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河流

2020-10-21 15:49张楠
新华月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泉眼南水北调本市

张楠

端稳相机,屏住呼吸,按下快门,一只栗苇鳽站在荷叶上昂头鸣叫的画面被定格下来。几年来,100多种在大运河两岸流连的飞禽,闯进了“鸟叔”张春喜的镜头。

鸟儿历来是生态的“风向标”,总是“用翅膀为城市投票”。只有生态向好,方能引鸟归来。

和水清岸绿的大运河一样,越来越多昔日或干涸见底或臭气熏天的河湖水系,因水而复兴,由水而变美。而这一切变化,都与一场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密不可分。

2014年12月12日,历时十余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进京,近七成用于首都自来水厂供水,还有部分补充进了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大中型水库,同时为城市河湖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

5年来,南水北调给北京带来的生态效益正不断显现,不仅缓解了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还让曾经干涸黑臭的河湖焕发出新生。

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

11月的延庆发生了件“奇事”,三眼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内,清澈的地下水竟然从井口不断喷涌而出。南水北调以来,为了实时观测本市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监测井的密度不断加大,位于延庆的这三眼井,就是刚刚打好的监测井。监测井变成了“自流井”,这让水文监测人员颇感意外,北京缺水多年,根据以前的地下水水位情况,不大可能出現“自流井”。但细一想,大家又格外惊喜,只有当地下水水位高于地面时,才有可能出现类似泉眼一样的“自流井”。

2018年,本市的地下水埋深为23.03米,比上一年回升了1.94米,相当于地下水储量增加了9.9亿立方米。其中,平谷区回升得最多,达到9.17米;密云和怀柔也分别达到6.36米和3.92米。“所谓埋深,就是地下水的水面与地面的距离。”市水文总站的总工程师黄振芳解释。

历史上,北京城曾经多河富水,掘地成泉。但自1999年起,本市经历了连续8年的干旱,再加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用水量猛增,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逢枯必降、逢平必降”,只有碰上丰水年或降雨量比较大的年份,地下水水位才会略有回升。

“地下水就像个水盆,水盆里的水量多少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往水盆里倒了多少水,也就是降雨加上从周围渗来的水;另一个就是从水盆里往外抽走了多少水。”黄振芳解释。为了保障社会和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行,在严峻的供水压力下,本市不得不每年超采地下水。1999年以后的8年间,地下水水位以每年1米以上的速度急剧下降,超采地下水高达14亿立方米。“从图表上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呈一条直线,‘唰地就下来了。”从黄振芳手中的统计图表,可以清晰看出8年来地下水水位的明显变化。

“北京的水硬,烧开后水垢特别多,热水壶内壁老是积着厚厚一层白色的水碱,有时喝到暖瓶底儿的水都牙碜。”孩子出生后,家住大红门附近的韩小磊便为儿子单独开了“小灶”,专门购买桶装水给孩子喝。

“距地表越近的水,与地面和大气越接近,能够快速更新。而埋藏越深的‘老水,循环越慢,总硬度、矿物质含量都会相对较高。”黄振芳说,过去老有百姓反映北京的水“硬”,其实是跟供水高度依赖地下水有关。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调水迫在眉睫。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求抓紧实施。同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002年12月27日,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跨四大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历时十余载,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北共饮一江水终成现实。

5年间,南水奔流进京已超52亿立方米,本市地下水开采量一下子压减了3.36亿立方米。这为北京地下水水位多年来的持续下降按下了停止键,地下水水位终于进入“止跌回升”期。2015年地下水水位停止下降;2016年和2017年分别回升了0.52米、0.26米;在降水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2018年,南水使地下水水位快速回升了1.94米,成为自1978年有历史数据记载以来,水位回升速度最快的一年。

“2019年是枯水年,降雨量减少了57毫米,我们还曾担心地下水水位回升会不会暂停,甚至会不会再次下降。”事实证明,黄振芳的担忧是多余的。截至2019年10月底,本市地下水埋深为22.78米,同比回升了0.31米。这也是有历史记载以来,第一次在枯水年出现地下水水位回升的情况。“有南水在,北京的地下水水位还会持续回升。”黄振芳对此充满了信心。

枯泉复涌或成常态

王振武的家,在仅有100多口人的昌平区延寿镇连山石村。靠水吃水,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着下河挑水、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清澈、甘甜的河水直泻而下,大小泉眼汩汩喷涌,泉水一直流入桃峪口水库。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从上游流过来的水越来越少,水位也越来越低。舀起一勺水,足有半勺泥,想从河里挑水不太可能了。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

王振武从没想到,村里的河竟会有干枯的一天。2000年左右,河中的大小泉眼沉寂下来,河道渐渐成了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昔日奔流直下的河流成了村民脑海中渐渐模糊的记忆。河干了,泉枯了,但日子还得过下去。村民们挖起了自备井,过上了喝井水的日子。

