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华
摘 要:在路基工程施工中,挡土墙施工技术能够很好的保证路基工程的质量。首先阐述了挡土墙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挡土墙施工技术的意义。然后以某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最后对施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望能提高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挡土墙;施工技术;路基工程;应用分析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网越来越完善。为了提高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通常会在公路路基工程中设置挡土墙,以有效防止路基填土变形,保障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本文就路基工程挡土墙施工技术与控制要点展开讨论。
1.挡土墙施工技术工艺
1.1挡土墙施工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意义
使用挡土墙施工技术能对坡体岩土进行支撑防护,加固路基土体,防止公路路基土体产生变形、松散等问题,提高构建物整体稳定性。在道路路基工程中,使用挡土墙施工技术可以相应节约土方量,控制公路路堤边坡的占用面积,对路堤滑坡、坍塌治理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实用性较高。挡土墙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区域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加快当地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不断聚集。
1.2挡土墙施工注意事项
(1)砌筑挡土墙过程中应在两侧立杆挂线,其中外侧线需保持整齐,根据每层逐步进行收坡工作,砌筑过程中调整好线杆部分,确保砌体全部都能达到所需设计要求。(2)砌体的砌筑和坐浆需分层进行,在对砌体上层进行砌筑时应避免影响下层。根据具体情况对成品进行保护,严禁滚动、翻转或敲击已砌筑完成的砌体表面。(3)伸缩缝和沉降缝之间应反映出工作段的分段位置,每一段的水平缝需要一致。在进行分段砌筑时,相邻两段落间高差一般应在1.2m左右。
2.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全长56.6km,路基宽12.0m。在第一合同段中,施工遇到困难,K11+900~K16+100右幅路基不在常规路面且施工时间正当梅雨季节。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在不破坏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施工,决定采取挡土墙施工方案。
2.1施工准备
(1)充分了解工程的设计图纸,掌握设计要求,对该工程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深入了解。经过全面量测量与核对,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工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确保工程顺利实施。(2)施工之前按照设计方案要求,明确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材料运输到现场后,应该全面检测其质量及强度,监理工程师需进行审核检查,达到要求之后才能应用到工程中。(3)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和检测并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确认。
2.2施工工艺
2.2.1测量放样
施工测量放样,根据中桩和墙身的间距,在施工现场采用全站仪按照10m的间隔准确放出线点,且确保线点全面覆盖。测量放样结束后,将结果交由监理工程师审核与检验,待合格后,方可开始下一步施工作业。
2.2.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可采用机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墙体施工决定了基坑开挖,两个工序分段进行。首先进行施工策划,确定施工开始的位置,并设立标桩,其上应完整记录开挖深度及施工设计高程。在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挖掘机进场开始基坑开挖作业。该过程产生的土方应及时运出施工场地,不可在基坑周围堆放。开挖施工中,要做好防排水工作,同时应保持施工环境干燥,基坑底部不得留有积水,具体可以在施工现场适当设置积水坑及排水沟等防排水设施。
2.2.3基底处理
开挖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提升基底承载力。通过夯实与整平处理,将基底承载力提升至140kPa以上,否则应及时填入碎石等将承载力提升至最低标准以上,方可继续施工。
2.2.4抗滑凸榫基础砌筑
该工程选用C20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形式设置抗滑凸榫。现场浇筑要求选用强度刚度均达标的模板,并保障模板之間联系紧密、牢固,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变形、混凝土漏浆等问题。混凝土初凝前夕,应插入片石形成凸起状,以保障凸榫和墙身之间连接紧密。同时,基础埋藏深度要求大于1.8m,沉降缝保持为10m,伸缩缝宽控制为2cm。
2.2.5墙身砌筑
墙身浇筑应严格按照先坐浆后铺石的顺序进行,且对施工中选用的片石要仔细冲洗。若施工中不能将冲洗过的片石全部用完,下次使用前应重新冲洗。墙身砌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所用块石尺寸应控制为:长×高×宽=20cm×50cm×30cm;片石厚度控制在15cm以上;所有石料强度均要求大于 40MPa,且确保石材满足施工标准,表面无杂质,质地均匀、无裂缝。(2)石材在使用前应当冲洗,去掉表面杂质,并始终保持湿润,若表面含有黏土则会影响使用效果,进而影响工程质量。(3)片石工作层设置2~3层为宜,找平水平缝且使纵向交错,不得有塑性裂缝贯通,转角石以尺寸均匀、较大为优。(4)下层的大块砌石要求尺寸大小合理,若发现缝隙较大,应在用于灌缝的砂浆中加入小石块。小石块要求符合施工标准,尺寸不得大于砌缝,且使用前应保持表面清洁,不得有黏土。去掉砌石突出部分,尽可能保持砌体平整。(5)镶面施工整体遵循“一顺一丁”原则,小部分“两顺一丁”,同时对齐上下丁头的隔层。计算沉降量是否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判断顺石是否需要调整。砌缝宽度要求为2cm,缺边角≤1cm,平整度≤20mm。(6)用于墙身砌筑的混凝土与砂浆材料,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掺配,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及存储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一旦出现泌水或离析现象,则应重新配置。(7)砌体应保证紧实、分层错缝,不得在连接处出现空洞,否则应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减少空洞对工程的影响。
2.2.6沉降缝
沉降缝按照间距10m、宽度2cm的原则设置,并以墙身为基准,按“由上至下,由里到外”的顺序填塞木板。
2.2.7泄水孔
在高出地面的墙体部分,应当按照梅花形、水平方向间距2.5m、排距2m的原则设置泄水孔。按照要求,距离墙体背面30cm的区域设置碎石反滤层,并在泄水孔后方铺筑土工布。以上施工结束后,应当检查泄水孔是否平行,待砌体实际强度大于70%时,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土,要求表面平整且设置一定路拱及护面墙。
2.2.8坡度控制
按照1:0.3的比例设置墙面坡度,并在施工中利用坡度尺进行定期测量。若坡高大于1.5m,则需要搭设支架以方便施工作业。
3.结束语
挡土墙施工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某公路工程为案例进行分析,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外观与尺寸的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该施工方法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可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向蛟.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7(28):217.
[2]何代荣.路基工程挡土墙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大科技,2018(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