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占内科门诊的5%,耳鼻喉科门诊的15%。但因涉及众多学科,眩晕患者经常在多个科室之间辗转,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病因及临床特征,识别眩晕疾病非常重要。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人体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称“平衡三联”,其中前庭系统最为重要。其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相应的眩晕症状,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表现为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患者不敢睁眼,常伴恶心、呕吐、多汗、血压波动等自主神经症候。
眩晕属于头晕症候群的一部分,按照其病因及病变部位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在临床中,眩晕需与头晕的另外三种情况(头昏、平衡不稳、晕厥前状态)相鉴别。
头昏是指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
平衡不稳是有行动中站立不稳或运动失调的头晕症候;
晕厥前状态是指晕厥前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昏沉、眼前发黑、乏力等症兆。
非前庭性眩晕可由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液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内分泌疾病(低血糖)、环境变化(高温、缺氧)、活动过度(久立、过劳等)、头部轻微外伤后综合征、视觉疲劳及眼部疾病(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引起。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疾病:
1.低血压 引起的眩晕特点是,站立过久、疲劳、饥饿或突然起立时发生眩晕或晕厥症状,平卧休息片刻后可缓解,发作时常伴有耳鸣,但无听力减退。主要是因轻型低血压引起轻度的大脑缺血、缺氧而致眩晕。
低血压:成年男性血压低于100~110/60~70mmHg,成年女性低于90~100/50~60mmHg。
2.精神性眩晕 是指由焦虑及其他精神障碍疾病引起的眩晕。特点是:眩晕几乎天天存在,呈持续性,可伴有惊恐发作;注意力分散或活动时头晕不显,休息时或闲时头晕明显;主观感觉障碍;心慌、胸闷、气促等躯体化症状;睡眠、消化常有问题。焦虑内向人格,人多或公共场所表现明显等。
3.颈椎病 颈椎病引起眩晕的可能原因包括:椎动脉在颈椎横突孔走行过程中受压;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椎动脉痉挛;反应性水肿等。
临床诊断颈椎病需同时具备3个条件: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包括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累;与上述病理学改变一致的临床表现。
前庭性眩晕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
1.前庭中枢性眩晕 可由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脑肿瘤、脑炎等引起。尤其需要警惕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恶性眩晕。恶性眩晕大多数来自中枢性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毒等。其特点是:中老年患者,急性起病;以眩晕为主诉;伴有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症候,如构音障碍、视物成双、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
偏头痛性眩晕也是一种常见的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其特点是:好发于女性,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反复发作,频度不一;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为主,伴有明显的偏头痛发生,少数无偏头痛或头痛症状;有的年轻时有偏头痛表现,随年龄增大,只出现头晕或眩晕的症候;头位变化时头晕或可加重,但无方向性;持续时间长;眩晕发作时多伴恶心、呕吐,吐后症状减轻,多有明显畏声、畏光、喜静、心情烦躁等表现。
2.前庭周围性眩晕 主要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淋巴管漏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特点是:头位变化时发作眩晕(起床和卧床、抬头、转头时可诱发);发作后短时间内仍可有头昏沉感;眩晕症候有自我好转性,也可复发;不伴发听力下降、耳鸣,亦无复视、行走不稳感等脑干症候。
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膜迷路积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耳鸣和(或)耳内闷胀感。其诊断标准是:2 次或2 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迷路炎,又称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常见的并发症。眩晕程度逐渐加重,且均伴有听力下降。
希望大家看了本文后,能够对眩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就诊时能够更清楚地描述自己的主观感受,配合医生寻找病因。同时认识到:识别和治疗眩晕,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系统,而是需要多科室的协作,根据全身情况寻找可能的病因。只有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