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许云鹏 朱磊 翟建红 卫莉
摘要:该试验对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安吉白茶、陕茶一号、中茶108、紫阳群体系、龙井43#、乌牛早6个品种绿茶感官审评与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筛选出适合市场发展的生态优质绿茶。经综合分析比较,得出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为适宜商南长足发展的优质高端绿茶品种;中茶108、陕茶一号作为中高档绿茶适当发展;紫阳群体作为中低档绿茶适当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绿茶;感官审评;理化对比;商南
近年陕西省商南县打造“商南泉茗”区域优势茶叶品牌,各类宣传推介力度较大,该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商南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园春”牌商南白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产品,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为筛选出更多的受市场欢迎的生态优质绿茶,笔者开展了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六种绿茶感官审评与理化性质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择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试马镇郭家垭村绿茶基地3-5年生的安吉白茶、陕茶一号、中茶108、紫阳群体系、龙井43#、乌牛早 6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2019年3月份采集六个品种一芽一叶的头茬鲜叶,按照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绿茶统一工艺制作,选六个茶样各500g,送样至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检测,开展六个品种品质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商南的高端优质绿茶品种。
1.3 试验方法
品质检测包括感官审评与理化检测两项。理化检测主要依靠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利用国标方法进行以水分(GB 5009.3-2016)、水浸出物(GB/ T 8305-2013)、茶多酚(GB/T 8313-2018)、游离氨基酸(GB/T 8314-2013)、咖啡碱(GB/ T 8312-2013)、水溶性碳水化合物(FB/LH 007-2010)6项理化指标的检测;感官审评主要依靠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审评器具及专业审评人员从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5项内容,分别进行评定与打分审评。90分以上(包括90分)为甲级,80-90分之间为乙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审评结果与分析
经过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审评器具及专业人员审评,得出如下感官审评结果:
由审评结果可见:
(1)外形比较,中茶108、安吉白茶评分均在90分以上,优于其他四个品种;
(2)汤色比较,乌牛早、龙井43#、中茶108、安吉白茶均在90分以上,优于其余两个品种;
(3)香气比较,龙井43#、陕茶1号、乌牛早评分均在92分以上,其余三个品种也均为91分,六个品种香气表现均优;
(4)滋味比较,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中茶108均在90分以上,优于其余两个品种;
(5)叶底比较,中茶108、安吉白茶均在90分以上,优于其余四个品种。
经感官审评综合得出,乌牛早(91.1分)、安吉白茶(91.0分)、龙井43#(91.0分)、中茶108(90.7分)、紫阳群体系(89.1分)、陕茶1号(88.1分),均在88分以上。
经分析,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中茶108均90分以上属甲级,紫阳群体系与陕茶1号为乙级。
2.2 理化性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六种绿茶经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如下:
由检测结果可见:
(1)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陕茶1号(49.6%)、龙井43#(49.5%)、紫阳群体系(48.9%)、安吉白茶(48.8%)、乌牛早(47.8%)、中茶108(47.6%),均在47.6%以上;
(2)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乌牛早(7.4%)、中茶108(7.2%)、安吉白茶(6.3%)、陕茶1号(5.3%)、龙井43#(5.3%)、紫阳群体系(4.7%),均在4.7%以上;
(3)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乌牛早(4.3%)、紫阳群体系(4.2%)、龙井43#(4.0%)、陕茶1号(3.9%)、中茶108(3.2%)、安吉白茶(3.1%),均在3.1%以上;
(4)咖啡碱含量分别为陕茶1号(4.3%)、龙井43#(4.1%)、紫阳群体系(4.0%)、中茶108(3.6%)、安吉白茶(3.6%)、乌牛早(3.3%),均在3.3%以上;
(5)水分含量分别为中茶108(4.44%)、龙井43#(4.02%)、安吉白茶(3.86%)、乌牛早(3.77%)、陕茶1号(3.76%)、紫阳群体系(3.36%),均在3.36%以上。
经分析得出,乌牛早、陕茶1号、龙井43#理化性质优势较明显,紫阳群体系、安吉白茶、中茶108其理化性质稍次之。
3 讨论
由以上结果与综合分析比较,得出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为适宜商南长足发展的优质高端绿茶品种;中茶108、陕茶一号作为中高档绿茶适当发展;紫阳群体作为中低档绿茶适当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启坤,姚國坤,沈培和,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潘根生.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陈宗懋.中国茶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4] 庄晚芳.茶树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5]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 唐明熙.安徽名优茶叶的品质与土壤条件.土壤通报,1997.
[8] 许允文,朱跃进,韩文炎,等.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 潘根生,高仁进.遮阴对茶树生理和生化影响的研究.茶叶科学,1986.
[10] 张晨成.我国茶叶产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11] 罗会友.黄山区林下生态茶业经济发展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2):91-92+113.
[12] 郑英美.谈茶叶产品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福建茶叶,2016,38(8):11-12.
[13] 张建成,苏京晶.陕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茶叶加工,2008(4):8-9.
[14] 韩星海.激活陕茶市场 发展茶叶经济——从陕西茶叶经济现象探析有关发展问题[J].茶叶通讯,2006(3):45-46.
[15] 陶质斌.试谈评价茶叶生产经济效益[J].茶叶通讯,1984(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