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持涛
(开封市龙亭区利民社区卫生服务站,河南 开封,475000)
对于慢性胃炎来说,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导致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胃黏膜受到刺激以后发炎而产生的,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药物主要包括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但是经过实验研究发现,雷尼替丁尽管能够帮助患者起到加速胃排空的作用,而且也能够增强患者的胃蠕动,但是临床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不能够做到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1]。本次实验主要选取64 例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究多潘立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选取64 例本站于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接收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奇偶顺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而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每组各有32 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6 例和16 例,年龄介于20-75 岁,平均年龄(45.21±3.48)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8 例和14 例,年龄介于22-74岁,平均年龄(45.19±3.24)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获悉此次实验研究,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并没有发现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每次用药剂量定为150mg,每天用药次数是2 次,口服用药。实验组患者行多潘立酮治疗:每次用药剂量定为10mg,每天用药次数是3 次,口服用药,用药时机是餐前30min。2 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将其他药物停用,均用药2 周[2]。
1.3 临床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胃镜结果显示基本消失胃黏膜炎症;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胃镜结果显示胃黏膜炎症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无效:其他情况。总有效率是100.00%减无效率之差。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正是因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使得我国慢性胃炎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慢性胃炎主要是因为胃粘膜受到刺激以后出现发炎症状,进而引起的,病情早期具有隐匿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病情会愈发的严重,进而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就目前来看,临床上主要采取多潘立酮稳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该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发挥出保护胃黏膜的作用[3]。多潘立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能够增强患者肠胃的蠕动功能,避免出现胃部食物滞留,帮助患者松弛胃底的平滑肌,能够实现对患者胃黏膜的保护,进而能够消除胃黏膜的炎症现象,实现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缓解[4]。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32 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接受治疗起到了作用,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32 例患者中,仅有26 例患者接受治疗起到了作用,总有效率也仅为81.25%,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以及腹胀等,实验组共发生4 起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而对照组共发生了8 起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促进胃的排空,进而能够提高患者肠胃的蠕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