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研共同体 实现协作育人

2020-10-21 17:25徐广明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作教研道德与法治

徐广明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教研的开展不容乐观,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必须建设好教研组,充分发挥出教研组的实际教学功能,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实施常规工作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整体教研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深化教研教改,把自己融入到学校教研的大环境中,把握教改方向,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教学能力才会不断加强,从而提升教研能力。

【关键词】  教研;道德与法治;协作;育人

当前学校教研管理工作还不是十分完善,尤其是对教研组的管理,既没有手段上的成熟要求,也没有方法上的详细指导。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教研的开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主课”轻“副课”,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规范的管理,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师教研主阵地丢失,道德与法治教师各自为战,形成不了教育合力。对此,只有加强教研组的科学管理,实现协作育人,才能更加高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一、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常规工作管理的基本现状

1.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事关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但现实情况是语数英这些统考科目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沦为了薄弱学科。由此造成了学校在管理上没有将道德与法治的教研工作进行重点规划,即便是在每学期的工作要点列出了道德与法治教研内容,也会被其他活动所挤占。教研活动开展的随意性自然导致了管理的松散、督导失察。

2.缺乏浓厚的教研氛围。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主阵地的丢失使得这一学科的教师成就感降低,与学校语数外等“主课”教师相比,道德与法治教师严重被边缘化。教师教研的积极性被打消,教研效果可想而知。加上学校监管不到位,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教研的氛围不浓,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组织的学科活动几乎没有,每年立项的道德与法治课题也少得可怜。

二、改善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常规工作的策略

1.不断规范和完善教研组工作管理。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开展不力的原因在于教研组工作管理不规范,制度不细化。教研工作开展要调研当前教研活动的开展现状,梳理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并找出背后的原因,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

完善教研组工作管理制度首先要细化管理过程,把道德与法治教研的开展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增强教研的刚性管理。教师在教研活动开展的时候要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注重教研的实效性。学校教研机构要加强对教研组活动过程的监管,把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校教研管理部门要完善教研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考核过程让道德与法治教师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在这一过程中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活动效果的考核者。考核要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效果进行量化赋分,并把这种考核结果运用于教师评价。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才能规范参与教研活动。

2.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深挖教材内涵,打造德育主阵地。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要以挖掘教材内涵为重点。道德与法治是一个成体系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对课程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合理选取补充材料将会对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更加成熟的策略。

集体备课应要求每位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如果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理性化、知识化的课程体系变为生活化、活动化的体验参与过程,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能把内容讲通讲透,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就能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3.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活动为载体让德育有声有色。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德育方式。在深化教研教改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五年上册级道德与法治中“我们是班级的主人”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教材里有选举产生班委会、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两部分内容。经过教研组的商量,我们分别与学校的政教处和少先队联合,决定把这两单元上成实践课。首先由教研组结合政教处班干部的相关管理,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班干部选举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选举的过程中就把相关知识渗透给学生。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巩固了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这样一次选举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要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内容变为自己指导自己生活实践的行为准则。其次,要上好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一课,我们结合少先队评选“校园之星”这一德育活动,不仅把校园之星评选作为德育结果进行展示,还把评选过程作为课程学习的样品,把活动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反思,通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我们深化教研教改,在传授完知识之后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过来,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获得进步。通过五年级的班委会选举,我们也发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这有利于我们设计出更有效的教案,促进学生把知识掌握牢固。

4.依托教研组活动,引进社会资源,延伸德育内涵。拓展教研组的活动空间。德育的开放性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不能关起门来搞教研。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德育整体工作,主动将课本中的“德育”滲透到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形成家校共育、人人参与的德育教育格局。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时》就需要借助家庭和家长的力量,《弘扬优秀家风》的教学就需要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德育进家庭,做到家长亲属全覆盖,共同夯实学生的德育教育。

采用“互联网+德育”的方式创新德育手段。我们常说的“5+2等于0”,学校五天的教育回家两天就回到了原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家校联系不够的问题,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教育,也很难做到与学校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如我们每次布置的“大家来晒德育作业”的活动,全校的家长、学生都踊跃参加,纷纷把学生整理书房、做家务、为父母捶背等活动的图片、视频、心得纷纷晒出来。晒的时候,老师、家长、学生实时互动。

5.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以养成习惯固化德育成果。深化教研教改的教学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不断促进自己的教学发展,小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教学下不断提高成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也能够掌握得更加牢固。与此同时,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德育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因此还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加强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还可以联合政教处、少先队设立礼仪岗、监督岗,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道德与法治必须有效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重视教研组常规工作管理,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深化教研教改,把自己融入到学校教研的大环境中,把握教改方向,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教学能力才会不断地加强,从而提升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俊梅.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9(08).

[2]达淑宁,徐璞.提高德育主题活动实效性的行动研究[J].宁夏教育科研,2016(02).

[3]杨梅.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单元课程开发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协作教研道德与法治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