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节课外阅读教学,笔者为学生准备的阅读材料《微笑》,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圣艾修伯里的作品。圣艾修伯里是名飞行员,1944年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成为一则神秘传奇,之前他曾参加西班牙内战,打击法西斯分子。他根据这次经验写了一篇精彩的故事——《微笑》。本文以意想不到的结局告诉人们:真挚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拉近原本对立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2.学生分析。
本次高三英语课外阅读公开课活动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举办,笔者授课的班级为该校的一个文科普通班,学生事先對文章材料有一定的预习,并对照学案对文章的内容、写作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
3.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预测、略读、跳读等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思维品质;
通过对比法的运用,品味文章的修辞特点,总结写作技巧,将写作技巧运用于写作训练中,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的情感转折,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同理心,推测文章的主题,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4.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笔者将该课型设计为读写课。阅读聚焦修辞审美,写作聚焦修辞手法的运用。笔者遵循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按照“导入、文本内容分析、文本语言分析、文本总结、写作产出、总结升华”六大步骤展开教学。该设计由简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阅读为写作提供话题和支架。阅读话题具有较强的思辨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重在引领学生进行辩证思考,提炼写作话题以及展开论述的写作方式。同时,也注重引领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写作所需的语言支架,比如修辞手段的运用。
教学过程:
Step 1: 美诗分享。
笔者与学生分享了一首英语诗歌,并要求学生猜测“it”的指代内容。
It costs nothing, but creates much.
It enriches those who receive,
Without impoverishing those who give.
It happens in a flash and the memory of it lasts forever.
Yet it cannot be bought, begged, borrowed, or stolen,
For it is something that is no earthly good to anybody
Till it is given away.
[设计意图]通过短诗切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诗歌本身的韵律美、谜题的神秘美,都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也为后文的阅读做铺垫。
Step 2: 探究结构美。
①要求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根据关键词抓住关键信息,找出故事的主要情节。笔者在PPT上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包括where、when、who、what、why, 也给出了回答的一些框架,要求学生填出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在此步骤中,学生通过准确定位故事的五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对故事的情节有了大致了解,为后面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②以口头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测作者的身份背景,并通过图片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会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感到好奇,作者的越狱行为是否光彩?作者的经历是否值得同情?这些问题的答案与作者的身份和创作背景密不可分。所以笔者选择在读完一遍故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作者的身份和创作背景,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份,他在抵抗纳粹的行动中被关押受审,性命岌岌可危,但在危机时刻,作者不经意间的微笑却拯救了他。同时,笔者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了作者最有名的作品《小王子》,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Step 3: 鉴赏语言美。
①细读文本,找出故事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用形容词来概括。
Descriptive sentences Feelings of the author
Feelings of the jailor Descriptive sentences
[设计意图]作者能够成功越狱在于他对狱卒的感化效果,文本的一条重要主线就是二者情感的变化过程,从对立疏远到友善帮助。抓住这些描述性的语句,并用形容词来概括总结,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批判性的思考,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②修辞手法探讨,进一步揭示文章的主题。笔者给出了不同的句子版本,如After all, one does not make eye contact with a thing, a corpse. 和After all, one does not make eye contact with a dying person。让学生对比两句的表达效果孰优孰劣,进而总结文章的一些写作手法如明喻、暗喻、象征等,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虽然在高三英语课本上有所涉及,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不够好,并不能够在文本中识别运用。在该步骤中,笔者通过两句不同的表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使用修辞手段的效果,为后文的写作提供语言支架。
Step 4:运用修辞美。
笔者展示了不同的图片,给学生举例,使用明喻或者暗喻的方法,将微笑比喻成冰激淋、阳光、巧克力、桥梁、红玫瑰或者美妙的旋律。
[设计意图]在修辞手法的介绍之后,要求学生对学术的东西加以应用,一方面使得课程由从难到有趣的过渡,学生可以头脑风暴,将微笑与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加以关联,留下更深切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的写作表达搜集观点,将最后的写作任务化繁为简,帮助学生们做到有话可说。
Step 5:任务写作。
任务写作共分为三个步骤,即用30字概括故事情节,作出评论,举出实际生活的事例来支撑论点。
笔者先总结了本课习得的写作技巧,包括描述性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段等。然后给出文章的框架和连接句,要求学生进行话题写作。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要求。高三学生的写作应与高考挂钩,因此笔者设计了30字概括文章大意的要求。笔者给出的框架和连接句使用了本课所学的写作修辞手法,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以读促写,是培养语用能力的阶梯。
Step 6: 总结陈词,与学生分享与微笑有关的名句。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言给学生加深印象,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阅读材料的选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它通过描述个人的命运、思想与感情,渗透着人类普遍的、永恒的精神情感体验。对高中生来说,阅读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忧的情感体验过程。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问答讨论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写作特色两方面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学生在主题讨论中训练语言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思考并内化正确的价值观。
相较于语文的写作,高中生觉得英语作文有点枯燥的原因之一是英语作文常常是封闭式作文,规定了主题,规定了内容,没有可以展开思维的空间。所以,读写结合的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有利于学生自由地想象,扩大创作的空间。当然,在内容自主的前提下,笔者附加一些语言上的要求,让学生运用新学的修辞手法等,以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这节课外阅读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章写作修辞手法的兴趣较强,能自觉地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格。
课后评析:
总之,笔者对这堂课外阅读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要开展其他课外阅读的指导课程,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进行启发分析,引导学生体悟其中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内涵,将语言的学习引向深入。
【作者简介】赵星天,中教一级,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