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摘 要:井下作业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井下落物事故,影响了井下作业的施工进程,有时还会衍生出更复杂的工程事故和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井下作业行业的良性发展。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有必要剖析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落物事故,并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井下落物;防范措施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质量事故,其中井下落物是其中占比较大的一种事故,并且常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造成管柱卡死,油、气、水井的报废。希望通过对实例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井下作业的成功率。根据对井下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的井下落物事故的总结分析,大致可以将井下落物分为钻具内落物和套管内落物两种。钻具内落物常会造成单次施工工序的失败。套管内落物又可以分为管柱落井和小件落井,同时套管内落物的后果比较严重,会造成钻具卡死,如果无法捞出或解卡就会造成油、气、水井的报废的严重后果。
一、钻具内落物事故
1、钻杆通径规落井事故
1)事故经过
某井队准备在9-5/8"套管内进行打EZSV桥塞作业,在利用3-1/2” 钻杆下入桥塞过程中发生钻杆通径规落井事故。
井下钻具组合:9-5/8" EZSV 桥塞 + MST+ 3-1/2” IF钻杆=84.7'。为保证桥塞正常座封,必须使用通径规从二层台对所有钻杆进行通径。
在下入编号48号立柱时,当提起钻杆立柱,通径规没有从钻杆中出来,司钻没有注意到,直接将立柱提至井口,钻台工此时也没有注意到通径规并未由钻杆内出来,在完成刷丝扣油、对扣、上扣后,司钻将管柱下放至井口。在准备将通径规挂在吊卡上带至二层台进行下入49号立柱时,钻台工才发现通径规不见了。经过与井架工确认,确认通径规已经放入编号48号的立柱内,通过查看现场监控,确认通径规没有出来,钻台面上发现另一只并非正在使用的通径规。确认通径规落在管柱内。随即决定起钻取出通径规重新下钻,产生10个小时的非生产时间。
2)事故原因
司钻操作疏忽,没有确认通径规出来的情况下,贸然下钻。
钻台工没有及时检查并及时提醒司钻。
现场没有带班干部进行监控。
3)预防措施
保持钻台整洁,只留一支在用通径规,由带班干部确认尺寸合适。
指定专人过规及送规,司钻要严格进行监督。
从二层台立柱通径时,通径规落地后立即取出并放在指定位置,严禁将通径规长时间存留在立柱内。
二层台进行通径时,人员远离过规区域,井架工必须确认下方没有人员时,才能进行取规,投规,防止砸伤人。
司钻看到井架工信号后再提起管柱,在未见到通径规前严禁将管柱提到井口钻具母扣以上。
加强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员:工具交接不清、设备运行状态不清、井下状况不明、操作工序不明的情况下严禁继续施工作业。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JSA制度,做好风险识别和分析。
二、套管内落物事故
1、套铣头落井事故
1)事故经过
某井7” 尾管内分别在1345m和1498m处各打有一个桥塞,为后续作业需要套铣取出这两个桥塞。某队下入3-1/2” IF钻杆+4-3/4”钻铤×6+ 4-3/4"震击器+ 缓冲器+5"沉淀杯+ 变扣+ 5-3/4"套铣管 + 6-1/8"套铣筒进行套铣作业。套铣参数:钻压1-2KLB,转速30-40r/min,泵排量210加仑/分钟,泵压400PSI。当完成8个小时的套铣作业并循环清洗环空后进行起钻作业,当起完第一立柱后发生卡钻。随后进行活动解卡,最大上提拉力130KLB并触发震击器工作,活动解卡成功。
当起出全部套铣管柱后发现5-3/4"套铣管 + 6-1/8"套铣筒落井,套铣管上部的变扣接头底部公扣磨损圆滑且有刮痕,如图1.
2)事故原因
当完成套铣封隔器后,循环不够充分,封隔器零件的大块胶皮等未能有效返出,导致钻具遇卡。
遇卡后多次活动解卡,最大拉力130KLB触发震击器,震击两次后管柱恢复原悬重,套铣筒脱扣,套铣筒为双梯螺旋梯形扣,震击器工作时瞬间拉力过大造成套铣筒脱扣。
经查证,套铣筒在入井前组装时上扣扭矩为3500lb.ft,超过工具提供方规定的3000lb.ft上限,造成工具丝扣损坏。解卡时,工具由薄弱点断裂。
3)預防措施
完成套铣后需提高排量并且配合高粘度洗井液进行洗井,确保井内无大块碎屑,导致卡钻。
井下工具在组装上扣时必须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禁止高扭矩上扣破坏丝扣,导致工具落井。
遇卡后不要盲目的活动解卡,解卡上限不能超过钻具最薄弱处的抗拉强度。
2、电泵组合落井事故
1)事故经过
某井完井时需下入电潜泵,由下至上组合为:传感器+电机+密封+油气分离器+泵+缓冲阀+压力接头+3-1/2” 加厚油管短节。
当完成电潜泵组合并连接好3-1/2”加厚油管短节后,使用3-1/2”的气动卡瓦座于井口,此时电潜泵组合悬重只有2吨,井队人员觉得悬重较轻,未使用安全卡瓦做为二次防护。当接第一个单根时,电潜泵组合由卡瓦内滑脱落井。
2)事故原因
电潜泵底部组合重量较轻,未打安全卡瓦,无二次防护。
3-1/2″油管短节本体上有油漆,下部为Y型结构,油管不垂直且很难居中,与卡瓦不能有效贴合,导致卡瓦失效。
3)预防措施
任何组合悬重较轻时,在使用气动卡瓦的时候必须使用安全卡瓦做为二次防护。
使用各种形式的卡瓦,必须保证按照管具规格选择合适的卡瓦,每片卡瓦牙都要于所悬挂钻具贴合到位。
三、结论
井下落物事故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以上几个事故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事故都是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对修井队伍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和事故的学习,提高作业人员工作能力,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具选择必须满足API标准,将大大降低井下落物事故发生率。从而提高修井队伍的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枝恒,井下落物打捞重在工具的选择[J],科技与企业,2013(4)。
[2]黄欢,井下复杂落物打捞技术改进[J],石化技术,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