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敏
摘 要:伴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前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1、引言
对于身心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而言,科学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提高其科学素养,这对他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新课改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怎样才能够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更好的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所必须要高度重视的。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2.1安全原则
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安全。例如,在开展热胀冷缩实验的过程当中,要通过酒精灯来对金属条进行加热,在加热之后,金属条有着很高的温度,如果被学生所接触,就将导致烫伤。所以,在此实验中,教师要多提醒学生,禁止以皮肤去接触金属条,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2.2操作要求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以此来保证实验操作的合理性。例如,在以酒精灯开展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指导如何正确的进行点火,怎样对物品进行加热,熄火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必须要有足够正确、规范的操作,才可以真正的保障学生安全,并进一步促进实验效率的提高。
2.3及时记录数据
在实验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技术、准确的对实验所得数据以及结果进行记录,以便于学生对实验信息的总结与分析。此外,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记录方法、记录技巧,确保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迅速将所有实验相关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实现对实验质量的提高。
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3.1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实验教学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的通过直观、生动的科学实验现象,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而不是直接把那些抽象的科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观察科学实验,对科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来实现对科学实验较续效果的增强。由于很多小学当中并不具备充足的科学实验器材、设备等,这些因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实验的开展造成影响。所以,教师要更多的去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素材,来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探究。通过生活化的科学素材,在满足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科学知识。例如,在进行“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改变以往通过量筒、量杯等的实验设备,通过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大小的饮料瓶、水瓶来进行实验操作。这样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验材料,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实验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2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科学实验而言也同样如此。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要求教师要更多的去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能够积极注重的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去。通过对学生科学实验兴趣的激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对“探究声音产生原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各种学生所熟知、听过的歌曲,组织学生聆听。在播放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各种问题,如刚才所播放的歌曲同学们是否喜欢?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声音?你知道哪些和生活有关的事物、现象?声音为何会出现?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逐渐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有着全身心的投入,在自主的参与及探索中,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快乐,这样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够以实验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并对错误的想法进行改正,从而明确科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在深入的思考当中,学生将会养成自主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又是科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必须要采取正确的科学实验教学措施,以形式多样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以此来确保科学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贺勇,顾恩甲.创新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设计——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