2019年入汛,接连几场大雨过后,路过连山石河边的王振武无意间发现,干涸了近20年的泉眼处,竟然有泉水从地底下喷涌而出。枯泉复涌的“大新闻”传遍了乡里,村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纷纷跑到河边求证。为了保护这失而复得的泉水,村里特意用石头将泉眼圈起。如今,泉眼日以继夜持续喷涌,圈出的水面面积已达200平方米左右,水深约1米。

枯泉复涌绝非偶然。如今,北京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超过52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多个昆明湖的蓄水量。在用好南水的同时,本市多措并举,压采地下水、关停部分自备井、河道补水,京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局得以缓解,饮用水质量得到改善,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

“地下水水位抬升后,必然会出现泉水复涌。”黄振芳介绍,根据普查,北京共有900多个泉眼,之前很多都干涸了。随着地下水水位快速回升,昌平、怀柔、平谷等地陆续有干涸的水井和泉眼恢复喷涌。地下水水位的回升,不但能缓解地面沉降,也为白浮泉、玉泉以及“三山五园”水系的恢复提供了可能性。“以后,泉水复涌很可能会成为常态。”

枯泉因地下水生态的修复而复涌,泉眼的复活,预示着北京的河流将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

臭水沟重现水清岸绿

南水进京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借水”运动,还加快了本市水污染防治的步伐,探索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新路径。

洋桥是凉水河、马草河、旱河的三河交汇处。天气晴好,路过家门口的凉水河时,市民闫黎明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一组滨河美图上传到朋友圈。没一会儿工夫,朋友圈里就有人在照片下评论了:“呦,这么漂亮,这是哪儿啊?”

闫黎明颇有些自豪地回复:“家门口,凉水河!”

朋友难以置信:“你家门口不是条臭水沟吗?”

“早变样了,你们现在再来看看,比照片里还美呢,我家现在可是标准的‘河景房。”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闫黎明禁不住为家门前环境做起了“硬广”。

说起过去的凉水河,洋桥附近的老住户恐怕都会忍不住皱眉头,“那就是条臭水沟”。夏季三伏天,凉水河边的居民都不敢开窗,只要一打开窗户,一股股恶臭就会从河面往屋里飘。

有了南水作为城市供水的基本保障,北京的河湖治污也隨之提速。凉水河被当作一条样本河道,成了治理重点。

首先要“堵”住污水。沿岸35个排污口被封闭,不允许任何污水直排入河;水衙沟暗涵出口、西站暗涵出口新建两处生物除臭塔,工程兵桥上游、岳家楼桥下游、甘石桥下游、红莲南路桥下新建四处离子除臭工程。

堵住污水后,河道中的景观用水哪里来?从自来水管中流出的南水,除了注满居民的水杯,还作为生活用水承担起洗衣、洗菜、沐浴的重任。为了让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凉水河流域建成10座大型再生水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00多万立方米。到2018年年底,凉水河沿线再无污水入河,而源源不断注入河道中的,则是经过再生水厂处理过的高品质再生水。到2018年,本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7亿立方米,再生水已经成为本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5年的治污攻坚战,城区最后的“臭河”再现水清岸绿。岸边的居民终于可以打开临河的玻璃窗,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

凉水河重现生机,是南水北调工程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的一个缩影,本市越来越多的河流正逐步恢复生机。除了将净化后的再生水补入河道作为景观用水,随着地表水资源的开采力度下降,一些昔日干枯的河道被重新注满。“在南水进京之前,雁栖河、小中河等河道完全是干涸的。南水通过这些生态补水河道为地下水和水库进行补水的过程中,肯定会顺着河道流经一段距离,最终渗入地下,或是将水输送到水库中。所以,我们就能看到雁栖河、小中河等一些过去干枯的河道中又有水了。”黄振芳解释说。

为增加本市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不断为水库“充值”。截至2018年底,向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地补水0.78亿立方米,向潮白河饮用水源地补水2.18亿立方米,向永定河稻田水库补水0.47亿立方米,向玉泉山补水700万立方米……随着南水的注入,密云水库蓄水量节节攀升,不断创下本世纪新高,不仅自己喝了个饱,甚至有条件开闸向下游放水。2018年密云水库开闸放水,向下游生态补水1.77亿立方米。

一渠南水,润京五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要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人民。

根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本市将形成外调水和本地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此外,按照“节、喝、存、补”的用水原则用好用足南水,缓解北京本地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现在约57%提高到77%。到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充沛南水,源源不断为老北京注入新活力,让北京构建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新格局。

(摘自2019年12月13日《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泉眼南水北调本市
南水北调:曾有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大地的取水者
小池
一起走过的日子
小池
【数据一览】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用好南水北调征地移民资金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