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生
摘 要:当前,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人工智能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教师应意识到,不可惟“技术至上”,更不能只有视觉刺激而让学生有感无知,而应将、其与教学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将人工智能软件引入小学科学有关宇宙内容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想像回归观测,从局外人变为当事人,并在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科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其进入课堂应用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曾一度掀起应用高潮。有研究者撰文指出,教育工作者对技术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既不能抵制新技术带来的种种改变,也不能盲目崇拜技术,将技术发展当成解决教育难题的万能药。那么,如何高效地利用技术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状——即使有“米”也难“炊”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却是“有米无米都难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依靠大量的、真实的、有效的客观形象展开学习,这也是许多科学教育家反复强调“学生要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原因。因此,依托大量的实体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恰恰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色。然而,开展此类探究活动存在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
二、对策——人工智能来“送炭”
2.1送你一股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是有难度的,有些甚至是枯燥的。而人工智能的优美画面、动人声音,就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例如,某小学教师在上“称重”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动画视频《曹冲称象》,学生看得如痴如醉,然后讨论: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我们能用他的办法称出眼前这块碎砖头的重量吗?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悦,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再如,笔者在教学“光的反射”时,课前让学生欣赏MTV《月之故乡》,优美的歌词缓缓流淌……
师:“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你看见过吗?
生:看见过。
师:你是否想过:这是什么科学现象?
生:倒影。
师:对,倒影是一种光学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奇妙的光学世界。
本教学片段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引出问题,很自然,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规律。同时,笔者利用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
2.2送你一双神奇眼——提高实验可见度
有些实验可见度低,常常影响教学效果。而用视频手段展示这类实验,效果会大为改观。以“运动与摩擦力”实验为例,教材上的实验方法是利用手拉动测力计进行对比实验,但手的用力与拉动的速度均不能保持均匀,因此,测力计的显示刻度会出现不稳定现象,甚至会出现相反的实验结果。另外,测力计刻度间隔较小,学生观察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让全体学生直观、精确地观察到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笔者设计制作了一款既能匀速拉动测力计,又能让学生直观、清楚地观察到摩擦力大小的对比演示器。同时,笔者还在测力计上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并将其与计算机主机相连,可轻松捕获视频,这样学生就可以同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测力计所显示的刻度了。
2.3送你一双灵巧手——展示操作要领
有些操作技能的要领较为繁琐,学生不易掌握。若选择一些视频资料,利用特写镜头、慢动作镜头、定格静止镜头等手段指导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实验操作要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溶解”一课中的过滤是该实验的操作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如滤纸的放置、过滤中的“三低三靠”,笔者在教学中就注意与学生同步观看,切實利用好快进、快倒、慢镜头、静音、暂停等功能。以暂停功能为例,它可以使学生较长时间集中于关键画面上,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而静音功能可以让教师穿插必要的启发性语言……
在科学探究中,有些操作根本无法集中呈现出来。下面,笔者以“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课为例加以说明。在具体教学中,当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时,学生既看不到标本的精细结构,也看不到移动玻片。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看到显微镜下的真实画面,学生可借此掌握移动载玻片时画面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4送你一种穿越功——呈现非常时空
某些事物形成的过程用肉眼无法观测到,教师讲解起来很抽象。而用视频模拟这一过程,就能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展示物质变化的过程,学生看后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例如,“花、果实和种子”一课就有“花授粉后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它是怎样慢慢长成果实的呢?它为什么会长出那么多种子呢?”等问题,学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该课要点是种子的内在变化过程,学生在实验中无法观察到。在学生急于弄清楚但用课本静态插图无法解释时,笔者及时利用课件讲解了桃子的形成过程——通过播放视频,把桃花授粉后形成果实的复杂、长期变化过程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到花授粉后的变化以及果实的形成。
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有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接触到的,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可利用人工智能播放有关内容,如播放南极、北极严酷的自然环境及动植物的资源状况等。还有些教学内容是无法再现的历史变迁,如生命的起源,教师就可播放《生命演化》人工智能,用生动的画面模拟原始地球的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确解决了当今科学教学中的诸多难题,为课堂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生命力。但我们也要知道,人工智能不是惟一的教育资源,它只是一种补充、一种手段,并非每节课都要用到人工智能,只有与其他教育资源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为科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服务。因此,教师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的时候,还需要分清教学主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9):93-94.
[2]编程类玩具将热卖国务院要求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J].玩具世界,2017(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