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双伶
黑槐成荫的翰墨街上.宜兰轩和翰墨斋相邻,除两家店主人一个擅操琴一个喜弄墨之外,与别家无甚区别。
鄘南古城有宋时遗风,人们多喜临池研墨,平时来翰墨街逛的人从未断过。也常有邻近县市的人来这里买纸墨选字画做装裱,再去近处茶城品茶买茶,而后到鼓楼夜市吃美食。
来翰墨斋的人,一进门都会眼晕。满壁悬挂的字画,行草隶篆,山水花鸟,看落款,都是临摹之作。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或普洱沏上。若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
有人把一幅幅卷轴细细看过,说:“您这,都不是真迹呀。”
他嘘叹一声说:“这可都是好字。”
来者指着其中一幅问:“这幅价钱多少?”
他顺势望一眼,脸上满是虔诚之色:“哦,这幅,您好眼力,这是弘一法师的字呢。”
“不是真迹,价钱就该低些。”
他就呵呵一笑:“您看,弘一法师的气韵可都在呢。”
最后搞定价钱,不过三两百元。他恭敬地将书轴取下,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说:“这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若藏在书斋里,价又标得高,谁个舍得买,谁个去欣赏呢?您说是不是?”
来店里逛的人从翰墨斋出来,拐进宜兰轩,一进门先觉得自己俗了几分。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听闻店主朱先生所结交的多是书画名家,在古城也算知名。
他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他给人讲:“我这里可都是名门正派。你看这幅山水画,大气磅礴,庄严肃穆,丰润富贵。这位名家起先不给,我多次上门去求,他才放到小店。可谓我的镇店之宝。”
若买者还价,他就面露不屑,说:“您出那价钱,还是赏赏看看罢。”
古城一位作山水画的老先生携了几幅画去做委托,他斜看一眼,鼻子里哼出冷气,说:“这山水画题材狭隘,技法单一,章法凌乱。这样的皴法,稍显破败之色。您这润格还不太好定,还是当修身养性之作吧。”
一番话说得人悻悻而去。
可是那日,他店里的一幅墨兰小方就卖了三万块。这在翰墨街上已算是高价了。
偏偏那人的亲戚是同在翰墨街经营生意的纸墨店老板,于是就找回到宜兰轩。翰墨街从南到北都是做书画的,谁个不懂行呢?
“你这可欺不得人啊。这不就是你自己画的兰花嘛,怎么混同名家的价钱出售呢?”那人说。
朱先生面不改色,正颜道:“我画的兰不输于名家啊。再说我画兰也有三十多年了,难道名家画的是兰,我画的是韭菜不成?画兰,讲究的是禅意,您看这兰,叶形悠然,雅致非常,哪里不值得三万块?若说名家,那润格更高,哪是三万块就能求得的?寻常人家,挂幅兰花,让陋室添几分雅意就行了!”
气得那人要砸店。
一时就嘈嘈杂杂围聚了好多人。
这时老陶过来,说:“既然肯花高价买《墨兰图》,看来是真心喜欢。这样吧,我店里有幅隶书,写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赠您,算是给这幅《墨兰图》做伴礼吧,您就别再为难朱先生了。”
旁边有人就笑出了声,说:“就您店里那些临摹的画作,赠人不显得失礼吗?”
老陶赧然一乐,从屋里捧出一幅卷轴,打开看,当时惊得众人大赞:一行行字体线条凝练,气势通达,高秀清峻,既有《曹全碑》的丰腴,又有《礼器碑》的峻拔,还可见《封龙山颂》的宽博。落款是“松龄”。
“你从哪儿得来松龄先生的墨宝?”那人惊疑地问。
老陶说:“您没看见我店里那张‘留墨台吗?松龄先生来店里喝茶,随手写的。”
“他的字您也舍得送人?”
老陶说:“这有什么不舍得。若他的字价高得吓人,或是只闷在屋里独赏,还会有几人看他的字喜欢他的字呢?那样写得再好又有多大意思?”
朱先生听了赶紧跑过来,看看字,又看看老陶,又看看店内的“留墨台”,说:“故弄玄虚。这松龄先生我早有耳闻,是鄘南籍的一位隶书名家。怎么会跑到这儿留字给你?倒是天天见你在那儿练笔。不过……你以前送过我几幅兴起得意之作,我看着和这幅字形似得很呢。哦,我想起来了,好像你落款只署名不钤印,倒是有腰章闲印,我还以为是雅趣,你,不会是……”
不料,老陶竟然点头说:“松龄乃鄙人拙号。”他又说:“平日喜欢研墨习字,不承想名气在外,市价虚高,让朋友们破费了。我也心存愧疚,因此不再让字悬于市面上叫卖。经营这个字画店虽是个小营生,却让我结识了许多喜欢书法的好朋友,平日将他们所托的字画平价出手,他们也很乐意。书画本来就是让人欣赏的嘛,若价高了,岂不成了孤芳自赏?各位若喜欢,欢迎以后常来这里切磋技艺,‘留墨台上的笔墨纸砚,随意用。”
天色将晚。那人取了字连连道谢,众人散去。
朱先生朝翰墨斋不屑地呸了一口,恨恨地说:“不就会写个‘字嘛。”他咬着牙把“字”说得很重。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选自2019年第4期《小小说选刊》)
赏析
小小说题为《翰墨街》,实则写的是两个店主,揭示的是两种迥然有别的人生境界。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一是兩家店外在环境的对比。翰墨斋“满壁悬挂的字画”,都是临摹之作,似乎不够上档次,欲扬先抑。宜兰轩一屋子兰花,“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看上去“雅意非常”,欲抑先扬。这种鲜明的对比,为后面人物形象的反转留下了巧妙的伏笔。二是店主人对待艺术和名利的态度对比。陶先生虽为名家,却隐姓埋名,潜心习字,并乐于将书画平价售出,让更多平民百姓欣赏到高雅艺术;朱先生却附庸风雅,唯利是图,并厚颜无耻地高价销售自己的画作。三是店主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对比。陶先生为解朱先生之困,将自己店里的字画慷慨献出;朱先生不仅不知感恩,反而恶语相加,大肆嘲讽。陶先生心底的善良与朱先生的阴暗,犹如云泥之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最后一段“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细品之下,极具韵味。你能分析一下这个结尾的好处吗?
(刘斌)(插图/马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