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勋 张卫刚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目前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对 “党外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模糊性。本文所提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知识分子[1]。高校汇集了大批党外知识分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了解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利于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有利于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
本次调研以上海交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为重点,问卷调研225人,其中男性51.66%,女性48.34%;年龄在25-35岁占8.53%,36-45岁占36.49%,46-55岁占38.86%,56岁以上占16.11%;工作范围涵盖教学、科研、管理、保障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科研第一线占69.67%;学历方面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3.51%,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5.64%,本科占16.59%,专科及以下占4.27%;职称方面,正高占22.27%,副高占48.82%,中级占25.59%,初级及其他占3.32% (表1-2)。
表1 职称分布
表2 学历分布
1.关注国家大事和热点问题,但部分人过于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们善于从专业角度思考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最新动向,敏锐地洞察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影响,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科学发展,把自己的责任、利益与国家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相结合,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与高校党委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但也发现有些党外知识分子过于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未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问卷显示,超过70%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及本单位发展。他们重点关注时事要闻、社会热点、经济财经、教育文化,而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或无所谓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基本上为零。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能够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91.11%的人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 (表3),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自豪,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92%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共十九大提出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满信心。
表3 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看法
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能够客观评价我国快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81.78%的人认为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子女教育费用负担太重、道德环境不好分别是当前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 (表4)。
表4 认为目前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最关心高校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机制改革等问题 (表5)。他们认为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学校发展定位、国家投入、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是影响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6)。
表5 最关心高校发展的哪些问题
表6 认为影响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具有较强参政愿望,但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一战线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升到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新高度,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仅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智力扶贫、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通过科研项目、校地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支援边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环境;还立足本职,关心本单位的改革发展,主动参与党外人士季度座谈会、校情通报会、教代会等,广泛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对学校内涵建设的看法和思路。同时,党外知识分子中的民主党派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托各民主党派组织、人大、政协、参事室等平台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但调研发现,有些党外知识分子尽管有参政议政的愿望,但缺乏参政议政的实践,不了解参政议政渠道,不懂得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不会针对重点问题开展调研撰写社情民意,参政议政能力有待培养。
本次问卷调研,不仅涵盖了8.56%的曾任和现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涵盖91.56%的其他党外知识分子。其中有28.44%的人经常参加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实践 (主要是人大代表100%,政协委员84.6%),56%的人不经常参加 (主要是曾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党外知识分子),而不愿意参加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党外知识分子为零(表 7)。
表7 是否有参加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经历和实践
问卷显示,有93.37%的人了解或基本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8.44%的人了解和听说过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64%的人认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方面,有40.44%的人通过统战部门,51.11%的人通过本单位专门组织的征求意见活动。另外在是否有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经历问卷中,有12.44%的人表示没有民主监督、建言献策渠道。
3.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但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
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浓厚的感情,能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旗帜、制度体制、文化价值。但伴随着高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国际合作交流频繁,尤其是海外留学人员接触西方思潮和文化时间较长,容易受西方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甚至宗教思想的影响。他们向往学术自由,不喜欢受条条框框束缚,对各种理论观念、意识形态不愿轻易苟同,习惯于比较、分析、判断,对许多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崇尚西方的民主。这些思想难免会传递给学生,影响到教书育人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据2020年对上海高校宗教校园渗透情况调研,有9.99%的教师回答信仰宗教,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55%。在怎样看待个人的民主权利方面,有88.44%的人认为应当受到充分尊重,有42.22%的人认为能与领导平等交流,26.67%的人认为少数服从多数 (表8)。
表8 怎样看待个人的民主权利
