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静
(四川省委党校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71)
讲座主要是通过主讲人对某一论题的分析和解读,让活动参与者亲身感受到知识和文化的魅力,激发参与者学习和阅读热情的一种知识和文化传播形式。图书馆讲座是阅读推广的有效载体,是吸引读者到馆,提升读者阅读率和阅读力的重要方式。自2005 年开始,图书馆讲座研究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热度,关于公共馆和高校馆讲座的研究是图书馆讲座研究的重点。概览公共馆和高校馆讲座相关研究文献,文章主题多元化,集中于探寻讲座的实践意义,调查讲座活动现状,介绍讲座案例和经验,探讨讲座面临的困境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全媒体时代讲座开展策略等。研究已经进入相对细化和深入的阶段,且能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和关切。
与对公共馆和高校馆讲座的持续关注不同,笔者以“党校图书馆讲座”为标题,在读秀学术搜索引擎中只搜索到陈晨等[1]于2016年发表的1篇文章,该文以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讲座为例,探讨微信摇周边在图书馆近场服务中的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研究认为,近场服务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使读者更有意愿主动了解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并与之互动。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际推广价值。但是,仅1篇高水平论文的研究状况与近些年党校图书馆纷纷创办和开展讲座活动的现实情形不匹配。本文意在略补党校图书馆讲座研究的空白。选择省级党校图书馆作为写作对象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省级党校图书馆在党校图书馆系统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其讲座实践在系统内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和案例典型性。二是省级党校图书馆普遍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开通率较高,数据的可获得性高。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提出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4项职能。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为促进读者阅读,采取讲座、展览、书目推荐等各种途径和方式,使读者更有意愿、更有条件参与阅读的文化活动。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标诉求与前述4项基本职能是高度一致的,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图书馆行业实践也证实了此点。以2009 年9 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换届并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为标志,阅读推广逐渐成为图书馆行业共同的实践行为和核心业务之一。
阅读推广是党校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党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有助于党校实现其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有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任务。党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制度支撑明确具体。2016 年5 月,《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若干意见》印发,文件从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顶层设计的高度强调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党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正能量,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2016年5月,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印发的《党校图书馆规程》也明确要求党校图书馆“积极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讲座的受众广泛,它适应社会化教育的需要,是一种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公共馆和高校馆都十分注重打造高质量品牌讲座,引领读者阅读,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读书讲座”等讲座影响力大,美誉度高。在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中,讲座也逐渐成为阅读推广的有效抓手。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作为最高层级的党校系统图书馆,其组织开展的名家名品、文化艺术、书法艺术三大系列讲座重视与高层次单位合作以聚集优势资源,主讲嘉宾层次高、讲座形式丰富,注重开展讲座的延伸服务,在助力书香校园建设上发挥了示范和表率作用。在它的示范带动下,省级党校图书馆也相继创办、开展讲座活动,讲座活动已经成为省级党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重点搜索和梳理了31家省级党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站2018—2019 年“公告”“新闻”“消息”“资讯”“动态”等栏目,结合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和所在学校官网数据,梳理出13 项讲座活动数据(见表1)。常态化开展项目为9 项,非常态化项目为4 项。讲座包括学术讲座和文化讲座两个大类,少数讲座是综合性讲座,跨学术和文化两个门类,如贵州党校馆组织开展的桐木岒论坛活动。
3.1.1 重视通过合作凝聚资源
