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辉
摘 要: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精准就业服务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高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不同。为深入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 1000 份问卷调研数据,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校期间的个人规划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需求、就业信息获取等九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从改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生涯规划;对策建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就业岗位却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非常严峻。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合理优化配置高校人才资源,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是高校进行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1013 份,回收 1001 份,有效问卷 1001 份,有效回收率 98.8%。调研对象共涉及 8 个专业,生源地分布在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男生占 30.7%(307 人),女生占 69.3%(694 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 50.5%(506 人)。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由表 1 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主体意识。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相对比较迷茫,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的各种资源度过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同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自主性不强,这部分学生是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需通过家校联合,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引导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由此可见,学生的个人规划呈现多元化状态并且重点明确。考取资格证和参加实践活动占绝大部分,比例分别是 81.4%和 64.9%,表明学生的在校期间个人规划比较理性和务实。部分学生有科研创新的规划,说明创新创业创意已经逐渐为学生所接受并融入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学术研究的比例有待提高,学校在专业课设置、学术氛围创造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因此,要引导学生对在校期间规划作出合理安排,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向全面综合性方向发展。
(3)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个别引导需求
根据调查,79.1%(792 人)的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指导,48%(481 人)的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仅有 34.9%(350 人)和 9.1%(92 人)的学生对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个别指导“不清楚”、“无所谓”。当今大学生个性展示非常强烈,很希望通过第三方的引导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长处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来更好获取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和个别引导,重点辅导存在“盲区”的学生。不断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细化,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
(4)对就读学校的认可
根據调查,仅有 24.8%(249 人)认为自己和其他高校的学生没有任何差距,51.5%(516 人)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其他高校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60.9%(610 人)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增加了就业竞争力、丰富了阅历。由此看出,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发挥着立足当地发展、改变学生命运的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学生认清事实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
(5)获取就业信息的方式
根据调查,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和各类招聘会,所占比重分别是78.6%(787 人)和 66.1%(662 人),其次为家庭社会关系(62.1%、622 人)和各大人才招聘网(55.6%、557人)。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性、广泛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学生采用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对比,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各大人才招聘网。究其原因,因其所具备的官方权威性,使得学生对学校发布的信息非常信任。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该网站的维护,及时更新供需信息,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的审核,严格信息入口。
(6)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缺乏岗位专业知识,对社会不了解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学生在校期间,预计毕业的最后学期进入求职高峰期,而此之前忙于学习或者未能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致使参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时间及次数非常少,或者即使参加了实习但也未能充分利用岗位对社会进行了解。加之在求职前,对岗位的了解仅限于用人单位招聘简章发布的相关信息,主动去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全面情况的意识性不强。
通过调研得出,家庭经济困难不再是就业难的原因。相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能接受一些劳动强度较高、工作在一线的就业岗位。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就业前加强自身职业能力建设,增加工作经验,加强对岗位的了解。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充分了解社会。
(7)毕业后工作地域
中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学生就业地首选和重心,这也是导致就业竞争加剧的主要原因。36.56%的学生回家乡就业,24.18%的学生工作地域不限,这说明学生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相对理性和务实。从大的工作区域上看,东西部的差异过大。因此,学校需要充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的发展大计结合起来。
(8)毕业后规划职业方向
如图所示,大部分学生对毕业后去向有着清晰地规划:50.7%(508 人)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45%(451 人)的学生选择就业。通过交叉分析,选择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就业单位的选择依次是国企(40.2%、403 人),事业单位(34.8%、349 人),民企(28.6%、287 人)以及部分学生选择创业(19.7%、198 人)。选择考研的学生仍然超过半数,这与当下就业难有很大关系。部分学生或者是出于对专业的喜爱,或者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读研。也有一般分学生现在将考研作为一种推辞,将来可能还是优先选择就业。通过就业单位的选择可知,工作比较稳定、就业前景较好、薪酬较高的单位是毕业生的首选。1/5 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对于这部分学要切实进行引导与支持,既在创业项目进行支持又在项目孵化、落地方面进行支持。
(9)毕业后月收入期待
毕业后月收入期待在 3000-4000 元既是一个峰值又是一个分界点,有 39.3%(394 人)的学生选择这个区间的月收入。通过分析,选择这部分区间收入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下有 4.5%(45 人)的学生选择,选择这部分区间收入的同样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上则有 56.2%(562 人)选择,而选择这部分区间收入的学生多为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区间的收入作为一个峰值,说明这部分学生的选择比较务实。低于这个收入,可能基本生活无法保障;高于这个收入,可能预期无法达到。
二、完善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加之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及借鉴其他高校相关做法,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完善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规划。
(1)多种方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目标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清晰、合理的规划,通过合理引导、专业教育、课程覆盖、团体辅导、优秀案例解析、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学分等方式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专业特点、社会需求、激励学生制定操作性强、自我定位合理、目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达到人职匹配。
(2)引导学生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引导学生构建丰富、合理、均衡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对所学专业熟练掌握,还要对相关专业有所了解。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管理和内容体系,加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其综合发展。
(3)加强实践环节,真正了解职业环境。
改革授课模式,理论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结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实践搭建良好平台,通过模拟求职、校企合作、科研院所、就业基地、校友资源等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增加对职业环境的了解。
(4)建立职业生涯评估与监督体系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充分利用职业测评技术,并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使用。通过专业的人员测评与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相结合,给予学生完整、客观的自我认知。成立职业生涯规划监督小组,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不好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监督、反馈、提醒。
(5)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解读。
結合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实时的就业信息。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就业信息网站、就业信息微信订阅号、就业信息 QQ 群、就业推广 APP 等各类新媒体媒介定向向学生推送。鼓励学生在关注本校就业网站的同时,积极关注其他高校等各大类就业信息网,通过更多途径获得就业信息。通过各种媒体、职业人士、宣讲会等多种方式相互配合对学生充分进行经济环境、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和取向。
(6)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个性指导与心理辅导
通过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不断加大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跟踪服务和针对性辅导。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等进行指导。加大对学生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困惑。通过各类讲座、宣讲、网页、书信、电话、面谈、心理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增强心理意识,缓解心理压力。
(7)规范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建设
结合专业特色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数量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聘请知名校友、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作为外聘教师进行实践授课,充分发挥辅导员、就业中心教师与学生全面接触的优势。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切实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指导工作的全员化、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兰亚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9):92-95.
[2]冯智恩.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新视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03-105.
[3]张益民,高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J].教育评论,2014(2):70-72.
[4]胡哲.财经类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4(11):91-92.
[5]李博.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素解析与实施保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50-55.
[6]三朗扎西,冯瑛,张汝金,冯波.民族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现状与对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1):56-59.
[7]张金体,周峰,王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7(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