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利
摘 要:新的时代有着新的发展,混合制办学共同体的构建是行业、企业、团体和职业院校融为一体的产物,为建设更加适应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口[1]。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建立将改变职业教育投资体制的格局和管理模式,进而对作为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职业院校的法人和院校的主要管理者校长的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现行法律体系与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体制和机制不相适应问题,如何解决产权和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处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多元化主体办学的结构治理与执行力等问题。
关键词:混合制;共同体 ;职业院校;领导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国度,随着时代的进步混合所有制多元化主体办学已初步形成。混合制办学共同体的构建将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构建出更加适应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平台。
一、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架构下的校长领导力的认知
教育无疆界,职业院校的办学也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行业、企业、个人、集体均可参与其中,如何面对众多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将成为职业院校校长的领导力的新考验。
1.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校长的目标设计和策划能力
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办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全面加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而我们职业院校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肩负着培养一线主力产业大军的重任。科学把握办学方向和准确定位办学目标,统筹策划有助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是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架构下校长领导力在学校愿景定位方面的体现。
2.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校长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在混合所用制办学模式下如何参照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构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组织结构,包含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和校长层以及各职能机构或委员会等。
这样的管理模式更是对校长的组织力和协调力的考验[2]。校长是股东、教职员工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负责人,他即要对股东的意志进行科学决策和汇报,又要科学管理学校的人、财、物。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和长远发展愿景。
3.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校长的激励与创新能力
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除参与办学的多元化主体外,还有教学一线的教师,均需要校长运用激励策略调动和培养其创新力和创造力,保障学校平稳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校长所提出的激励政策不仅能够唤醒教师的创新意识,还要满足教师的创新心理需求,而且能够引发教师积极的创新行为,强化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校长应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的利益分配特点,调动教师的参与度和主人翁责任感与教学质效感。
4.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校长人格魅力
所谓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个人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对师生产生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等总和体。约瑟夫·罗斯特把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及其追随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观点体现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两者通过团体合作来完成未来他们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认为校长的领导力是以其卓越的人格魅力来凝聚广大教师,通过团体合作完成学校长远发展的共同愿景。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感召和凝聚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力前行。
二、当前影响校长领导力在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架构下发挥的现实问题
1. 现阶段法律法规和政府参与管理的问题
从2002年12月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和“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之后也出台了相关民办学校的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对于公办混合制职业院校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其投资者所投入的资产设备和软件专利等产权的归属问题。在利益分配问题上,也只有民办学校的分配原则。但民办学校的出资人实际上拥有的也是一种受管制的剩余索取权,而公办混合制学校的利益分配问题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解决。
2. 现阶段办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
混合制多元主体办学体制下的体制机制设计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因此,在办学多元性背景下,如何推进科学有序,扎实有效的体制机制建设,就成为了深化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如何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办学体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推进混合制高等职业院校的科学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 校长个人的思维理念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在混合所有制中作为法人的校长的思维方式,将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行为和管理理念。而校长的年龄结构、理论基础、人生修养、知识深度等因素都将影响其思维理念方式。一个成功的校长应具备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具有成熟的理性思维、国际化的多角度思维、全局性思维、层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维度综合思维理念,有利于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架构下的校长领导力实施策略
1.更新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
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架构下的校长领导力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混合制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实质是一种适应大众化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而初步形成以學校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学校法人治理制度为主体,以教育管理专家治校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制高等院校,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已初步形成,借鉴现代企业治理为特征的经验,即建立出董事会、学校党委、校长、校学术委员会、校工会等形式组织结构,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监督并进行政治领导,各机构之间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整体系。[3]
2.管控办学自主权和治理权
在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架构下作为法人的校长应有其自主权,在加强学校治理结构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构建良好的内外部治理结构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要转变观念,将管理理念转变为治理理念,真正将办学自主权下放给学校。即将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威管控活动转变为综合的、多方面的、多主体的、多元的持续协调与服务的过程。[4]通过立法、规划、拨款、信息服务、执法监督等行使治理职能,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校长可依据政府文件、学校章程和董事会的战略规划,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及学校的日常工作。实现在投资者、管理者、执行者、教职员工及其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制衡、利益制衡与效益共赢分配的权利。[5]
3.创新混合制办学管理模式
校长利用新型政校关系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为断创新混合制办学管理体制上的优势,主要是运用灵活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其流动性与公办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将有力保证和促进了混合制民办院校顺利有效地发展。校长在对学校的专业设计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可以紧随市场需求而进行动态变化,充分利用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
总之,在混合制办学共同体的构建中只有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力,职业院校才能为社会经济升级与转型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參考文献:
[1] 石猛.推动民办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规范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25-26.
[2] 罗先锋,潘懋元.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5):46-51.
[3] 杜伦芳,张丽,夏欣,赵萌.中国民办高校发展:阻力与动力——基于459份民办高校问卷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70-72.
[4] 阙明坤.独立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3):65-71.
[5] 任志新,尹晓岚.我国民办高校产权明晰的路径思考——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产权明晰现状分析[J].教育探索,2015(12):97-100.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混合制办学共同体构建研究》(1910365);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2019年度集团化办学课题《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研究》(XDJR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