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文
内容摘要 随着铁路运输的高速化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不仅能降低铁路运输生产中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也是确保铁路运输高效率进行的关键。文章介绍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于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重要作用,为铁路运输企业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帮助。
关键词 风险预控 管理体系 铁路运输 安全管理
1 引言
随着铁路运输高速化的发展,铁路行车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铁路运输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管理技术的发展,风险预控管理系统逐渐被运用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其不仅能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而且也是确保铁路运输高效率进行的关键。因此,文章针对铁路运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涵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1]。在铁路运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关键点是风险预控管理,重点是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基础是综合管理,保障管理作为体系支撑。风险预控管理主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找出危险源,依照评价结果,针对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转,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2]。
3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体实施措施分析
在铁路运输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内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用,能够有效规避铁路运输生产中容易出现的各项问题,从而提升生产运输效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为现代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具有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特点,为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3.1 風险评估环节
在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应该对铁路运输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并且辨识危险源,之后需要对铁路运输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辨别。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应使用统一的风险评估表格来辨识危险源和进行风险分析,包括风险大小、事故类别、风险分级、风险控制措施和控制标准。这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将本部门涉及的风险进行汇报,风险管理部门对数据进行整合,再围绕其漏洞和不足进行完善,实现对风险完善的预控和判别。
3.2 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危险源不仅是威胁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因素,也是导致铁路安全生产出现极大风险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当科学地对风险源进行识别,将生产中遇到的阻碍性问题,例如铁路运输设备的技术质量问题,列车从检测到行车各个环节中人员操作失误问题等,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继而进行有效地规避预防,最大程度地将铁路运输风险降到最低。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应组织员工对工作活动区域、设备设施及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危险源辨识。
3.3 危险源的监测环节
部分危险源可能在危险源识别以及评估过程中未显示出其危险性,所以危险源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人员运用科技设备及人力等对所有危险源存在的地方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其出现变化应立即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促使安全生产管理环节能稳定运行[3]。
3.4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也是造成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重大风险之一。对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
(1)规范控制。企业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明确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岗位安全工作标准以及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2)员工准入控制。企业应制定相关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并且应包括人员准入管理工作流程、人员准入测评以及初入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追踪等相关内容。
(3)行为观察控制。由企业相关监督部门对企业内各部门实施全面实时的监督,对员工的工作准确性进行严格监督。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预警制度以及追责制度,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全面控制员工的工作行为,有效降低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进而降低企业铁路运输生产风险。
4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出现,使得安全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模式也从以往的被动管理的模式向超前预控的方向发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将风险预防与控制作为管理核心,以铁路运输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对风险事故进行超前控制,配合长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铁路运输企业能够有效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查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对其处理,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并且提升铁路运输效率。
4.1 保障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安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风险管理体系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将铁路运输各个环节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以及监控,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良好的规避,对其危险源的辨析及解决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针对铁路运输生产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制定出符合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生产力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安全长久发展的关键举措。
4.2 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在铁路运输企业以往的安全管理体系下,很难对铁路运输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因素实现准确的辨识及控制,而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对危险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辨识、评估及控制,还能够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实际,帮助铁路运输安全监管部门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铁路运输高效进行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在铁路运输生产管理过程中,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能迅速做出反应并且找出合理完善的应对措施,使得铁路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4.3 降低铁路运输中的事故发生概率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铁路运输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危险源的识别、评估以及监测使得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对于铁路运输中每个环节的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完善的风险处理能力,促使整个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其次,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通过对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控制,能显著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4 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为有效发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企业需要根据目前铁路运输的生产实际,做好相关风险管控分级工作,继而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为实现有效的风险管控,需要依据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能力和所需管控资源以及风险管控复杂程度等,进行不同级别的风险管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使得铁路运输企业构建了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加强了企业对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实施了高标准的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切实提高了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继而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提升铁路运输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企业为保障安全稳定发展,必须在日常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对铁路运输各个环节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及监测,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进行的同时,实现铁路运输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神华新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机务分公司 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武旭来.浅谈风险预控体系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能源与节能,2017(9):16-17.
[2] 郝国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74.
[3]薛燕虹,章忠,陈占奎,等.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