育、脱贫致富深度融合的红色文化发展带。

(2)秦岭生态文化带:全面保护秦岭自然与文化景观,在秦岭沿线围绕廊道进行相关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与风貌提升,通过将零散分布的古镇、古村落、古遗迹等景观点梳理整合形成有序列的集合,扩大秦岭景观与文化遗产的观赏价值和旅游资源影响力,提升其观赏价值及历史和教育价值,打造秦岭生态文化带。

3、联合開展黄河文化资源建设

建立陕西省黄河文化记忆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图书馆牵头并指导黄河沿线各市、县图书馆开展黄河专题资源的建设工作,建成互惠共享、开放多元的专题黄河文化记忆数字资源,包括数字展示平台、数据库、电子书等。

(三)服务与推广方式

1、 通过陕西省图书馆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的官方APP、官方微信公众号为读者提供黄河专题文化资源服务。

2、与文博单位、旅游文物保护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3、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和社区图书馆策划、举办“黄河文化”相关的、趣味性强的短视频节目;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网络综艺等新媒体手段,进行“黄河文化”声像文献资源的传播与推广。

4、与公共文化云、喜马拉雅等数字阅读或视听平台合作,开设在线视听栏目,形成黄河文化在线资源。

借助西安的网红城市效应,利用图书馆门户网站和移动新媒体,创新宣传渠道,搭建黄河文化资源多元化平台,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建设、推广和传播。

作者简介

丁洪玲 陕西省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陕西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陕西省陕西黄河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黄河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似“定”而非巧判断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