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潇怡 吕雅洁
科学写作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科学写作(Science Writing)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文字或图表等载体,把输入的信息通过解释、组织、回顾、反思或联结,将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具体地呈现出来的过程[1]。语言可以塑造并影响思维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了解和理解科学语言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学写作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教师的科学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概念时会经历自我建构的过程,会对概念进行内化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而科学写作会促进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在科学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是否理解了相关科学概念,还存在哪些疑惑,并将这些科学概念与其他概念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3],这有助于学生组织、建构和深入理解科学概念。
增进学生对认知策略的使用 学生在进行科学写作时会更加明显地知觉到自己对修辞结构的考量、背景知识的调取、认知过程的自我监控、理解策略的运用等[4]。对认知策略的知觉和使用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这些策略,并使他们的科学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精致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生在进行科学写作的过程中既需要综合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也要像科学家一样经历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等过程,这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科学课堂上,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够与教师直接互动,对于一些学习较为落后、性格较为内向或科学学习的兴趣不甚浓厚的学生这样的机会可能更少。科学写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机,并使每位学生都拥有表达自己和参与课堂的机会。
支持教师的科学教学 科学教师对科学写作的恰当运用可以使之作为与学生沟通的媒介,有效地辅助和支持科学教学。在课堂教学前的科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概念学习的起点从而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科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学生思维的历程,在教学后的科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后续调整课程设计提供依据[5]。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科学写作时要考虑的要素
科学教师在制订写作任务时,要从科学写作的要素出发,综合考量写作任务的各个方面,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实现促进学生科学学习的目的。
图1 是一个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写作的要素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密码锁”结构,“密码”包含了写作中的主题、形式、目的、读者和生成文本的方式5 个要素,5 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导向不同的科学写作任务,从而组成解开学习这把“锁”的“钥匙”[6],学生的科学学习得以发生。
要素1:主题。科学写作的主题可以来源于科学核心概念、科学事实,也可以来源于对概念的应用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进行恰当的选择。
要素2:形式。科学写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说明、报告、手册,也可以是游记、手抄报、诗歌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任何形式的科学写作任务,甚至可以放手请学生发挥创造力自己选择和设计科学写作的形式。
要素3:目的。科学写作的目的可以是在教学前使学生的前概念“浮出水面”,让学生提出猜想;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澄清概念理解、诠释想法、提出主张或选择立场;还可以是教学后教师用来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帮助学生将学习进行迁移等。教师可以在科学写作任务开始前将写作的目的明确地告诉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写作的意图。
要素4:读者。科学写作的读者就是写作的对象或受众,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他们的同龄人、低年级或高年级的同学、父母、教师,还可以是政府、消费者等。学生在进行科学写作时既需要将日常语言转化成科学语言,也需要对科学语言进行再加工而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这个过程会影响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7]。教师不仅要通过真实读者的设置唤起学生在科学写作时对读者的意识,也要使学生能够获得读者对作品反馈,以对科学写作的作品进行改进。
要素5:生成文本的方式。生成文本的方式包括写作者的组成和写作的媒介两部分。科学写作中写作者的组成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小组甚至全班同学,而写作的媒介可以选择纸笔、计算机等。个人科学写作可以在帮助学生澄清理解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团体式的科学写作过程可以增进学生与同伴的互动,从而刺激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4]。
科学教师在设计科学写作任务时可以根据上述模型将5 个要素进行有效组合以充分发挥写作的作用,达成多样的教学目标。
将科学写作融入科学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写作不应是单纯用来记录科学知识或发现,列举和陈述事实的工具,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与习惯的有效手段。在将科学写作融入科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转变对于科学写作的片面认识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学生并不缺少动笔的机会,例如摘抄课本上的重点、参加纸笔测验、进行课堂记录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所謂的科学写作,学生在这些过程中的认知是低层次的。教师应当将学生科学写作的过程视为学生建立科学理解的过程,通过多样化的任务设计使科学写作成为促进学生表达想法、建构知识的有效手段。
采用多样的方式支持学生的科学写作过程 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多种方式搭建支架支持学生的科学写作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进入科学写作主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驱动性的问题或制作写作结构图等方式辅助学生思考和组织科学写作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参观、采访等活动为学生的科学写作提供素材。
以科学内容为重点恰当评价学生的科学写作作品 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科学写作作品的评价不可本末倒置,不应当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语言的运用、作品的结构、论述的清晰程度等方面,而应当始终将科学内容作为评价的重点[8]。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采用同伴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科学写作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学习。
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和恰当运用科学写作任务使之成为辅助科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从而打破科学教育只是对于细碎的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和孤立的表面现象的了解的外壳,真正进入学生科学概念建构和科学思维培养的内核,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