在主要诉求和愿景方面,69.19%的人希望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收入,43.6%的人希望社会对党外知识分子加以尊重,43.6%的人希望有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权利,27.01%的人希望在职务、政治待遇上得到妥善安排和照顾。在工作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方面,57.78%的人认为是发展空间受限,35.56%的认为是经济负担过重。
从以上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特征分析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未能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要表现为 “五个不平衡”。
高校党内、党外知识分子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内同等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往往具有丰富的载体和资源,建立了完备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而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既缺乏工作机制,也没有好的抓手。有些基层党组织面对有思想、有见解、有影响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显得拘谨畏缩,不敢谈及深层次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缺少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底气和能力;有些基层党务工作者面对思维敏捷、价值取向多元、有个性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思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有些基层党组织潜意识地认为,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很高的学历、职称,还具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工作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完整,不需要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重学生轻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现象。在多年的大学教育中,许多基层党务工作者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党外知识分子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历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业已形成,对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许多高校成立了教师工作部,来统筹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规划、检查及评估二级单位师德师风建设,但由于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与其他部门交叉重合,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作体制,有些挂靠在人事处,有些挂靠在宣传部,很难独立开展工作,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见成效。
重业务轻思想是高校普遍共识。许多基层党组织认为教学、科研是中心工作,是学校考核的硬性指标,是衡量办学质量水平高低的必要条件;而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性指标,在学校考核中的指标权重不高,面上过得去就行。在具体工作中,许多基层党组织重视党外知识分子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对他们思想上的引导;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中,往往把科研和管理能力等同于代表性、影响力,把职务、职称和科研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而忽视了政治素养、大局意识和参政能力等方面的标准。
高校具有健全的党组织和丰富的资源,每年通过各级党组织、党建研究会、德育研究室等下发大批党建课题并组织评审,对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基层党建的规律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对绝大多数没有参加任何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研究不多,不了解党外知识分子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热情,也希望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和支边扶贫,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因势利导,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办法不多,无的放矢。
目前,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基本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主体责任 “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很难跳出单独工作的惯性。组织部重点负责党外处级以上干部的工作,宣传部门重点负责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教师工作部重点负责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工作,统战部重点负责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方面的工作。各部门联席会议机制职责不明确,协调沟通机制不完善,成效评估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不平衡、不到位、不深入,没有真正形成统战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合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加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契合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遵循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结合问卷调研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重点强化 “五个结合”:顶层设计与合力推进相结合,形成大格局;思想引导与队伍建设相结合,融入全方位;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体现包容性;培养选拔与发挥作用相结合,提高实效性;创新载体与改进方法相结合,增强针对性。
1.树立 “一盘棋”意识,纳入领导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战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做好的分内事、必须种好的责任田。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 “四个纳入”: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做到 “三个带头”: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但调研中发现,有些高校统战工作未能像 “三大主体责任”一样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定期检查和考核,执行的程度和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二级院系层面,“四个纳入”“三个带头”形同虚设。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被提高到基础性、战略性新高度,高校领导要加强对学校统战工作的领导,把党的统战方针政策落实落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责任,加强对二级院系党委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督查检查,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强顶层设计,帮助基层院系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推进统战工作的部分重心向院系基层转移。
2.大家共同来做,形成工作合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统一战线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使命任务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更加多元的新形势下,要切实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下增设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小组,统一制定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队伍建设、学习宣传、参政议政等问题。充分发挥统战部在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形成以党委为核心、以统战部牵头负责,组织部、宣传部、工会、马院、各二级学院分党委、各民主党派组织等部门为依托的工作网络,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完善联席会议和联动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
