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岁是发展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活动十分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通过环境创设、即兴创作、音乐游戏和形象塑造等途径发展幼儿更大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活动;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奥尔夫音乐教育概述
(1)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
奥尔夫音乐教育由德国伟大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其基本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将多种方式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综合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很容易被幼儿接受,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集音乐、语言、舞蹈为一体,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体现着原本性的教育理念。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原本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一方面是从音乐元素入手,犹如在“一粒种子”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入各种音乐元素和教育手段,使小小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另一方面是从人本身出发,强调人用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二是即兴性。奥尔夫认为即兴创作可以降低幼儿的紧张感,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丰富想象力;三是参与性。奥尔夫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使每个儿童都能够并乐于参与活动,每个幼儿都是演奏者与参与者,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真正地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四是综合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音乐元素的综合,包括拍子、节奏、和声等的变换和增加;另一方面是活动形式的综合,通过游戏、创作、歌唱、舞蹈、戏剧相结合的方式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
2.幼儿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的高级的思维,它能够开拓人类认识的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的新成果。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题有创新、有意义的思维活动,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思维活动,幼儿也不例外;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发明新的事物,提出新的假说,建立新的理论和形成新的概念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是仅为少数人所有的。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3-6岁的幼儿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幼儿认知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创造性思维是广义的,但是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的训练和开发,可以使幼儿逐步获得一定的逆向思维模式。
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模式的程式化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大多是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幼儿模仿,教师并没有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幼儿也并没有对作品产生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的意识,却不善于引导幼儿进行灵活的思维活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重知识传授轻感情交流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把学习音乐知识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认为幼儿懂得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就能赢在起跑线上,其实这不仅违背了《纲要》中强调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学会感受美、创造美的要求,而且不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从而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幼儿积极性和参与度低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教师一般是占据主导地位,幼儿要时刻跟着教师的步伐,逐一进行各项音乐活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低,有些幼儿不愿参与音乐活动,教师要么拉他参与进来,要么不理他,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现阶段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认识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很有帮助,他们就大量地开设奥尔夫音乐课,但是许多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不深入,他们并没有深刻理解“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含义,还是认为把自己该教的内容教给了幼儿就算完成了一节音乐课,并没有从幼儿本身出发,这就极大地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音乐教育理念落后
虽然现阶段我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年龄特征,但是,很多幼儿园为了学习效果的立竿见影,还是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完全将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抛之脑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3.音乐教育重结果性评价
幼儿园会对音乐活动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方式却是结果性评价,他们只会关注幼儿能否顺利地完成表演,而不关注幼儿是否自主、自觉、快乐地参与活动,因此,幼儿很难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导致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低。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以人为本”,提倡从幼儿自身出发,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发掘幼儿艺术天赋、开发幼儿艺术潜能,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减轻幼儿学习的压力和负担,更好地吸引幼儿学习的注意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想象力的开发。
四、奥尔夫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策略
1.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环境是幼儿启蒙的老师,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环境包括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
(1)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生活环境
音乐教育若是与幼儿的生活相脱节,那就失去了音樂教育本身的价值,只有把握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细节,结合音乐教育实际展开音乐活动才能有效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
在一日活动中,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比如吃早饭、加餐和午饭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如《雨的印记》《梦之船》等;起床时,播放一些欢快有力的音乐,如《天天向上》《小宝贝》;在语言活动中,可以选择和谐的乐曲进行伴奏,渲染情感氛围。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幼儿更能发挥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乐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心理环境
3-6岁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否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这种心理取决于成人能否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指南》中指出:给予幼儿心理安全感,让他们敢于并乐于表达、创造。[2]因此,教师适当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源泉。
比如,在刚进行打击乐器教育活动时,幼儿对各种乐器充满着好奇感,他们往往不按教师的要求来击打乐器,而是随意敲打,这时教师如果大声呵斥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击打,就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索,等他们掌握了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教师只需要稍一点拨,幼儿就能理解。
2.即兴创作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即兴性是指人在受到某种外界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下,产生的创作、表演激情与欲望,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即兴创作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有用手段自始至终贯彻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
(1)即兴表达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集音乐、语言、动作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其中语言的表达在音乐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语言进行即兴表达,不仅锻炼幼儿语言能力,而且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活动《一句祝福的话》活动目标是幼儿能为自己想出的祝福话语创编节奏短句,进行节奏朗诵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即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活动的模仿阶段,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左右摇摆身体,一边示范性地朗诵祝福词。幼儿逐渐熟悉了乐曲之后,便进入探索阶段,教师请幼儿每人想一句祝福的话,内容可以是祝福生日快乐、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等内容,幼儿各自探索如何用节奏来表达自己想到的祝福语。
在该音乐活动中,幼儿即兴表达对自己的祝福,体会到即兴表达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即兴表演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即兴表演就是对听到的音乐或者是想象的场景即兴做出身體动作反应的过程,这种即兴表演促进了幼儿自我表现和创造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如在音乐活动《点炮仗》中,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回忆放鞭炮的过程,并请幼儿用嗓音和动作来表现“点炮仗”的过程,比如,点炮仗之后响三声第一声“吱——”代表炮仗点燃了,第二声“砰——”代表炮仗点燃之后冲向天空,第三声“噼里啪啦——”代表炮仗碎片四处飞落。再如,扮演“炮仗”的人刚开始是蹲着的,表示一支未被点燃的炮仗,然后往上跳,表示被点燃了,要冲向天空了,接着四处摇晃,表示炮仗被炸碎了,炮仗碎片漫天飞舞,最后坐下或是躺在地上,表示炮仗的使命结束了;而扮演“点炮仗的人”刚开始则是小心翼翼地点火,然后远离“炮仗”,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到后来躲起来,最后看见了“炮仗”噼里啪啦点完之后,露出会心的微笑。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嗓音和身体动作进行即兴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幼儿既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表演的乐趣,又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音乐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音乐游戏时间,让他们从容地参与音乐游戏,其次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音乐背景,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下无拘无束地玩耍,尽情地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享受的过程中想象与创造。
例如,《小白兔与大灰狼》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启发和引导幼儿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小兔子,比如:跳(慢跳、快跳、掐腰跳、剪刀手放头上跳),吃胡萝卜(蹲着吃、东张西望地吃),睡觉(抱头睡、双手合起来放在脸的一侧睡)。然后教师可以扮演大灰狼,“大灰狼要来吃掉你们了”,“小白兔们赶紧躲起来,不要被大灰狼捉到”。通过这种音乐游戏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形象塑造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形象性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学习的共同点。通过形象塑造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
如在《美丽的金孔雀》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穿上金孔雀的衣服,戴上金孔雀的头饰,把自己打扮成金孔雀的样子出现在幼儿面前,然后随着音乐表演金孔雀,这就为幼儿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活动情境,幼儿看到这么美的“金孔雀”会不自觉地跟着老师做动作,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模仿“金孔雀”喝水、跳舞、开屏,幼儿想象自己仿佛就是一只美丽的“金孔雀”。
由此可见,在形象塑造中,幼儿听到动听的音乐,看到美丽的表演,会潜意识地激发自己的“再造想象”,从而促进 “创造想象”的发展。总而言之,在音乐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才能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进行形象塑造的乐趣,才能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结语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状况对其未来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形式,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发展更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教育部,2012.
[2]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赵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龄前儿童思维开发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张莹楠.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儿童多种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崔财艳,蔡鸽,赵静.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3-44.
作者简介
孙雪玲(1997.02—),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