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平
在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印章类精品文物——酃县苏维埃政府条印。它的制作时代:20世纪30年代;尺寸:长7.5厘米,宽2.5厘米,高2.2厘米;质地:木;质量:31.8克;文字内容:酃县苏维埃政府。它见证了酃县人民战斗在苏维埃旗帜下的那段烽火岁月。
192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江西省委:“湘赣边特委管辖永新、莲花、安福、宁冈、茶陵、攸县、酃县七县,改归赣委指导。”根据这一指示,中共湘赣边特委即由中共湖南省委改归中共江西省委领导。接着,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由宁冈迁入永新县城。从此,永新县城成为湘赣边界革命斗争的中心。
随着县、区、乡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湘赣边界革命形势呈现出好的态势。1929年12月,中共酃县临时县委在黄挪潭区高粱冲召开县委恢复后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周里、张平化、刘清远等30余名党员。其时,全县成立了黄挪潭、坂溪、石洲3个区委,上洞、黄草、下坪、竹园、大院、青平石等多个乡党支部。会议由周里主持,着重讨论了成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和如何划分区、乡行政区域等问题。会议决定,将坂溪区定为一区,管辖五都、六都;石洲区定为二区,管辖九都、十都;黄挪潭区定为三区,管辖七都、八都。会议同时决定,成立酃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由刘清远负责筹备委员会工作。筹备委员会设立了两个筹备工作分处,刘清远在两地多次主持工作会议,商讨和制订工作计划,决定分坂溪、石洲、黄挪潭、十都4块开展工作。坂溪以杨桥垅、燕子头为中心工作地,逐步向泥湖、茶垅、庙墩里、菜坪、鹿坪发展;石洲以板坑楼、龙井山为中心工作地,逐步向大院、青平石发展;黄挪潭以走马洲为中心工作地,逐步向斗米湖、下坪发展;十都以小江为中心工作地,逐步向青石冈、南流、漏江、善禾田、马坳、良田发展。筹备委员会还决定,以恢复农会为名义,吸收进步同志参与工作。
参加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回到酃县各地后,积极协助筹备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1930年1月,石洲和黄挪潭两个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两区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共酃县临时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的意见,相继召开群众代表会议,选举了出席县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1月中旬,酃县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石洲板下楼召开,正式成立酃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刘清远为主席。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址设在石洲锅厂下(后迁至板下楼)。根据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湘赣苏区各级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法》,酃县苏维埃政府设立了土地、经济财政、粮食、文化、军事、“肃反”裁判、邮政7个部(局),方传金任土地部部长,黄流中任经济财政部部长,林家龙任粮食部部长,廖振如任文化部部长,邝光前任军事部部长,张旭初任“肃反”裁判部部长,段斌任邮政局局长。
在中共湘赣省委的领导下,中共酃县县委和酃县苏维埃政府注重工作实效,反对工作中的机会主义;肃清立三路线不良影响,切实完成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根据酃县苏区的实际,发展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开展土改工作,执行经济政策;号召贫苦工农大众参加红军,扩大地方武装;建立革命群众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开展“肃反”工作;不断壮大地方武装,积极投入反“围剿”斗争,保卫根据地;加强白区工作;等等。酃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但很快恢复了原有的根据地,还使苏维埃的区域得到成倍增长。比如九曲水是曾被敌人疯狂摧毁的我哨所,不到一年时间又成了八面山哨口的忠诚拱卫者;马鞍形是17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不到一年时间又飘起了苏维埃的红旗。酃县苏区在1930年1—2月成立3个区24个乡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1931年6月又成立中共十都区委、十都区苏维埃政府,十都区苏维埃政府所属的9个乡苏维埃政府也相继成立。随着地方武装力量的发展,酃县游击区域也不断扩大,至1932年,全县游击区域达到469平方千米,游击区人口2.2万余人。酃县苏区和游击区域合计面积110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5.3%;人口4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15%。这一时期,为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酃县革命斗争的强盛时期。这种强盛局面一直维持到1933年上半年。
1931年6月,刘清远因病无法坚持工作,县委决定由黄帮信接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之后,曾纪祥(1931年11月—1932年初)、张自新(1932年初—1932年夏)、廖德新(1932年夏—1933年5月)、邓秉其(1933年5月—1933年夏)、王澄经(1933年夏—1933年10月)先后担任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酃县苏维埃政府印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据党史部门统计,从1926年冬到1937年冬,酃县的革命斗争坚持了11年之久。在当时不满10万人口的酃县,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和革命群众累计达3万余人,其中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绝全家的就有965户。那些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日子,虽然消逝在时间的洪流里,但那些为了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烈们,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的舞台、淡出人们的记忆。1932年,时任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王澄经在执行护送银圆任务时,将身上仅有的伙食费给了路边的红军遗孀。没了盘缠,他与战士不得不沿途乞讨,直到完成任务,也没有动公家一个铜板……他们是一座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