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丽
近年来,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撑起了吉林振兴的“半壁江山”。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35亿元,同比增长4.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3%;上缴税金646.3亿元,同比增长7.8%;民营企业户数达到35.5万户,同比增长17.8%;个体工商户达到167.5万户,同比增长5.2%;从业人员达到700.6万户,同比增长2.4%。特别是2018年全省持续推动“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日均新注册企业224户,新注册个体工商户755户;省内每万人拥有企业119户,同比增加27户。近几年来,吉林省以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民营企业为抓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形成了招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民营经济在全省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城乡就业的主渠道。
与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的民营经济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吉林省民营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低、缺乏贷款抵押品、贷款笔数多、贷款金额小的问题。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通常不会为民营经济体发放贷款,或者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为这些企业设置较高的貸款门槛,国有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主要以安全性为导向,除为少数信用良好的大型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外,很少放贷。虽然一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制定了针对中小民营经济体贷款业务发展的规划指导意见,但其相关的政策、措施却未明确,同时缺乏适合中小民营经济体的评估与审批制度以及贷款的合力激励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因绩效考核的压力,要求贷款投放“零风险”,往往上收放贷审批权,导致中小型民营经济体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存在一定的难度。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是吉林省民营经济难以获得融资支持的原因之一。虽然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经济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吉林省大多数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机制不健全,同时也增加了民营经济体在获得贷款过程中支出的成本,很难为吉林省民营企业提供广泛、全面、必要、及时的资金担保支持。这些原因都致使吉林省民营经济体难以获得授信,容易形成资金链短缺的情况,影响其生产运行、经济效益与生存发展。
二是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吉林省大多数民营经济体仍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生产工艺及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及产品附加值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缺乏品牌效应、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致使其利润空间被压缩,发展举步维艰。而吉林省民营经济体人力资源水平有待提高,高素质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所在的生活环境、个人发展空间、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优秀人才的吸引能力弱,同时民营经济体经营风险大且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完善的用人留人机制,致使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避免失业压力,满足获得稳定工作的职业需求,往往另谋高就,也就造成吉林省民营经济体人才缺乏、人员流动较大的现象。
一是要加强企业创新与合作。吉林省要加快民营经济体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按照集聚、集群、特色的要求做好民营经济体创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做好包括创业中心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资源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民营经济体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民营经济体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民营经济体自身应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科技知识更新周期短,民营经济体应加强与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吉林省民营经济体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民营经济体严重缺乏管理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合作与支持,而加强民营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互助,能够突破单一民营经济体在人力资源、资金、技术方面的局限,能够实现风险共同承担、资源共同分享、优势互相补充。
二是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吉林省民营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创新谋发展,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前提下,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单一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的困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创建区域性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针对吉林省民营经济体的经营模式,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专业化生产,对产业进行细分并优化重组,促进分工协作,增强民营经济体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市场的良好有序发展。政府应设立科技创新奖补资金,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获得奖、技术成果转让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研发平台奖、科技人才引进奖等,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扩大科技创新券规模。优先支持符合“四有”条件(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投入、有研发活动)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券向高校购买技术服务和技术成果,支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产生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费用,使用创新券购置科研仪器设备,支付研发活动产生的检验检测费用等,这些做法要向中小企业、“四归企业”倾斜。
三是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民营经济缺资本一直是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发展间接融资,也要发展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从银行借贷款,它要有“三个高于”,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民营企业贷款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户数,民营企业申请贷款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是要求银行要多给民营企业贷款。
四是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吉林省民营经济体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难以引进、难以留住的特点。吉林省民营经济体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任重道远、迫在眉睫。政府应对民营企业引进的人才给予和国有企业、当地政府引进人才同等的待遇。具体来讲,就是在职称评定上要享受同等待遇。此外,要建立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在同等条件下,政策要向“四归人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归省高校毕业生、归乡农民工、归乡复员军人或转业军人)倾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帮助民营经济体建立与完善发掘选拔、培养安置、保障激励创新人才的一系列机制,引导吉林省民营经济体吸引高素质创新型管理及技术人才。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经营转换机制、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与人力、劳动、财务、资金、物资、营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管理体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