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2020-10-21 15:20陈卓秀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卑记忆家庭

陈卓秀

初次看到书名就是吸引我翻开此书的动力和理由,相反而又递进式的书名让我有十分有兴趣去阅读并且学习怎么克服自卑情绪,从而进行自我超越,自我成长。毫无疑问,本书主要通过分章节阐述两部分的内容:认识自卑以及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本书作者将理论与例子相结合,以自卑和超越这两个核心词组贯穿全书。

何为生命的意义?四十亿人生活在地球上,没有人可以脱离群体活着,我们的生活总是与其他人交织在一起。所以对于个体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与他人分享,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从而建立起合作的信心。人的总目标是追求“优越性”,是要摆脱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同时大多数人消除自卑的方式在于优越感的确立,追求优越感是人类的通性。在每件人类的行为之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我们的文化有所贡献的源泉。

在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是一个人的记忆。记忆是可随身携带、而能使人想自己本身的各种限度和环境的意义的东西。记忆绝不会出自偶然:个人从他接受到的多得不可计数的印象中,选出来记忆的,只有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有重要性的东西。记忆绝不会和生活的模式背道而驰。假如一个人的优越感目标让他感到“别人总是在侮辱我”。他便会选择能被他解释为侮辱的意外事件来供他记忆之用。只要他的生活模式改变,他的记忆也会随之改变。很少有人了解最早的记忆,大部分的人都会从他们的最初记忆中,坦然无隐地透露出他们生活的目的,和别人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看法。口吃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别人对他说话过分注意。他非但无法承受压力,自自然然地和别人交谈,反倒要过分关心自己,并设法使人了解自己。人的性格和行为不是没有来由和依据的,人的塑造必然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的幼儿时期,我们受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这其中其主导地位的是孩子的母亲,她处于一种很重要的地位,是婴儿在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的关键因素。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童年记忆实在学轮滑的时候,当时有一次我很严重的摔到了地上,穿轮滑鞋爬起来很困难,我想向妈妈求助,帮忙把我拉起来,但妈妈并没有帮我,而是鼓励我自己想办法站起来,最后我是蹬着路边的土层一点点站起来的。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懂得了遇到事情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可能也是造成我现在遇到苦难比较坚强,不是去抱怨而是想办法去解决的原因吧,我也始终坚信着一句话,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方法总比问题多。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情是件小事,但这件事对我影响可谓之深远。

等我们步入青少年时期,学校的影响开始凸显。学校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形成的用以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另一种教育途径。孩子不断接受来自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未来能够谋求一份工作或者学会谋生的一项技能,而应是能在人类发展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了解自身的社会价值并且为之付诸行动。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能够得到二次生长,同时在心理上也会因为青春期的到来而产生更多不同的情绪。“在人的一生中,常常会经历一些人生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青春期是一个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阶段,每个人的青春期都各有不同,但在诸多不同之中唯一能确定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基于孩子本身性格特点,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能够得到二次生长,同时在心理上也会因为青春期的到来而产生更多不同的情绪。“在人的一生中,常常会经历一些人生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青春期是一个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阶段,每个人的青春期都各有不同,但在诸多不同之中唯一能确定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基于孩子本身性格特点,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等到孩子们顺利地度过了青春期这段事件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生存的压力。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岗位被人们所创造。生产需求的增加使得社会就业机会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如何成功地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职业的概念也是形成于儿童时期,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对某种职业的兴趣,如果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这个孩子会正真拥有一份职业,如果父母进行错误的干预会使孩子失去这一兴趣。父母是孩子拥有职业兴趣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则是学校,在学校中也会了解不同的职业,培养不同的兴趣。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和所有注重人类发展进步的人付出努力,让所有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群体,原始社会人类与同类建立友谊,正是因为对同类有兴趣,人类才得以持续进步发展。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不断地和外界建立联系,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与社会的联系。个体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融入到群体,在不同的群体中寻找到各个方面特有的生活诉求,并在其基础之上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关系。“人类进步从某一方面来说便是让人类具有更高的合作精神。”在建立合作精神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利己主义、精神障碍等情况倾注更多的精力,用行动去引导他们并改善其在与社会建立合作关系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身体,心智与情感的共同进步,而情感更是人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社会情感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情感在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及他们的自尊,更为重要的一面,则超越学生个体以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效果,因此,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要把自己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并对其他人怀有爱心。而父母应该和睦相处,并尽量将这种融合气氛延伸到家庭之外,以让孩子感觉周围人跟家庭人都是一样值得信赖的。此外,学校如同家庭一样,应该让孩子将自己看作其中ー员,同学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合作学习。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为以后孩子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中的一员,让他成为人类平等中的一员。只有这样,他オ会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未来的挫折,才可以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猜你喜欢
自卑记忆家庭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家庭“煮”夫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恋练有词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自卑的地方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