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2020-10-21 03:58张兰
科研课题成果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群体习惯读书

张兰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有旧时说,兴趣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要提高閱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二、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增强群体观念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培养一边读一边思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

其次,培养预习的习惯。在上课前布置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自能读书”的目标。

最后,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只有一边读一边思一边画,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样有助于学习积累和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受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的。

(本文责任编辑  刘东敏)

猜你喜欢
群体习惯读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正是读书好时节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