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兰
幼儿园的游戏有很多,区域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区域活动时,老师需要创设足够的活动空间,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不断更新游戏规则才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小,许多习惯没有养成,进区意识和角色分配意识比较模糊,进区后东摸摸西摸摸,游戏没有耐心,做事不专注,活动后也不会自觉收拾材料。区域游戏里,小班幼儿往往以模仿为主,同伴分享、交流合作比较少。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区活动,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创设环境,吸引兴趣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玩一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进区活动。
以“娃娃家”活动区为例。幼儿教师在充分了解班级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设计“娃娃家”活动区布置方案,铺上孩子们喜欢的软垫,摆放了各种类型的娃娃,并配上家具、玩具、餐具等,打造一个温馨的小家,以此吸引孩子。幼儿可以在活动区内模仿大人的活动,如喝茶、做饭、炒菜、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等,还可以和好朋友组建家庭,分工合作,招呼“娃娃们”。
又如,教师可以在小小图书角铺上软垫,摆几张色彩鲜明的儿童沙发,放几个水果抱枕,孩子们可以抱着“水果”枕头看书。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特点给图书分类,贴上美丽的书签,让孩子们爱上这个图书角。
在美工区,教师可以用幼儿的作品作为主要装饰,贴在墙上或挂起来,利用好每个空间,并对作品进行适当装饰,孩子看到自己作品在美工区展示,会很有成功感。美工区内还要投放很多半成品的材料,设置手工制作、涂鸦墙、泥工创作三个区,小朋友坐下就可以动手创作。事实证明环境的创设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共同参与,制定规则
1.建立区角规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良好、有序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建立规则,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首先,教师要先让小班幼儿理解什么是规则,每个区域的规则是什么,规则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如进“娃娃家”活动区,“娃娃们”正在休息,大家要保持安静;“娃娃”喜欢家里整洁干净,活动后要及时收拾材料,把东西摆放会原来的位置,整理材料时要轻拿轻放等。图书角的书是公共财物,是提供给小朋友看的,要爱护书籍,看书时要安静,不能打扰其他小朋友,轻拿轻放,不能争抢等。在活动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并发挥赞扬的力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树立小榜样,从而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区域活动的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习惯,形成常规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进区时,教师要先带孩子参观各个区域,介绍各种材料的功能,再引导孩子说说这是什么区,有什么材料,该怎么玩。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艺术性地使用指导语言,如与小班幼儿沟通是要突出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要使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启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如在引导孩子玩“娃娃家”游戏时,老师可以说:娃娃肚子饿了,你们谁能帮帮他,煮饭给娃娃吃。活动结束时,看到孩子没有收拾好材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娃娃家里很乱,娃娃不开心了,谁可以帮娃娃收拾屋子?
小班益智区里投放的材料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幼儿生活,如分豆豆、扣纽扣、串项链等。教师可以创设“开商店”情景,店内可以卖豆豆、纽扣、项链等。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小动物要开商店了,里面有很多材料,要准备很多商品,谁来帮忙?”在教师细致耐心的引导中,幼儿很快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
四、细心观察,做好记录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会很快完成了他想做的东西,然后开始东张西望,无事可干,无事做的幼儿就会开始捣蛋。这时教师就要思考是不是这些材料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还是幼儿不会玩。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引导,做好调整。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考虑应在哪些方面给予幼儿帮助。幼儿活动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幼儿,要学会等待,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情况后再做指导。
1.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好记录,适时引导。教师要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兴趣、材料的操作情况和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例如,小班的孩子进美工区后发现有很多手工的制作材料,但是不知如何开始,什么都想玩,就摸摸这个摸摸那个,没有进行实际操作。看到这个情况,我就过去问他:“你最想玩哪个,先做好一个,再做其他的。”这样一提示,孩子就选了最喜欢的材料坐下来玩。幼儿不知道如何选择内容时,教师只要稍作指导就可以了。有一次,我到小班观摩活动,正好看到一位幼儿在建构区拼积木。他在搭高,因为不平衡,每次搭到一定高度就倒了。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推倒了自己的积木,还要去推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我走过去跟他说,“我们不玩搭高了,搭街口大桥好吗?”我告诉他桥要有桥墩,桥墩要稳就要把大块的积木放在最下面。朋友式的教师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改正不对的行为,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但如果发现幼儿是在故意捣乱,破坏材料,老师要及时制止,杜绝这种行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适时指导。在观察孩子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助,要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时小结。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很多的情况,老师有时不能一下子都解决,可以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跟踪观察。如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了不同的区域,老师分身无术,不能一一指导,记录就显得很重要了。
2.观察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好记录及时更换。幼儿进区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是受材料的吸引,如果幼儿没有興趣,教师就要考虑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孩子进区多了,材料会有损坏和减少,教师要观察幼儿材料的使用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增加或减少材料,如材料数量是否能满足幼儿活动,材料的种类是否丰富,材料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根据记录投放材料。
五、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孩子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要进行及时评价,促进幼儿能力提升。在幼儿游戏活动中,适时的总结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评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时候需要及时评价,有时候需要活动后集中评价。如游戏进行到某一个环节就进行不下去了,老师就需要进行及时评价。在一次小班的建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在搭建幼儿园的围墙,围墙都建好了,门也有了,但是小朋友进不去,出不来。小朋友要跨过围墙或者蹲着从门里钻进去。小朋友感觉哪里不对,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走过去问孩子:这个家园是给谁建的?谁会住在里面?进出方便吗?为什么不方便?小朋友家里的大门是怎么样的?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了解家要住很多人,门要高,要大,方便人进出。小朋友听了知道门太小,太矮了,于是把门拆了重新搭高加长。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扮演医生帮别人看病,有些“医疗器械”不会用,“娃娃家”活动区,孩子们不会分配角色,去“商场”买东西不知道说什么等等,问题太多老师不能一一解决,老师可以先做好记录,在活动后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让更多孩子参与评价活动,说说自己在游戏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引导孩子说说我们该怎么做,总结不足,提升幼儿的经验。
区域活动讲评应建立在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作好准备。每次区域活动后,老师都要及时评价,帮助幼儿回忆游戏过程,小结游戏情况,如幼儿遵守区域规则情况、材料使用情况、活动完成情况、收拾材料情况等,表扬表现好的孩子,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鼓励其大胆创造。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创造条件,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