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散结汤配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探索

2020-10-21 21:44高燕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高燕

【摘 要】目的:研究红黄散结汤结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取超短波结合红黄散结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包块大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的包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红黄散结汤结合超短波联合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的炎性包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红黄散结汤;超短波;盆腔炎性包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1

盆腔炎性包块是女性盆腔脏器的炎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盆腔发生慢性炎症性组织学改变,多由急性输卵管炎的迁延不愈引起的,临床症状为发热、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等,在对盆腔炎性包块的治疗中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方法,通常采取药物和物理疗法,临床上常采取超短波治疗,但是病情缠绵,复发率高,比较难治。有研究表明,中药红黄散结汤配合物理治疗有不错的效果[1]。因此,本文就红黄散结汤结合超短波应用在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均分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4.25±3.27)岁,病程为0.1~1年,患者的平均病程(0.69±0.27)年;对照组中,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4.38±3.85)岁,病程为0.2~1.1年,平均病程(0.71±0.32)年,用分析軟件将他们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消炎治疗,并配上LDT-CD31型超短波治疗,每次20min,1次/d,连续10次,休息1d,持续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黄散结汤,组方:生芪、红藤25g,土茯苓、败酱各20g,柴胡、大黄、川楝、莪术、香附、天丁、三棱各10g,炮甲、炙甘草各8g,伴有白带增多加黄柏、薏米;低热者加金银花、黄柏;伴有乏力者加白术、党参,以上诸药煎服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经前1-3d服药,持续服用14剂。三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炎性包块大小和治疗有效率。

1.4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腹痛、阴道出血、发热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包块减少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包块有所减小,减少程度在30%-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包块大小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包块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1表所示。

2.2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常见病,由急性盆腔炎尤其是输卵管炎治疗不彻底,造成疾病迁延不愈或者胎产、经期反复感染所致,复发率高,病情顽固,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腹部疼痛、发热伴有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在对盆腔炎性包块的治疗通常采用西药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上主要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

超短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具有生物效应和治疗作用,它除了具有温热效应外,还有非热效应,可消散炎症,提高免疫力,促使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同时还兼有镇痛作用,可作用于病灶区迅速控制炎症的发展,且治疗中不破坏组织,痛苦少,愈后不影响其生理功能,其作用机制是加热后使小动脉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动静脉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物质、氧、白细胞以及抗体,及时移除代谢产物,增加了盆腔部位的防御能力。但是,单纯使用超短波治疗,病情易反复,需更进一步的消除炎症,有研究表明,在超短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红黄散结汤治疗,效果更佳[3]。

盆腔炎性包块属于中医中的“癥瘕”范畴,《妇人良方》中记载:“妇人月经痞塞不通,产后余秽未尽,乘风取凉,为风冷所致,血寒则瘀也,瘀血在内,则体热面黄,瘀久不治,则为积聚癥瘕也”。红黄散结汤是一种专门治疗盆腔炎症疾病的药方,其方中大黄、红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莪术、三棱、赤芍、炮甲具有逐瘀消坚,破积通络的作用;川楝、香附、柴胡具有疏肝理气、散结化滞的功效;黄芪解毒、扶正、生肌;土茯苓、天丁、败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的作用;甘草和用于调和诸药,配合超短波,增加消肿、镇痛、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内外兼治,可明显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盆腔炎性包块明显小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红黄散结汤结合超短波治疗,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肿块的消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岩.健脾固本散结汤联合中药外敷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91例[J].中医研究,2019,32(01):39-41.

[2] 朱敏,程红.二丹红藤败酱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1):146-149.

[3] 张倩,蒋玉芳.中药熨烫辅助广谱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37):252-252.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