1.思想引导,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思想引导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针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多元的现状,要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和政治共识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透彻回答党外知识分子存在的一些深层次思想困惑、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国际社会存在的一些歪曲解读,深刻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原则性、方向性问题,不断增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履行好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2.突出重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
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的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引导。习近平强调,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高校要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作为重点,一是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特点,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强化政治共识和综合素质教育,突出个性化、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不断提高五种能力。二是为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搭建平台,通过征求意见会、座谈会、研讨会、通报会、教代会等多种形式,就学校重要工作、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充分听取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学校和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三是通过校内外挂职锻炼,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能力,推进从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领导人才转变。四是通过开展党外知识分子 “同心”活动、精准扶贫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3.组织起来,壮大无党派人士队伍
无党派人士是多党合作的人才库和蓄水池。由于对无党派人士工作缺乏一定的组织和抓手,活动难以开展,无党派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未能有效推进;同时,由于无党派人士的认定条件较高,使得绝大部分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高级知识分子游离在组织之外,使得无党派人士队伍规模很小,未能显现出应有的作用和地位。实践证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组织起来。为此,要加大从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中认定发展无党派人士的力度。一是从优化无党派人士队伍结构出发,适当修改无党派人士的认定条件,改变以行政职务和正高职称作为认定标准的硬性规定,注重从专业教师、归国留学人员中认定发展无党派人士,尤其要注重发展80后、90后青年优秀人才。二是制定无党派人士发展认定的时间进度,有序壮大无党派人士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三是统筹无党派人士和民主党派的均衡发展,科学把握多党合作各方面队伍建设的规模和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
1.筑牢阵地,把握思想引导的难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成为意识形态碰撞的前沿阵地。高校许多党外知识分子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有些受西方普世价值影响较深,有的信仰宗教甚至是宗教团体的骨干;有些有思想有个性,经常发出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有些在网络上具有较大影响,是网络意见领袖。如何正确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言论和学术自由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好不同信仰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的难点。
2.求同存异,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要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组织,把游离在组织外的党外知识分子吸纳进来,在政治上、生活上提供帮助,搭建表达诉求和愿望的平台;加强党员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友,做到 “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二要坚持学术无禁区。对于持不同观点的党外知识分子,要容人之异、容人之短、容人之失,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充分体现统一战线的包容性和求同存异思维,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三要坚持课堂有纪律。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要敢于交锋、善于批评、长于引导、旗帜鲜明。
1.树立 “一盘棋”观念,统筹规划党内外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各级党委要树立党内干部、党外干部都是党的干部,党派干部、无党派干部同等重要的理念,把党外干部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形成党内党外干部工作 “一盘棋”格局。按照各领域各层次需要,稳步提高党外后备人才储备总量,扩大党外中层干部及党外后备干部占比规模,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中原则上配备有党外干部。
2.注重培养锻炼,积极发挥作用
组织部、统战部、二级单位分党委要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党外干部的培养。形成的优秀年轻干部名单中,党外干部一般应占一定比例。组织部门要把党外干部纳入学校干部培养整体规划,每年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中,要安排党外干部参加。统战部门要每年定期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锻炼工作,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党外中青班,选派到党校或社会主义学院参加培训;有针对性地推荐、选派党外干部参与扶贫支边、校地合作、交叉任职等。
3.合理安排使用,为党外代表人士成长铺设台阶
在校、院、系 (所)的各级行政岗位上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实职安排、实职锻炼,或安排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校长助理、院长助理、处长助理等,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能力和业务水平。有计划地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市、区干部的实职安排和挂职锻炼,重点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向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全面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水平。在学校各民主党派组织和统战团体内,安排主委助理、会长助理、秘书长等职务,在实践中培养五种能力,展示形象、扩大影响、提高认可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当前,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不仅改变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也深层次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挥互联网便捷、开放、交互的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插上 “智慧翅膀”。
1.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一是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机制,采取实时问答、在线交流、线下服务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变被动为互动。二是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消息,问卷调研,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三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设微同心课堂、微同心讲座、微同心论坛,与党外知识分子互动交流,拉近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2.创新组织载体,推进思想引导全覆盖
一是发挥高校二级学院等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推进党员院领导与党外知识分子交友联谊,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作用。二是改变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性质和任务,将知联会作为开展无党派人士和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工作的组织,加强理论学习,推进建言献策,开展社会服务。三是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优势,凝聚党派的力量,形成思想引导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