省级党校馆重视通过合作凝聚资源吸引更多的读者。13项讲座活动中12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机构参与(见表1),其中11项为校内合作,上海党校馆的“海尚讲堂”活动是与校外机构库克音乐合作。
3.1.2 重视吸引领导干部
党校馆的读者群中相当比例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和党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和新要求对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2]。省级党校馆通过3 种方式吸引领导干部参与讲座活动,促进领导干部阅读:一是与学员管理部门合作主办活动,直接带动学员参加。二是在教学楼、学员宿舍等处广泛张贴活动预告海报,便于领导干部知晓和参与。三是精心选择讲座时间地点。讲座大多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地点大多在图书馆,方便领导干部课余时间就近参加。
表1 省级党校图书馆讲座活动数据调研结果
3.1.3 重视空间建设和运用
近些年,省级党校馆旧馆改造和新馆建设成为潮流,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空间布局、馆内环境布置、科技设施明显改善,为讲座活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场所。四川党校馆开展的悟思读书沙龙活动对国正书吧的运用,安徽党校馆开展的读书沙龙活动对悦读空间的运用都是讲座内容传播的助力。
3.1.4 重视创新讲座模式
省级党校馆的文化讲座普遍注重创新模式,使讲座更具吸引力。上海党校馆开展的“海尚讲堂”活动,湖北党校馆开展的“怎样欣赏京剧艺术”讲座活动等都采取了讲、演+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方式方法灵活、生动,吸引了较多的读者。
3.2.1 讲座活动发展不均衡
首先,31 家省级党校馆中开展讲座活动的共12家,未搜索到其余19家的相关数据信息。其次,讲座资源投入差异大,水平高低不一。部分讲座活动校委重视、定位高,主讲嘉宾层次高、选题好,重视宣传营销和品牌塑造,深受学员和教职工的欢迎,影响力和美誉度高。少数省级党校馆虽然也开展了讲座活动,但讲座活动仅以读书日或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的形式开展,属偶发行为,读者覆盖面小,影响力有限。最后,少数常态化讲座活动开展频次严重不足,个别讲座1年仅2期甚至1期,品牌影响力弱。
3.2.2 讲座活动延伸服务不足
在13 项讲座活动中,开展延伸服务的仅有4 项,且延伸项目少。省级党校馆从阅读推广的整体角度谋划讲座活动的意识不够,讲座没有与荐书、展览、演出等阅读推广的其他方式形成有效连接,没有实现读者的引流,阅读推广整体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3.2.3 讲座活动名称和选题设计不足
北京党校馆的学术讲坛、安徽党校馆的读书沙龙等名称是通用性名称,缺乏个性和特色,没有突出党校特点,没有标明地域元素。此外,讲座活动主题零碎、孤立,互不关联和统属,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利于读者的深度阅读。
3.2.4 讲座活动信息发布渠道少且欠规范
信息发布仅采用海报、电子屏、数字图书馆官网等传统渠道,对高校馆和公共馆普遍采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会化媒体采用不足。信息发布欠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在内容层面,能够同时做到讲座前有预告,讲座后有回顾的不多。在内容的呈现形式层面:一是讲座信息不完整,常态化讲座的个别期信息无从获取。二是没有单设讲座信息板块,讲座信息淹没在新闻大类中,需要读者自行逐条辨认获取。
部分省级党校馆资源聚集能力不强,选题策划不足,讲座内容质量不高。着眼于解决讲座活动发展不均衡问题,提升活动质效,建议组建省级党校馆讲座资源内容共享联盟,借鉴全国党校系统数据库建设共建共享模式,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统筹协调,适时出台《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讲座资源建设规划》,着眼于服务党校“干部培训、理论建设、思想引领、决策咨询”的四大职能,重点引导省级党校馆科学冠名讲座,精心策划和设计讲座选题,突出党校姓党,学术讲座聚焦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文化讲座聚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评促建,引导省级党校馆开发高质量讲座资源,尤其是系列讲座资源,在省级党校馆形成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讲座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打造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讲座品牌,促进读者的深度阅读和品质阅读。
着眼于发挥讲座、书目推荐、展览、演出等阅读推广整体协同优势,“使读者能够通过系列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从各个层面调动阅读潜能,不断加深对阅读主题的深入理解并引发思考,产生叠加式的阅读效果”[3]。此外,还需要做好讲座资源的后期开发,建设讲座资源库、在图书馆官方网络平台上传讲座微视频、发布讲座年度报告等。
如李桂华等[4]所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媒体的发展,人们在网络数字媒体时代的阅读越来越朝着‘复合’的方向发展”。省级党校馆讲座活动应当适应复合阅读的需求,在线下和线上协同发力。线下层面,学术讲座应进一步加大在场的探索,可考虑二人对讲、多人主讲、演讲+点评等形式,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互动氛围。线上层面,应借鉴行业发展经验,提供讲座资源的线上直播和回播,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讲座的微视频和音频播放资源,方便读者遵循最小成本法则,根据不同的阅读场景和偏好进行选择。
讲座信息碎片化严重影响读者对信息的明晰浏览和有效获取,不利于讲座品牌的打造。省级党校馆可在数字图书馆网站首页上单设讲座专栏,专栏下细分“讲座简介”“本期预告”“往期回顾”“读者互动”等板块,全方位和多角度展示讲座信息。党校馆微信公众号也应设置专门的“××讲座”板块,同步更新和推送讲座信息。此外,信息发布渠道应与时俱进,在海报、电子屏、数字图书馆网站、学校网站等传统渠道之外,引入学校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社交平台,便利读者的点赞、评论和互动,为读者提供社交价值,增强读者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