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研究

2020-10-21 06:08胡花
理财·财经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核算成本

胡花

摘 要: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会计工作,承担着沟通产品与利润的重要责任。通过约束产品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对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制造业企业在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考虑的具体问题,深度解析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帮助企业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制度。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

一、引言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品主要通过价值链模型(见图1)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价值增值。而根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规定,我们通常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作为产品成本,将研究和开发、设计、营销以及客户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认定为费用化支出,这些在会计报表中将以期间费用的形式存在。本文将主要探讨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其核算,帮助企业完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

二、成本构成认定

(一)直接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来构成产品主要部分所耗用的各种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加工的人工薪酬。例如:车间生产工人的薪酬,但需要注意与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相区分。

(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

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可大致将其归类为间接成本,其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除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例如: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设备的租赁费、修理费,为生产该产品参与的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办公费用等。它们与特定的产品生产不具有明显的直接联系,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成本上。

(三)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主要是指在价值链上除了生产制造而发生的其他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例如:运输费、包装费、销售人员差旅费、折旧费、金融机构手续费等。它们与产品生产本身并不相关,认定为损益类项目还是作为产品成本进行结转需要参考企业自身建立的成本核算体系。

三、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直接材料成本核算

直接材料成本与产量密切相关,二者通常为正比例关系,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可直接利用单耗乘以产量得到直接材料成本数额。

(二)直接人工成本核算

在计算直接人工成本时,通常是将单位人工成本乘以工人在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时间。即

(三)制造费用核算

在分配制造费用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它们在对间接费用的界定、分配基准、适用条件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1.传统成本法

在传统成本法下,主要运用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其中,最常用的两类方法为分步法与分批法。

(1)分步法。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大量、多步骤生产同质产品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品完工,要经历若干连续的生产步骤,每个步骤完成得到的半成品都是下一个步骤加工的对象。因此,应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设立产品成本的明细账。期末账上通常都会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对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资料要求不同,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通常可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就进行结转确认成本还是递延至期末统一结转确认成本。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订单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产品的批次。分批法适用于生产单件或小批次精密器械、重型器械的制造企业,以及类似于服装生产的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制造型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上需要在生产周期末期根据完工产品的完工通知单,按照成本项目加以汇总后,将费用资本化,通常不涉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

2.作业成本法

在作业成本法下,认定企业资源消耗的过程也是产品价值积累的过程,将最终产品或劳务作为全部作业的集合以及全部价值的集合。因此,并不区分期间费用的发生,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更准确真实。此外,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的选择将严格按照成本发生的因素确定,例如,成本动因可为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工资比例、机器准备次数、订单份数等,不仅仅局限于产量。然后将具有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最后,再乘以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成本动因数量得到产品成本,即产品成本=该作业成本(库)单位成本金额×产品生产耗用成本动因数量。

四、产品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的编制对成本的约束有极其重要的意義。笔者认为,企业应建立起“以销定产”的经营策略,通过已销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未来生产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再进一步确定应在什么时候购进多少原材料、投入多少人力成本。通过预算的制定让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避免人力物力的

浪费。

(二)通过缩短流程周期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在这里,流程周期主要是指从顾客发出订单一直到产品接收这一段顾客响应的时间,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订单接收、生产制造以及运送。缩短流程周期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流程执行的次数越多,企业能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考虑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固定成本,例如:机器、厂房的折旧与摊销,缩短生产经营流程周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树立新型成本管理理念

为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帮助企业人员树立新型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由外部驱动化作内在发展动力。首先,企业应培养员工树立起成本核算意识,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让员工意识到准确核算成本对纳税的重要性。其次,在设计成本核算管理岗位时,应谨遵相互制衡的原则,杜绝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员工内部之间应相互调动,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规范性。最后,結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企业应重视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本管理转向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重视人力资本的保留与发展。

(四)加强成本精细化核算

在产品生产前,企业可以通过制定高度拟合的预算把控成本支出,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程度。制造企业各个部门应深入分析财务成本数据,根据企业制定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编制部门预算,并将预算指标分解后指定不同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引导部门负责人承担起相关预算成本的责任,确保成本精细化核算顺利实施。此外,企业还可利用科学信息技术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准确性保障成本核算的精准度。企业可以将产品经过价值链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统一录入数据管理平台,不多计、漏计成本,各个部门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宏观把控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程度。

(五)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客户服务成本

客户服务在企业实践中主要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例如:在产品销售前针对产品进行市场调研、提供咨询服务;销售过程中提供接待服务、运输装修服务;售后提供产品质量保修、使用反馈服务等。由此可见,客户服务在产品增值过程中十分重要。

客户服务成本作为企业一项硬性支出,占用的人力物力还是相当庞大的。因此,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吸引消费者,增大产品输出基数,从而减小单位客户服务成本。笔者的建议是企业可以建立客户服务中心作为客户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在衡量客户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后再为客户量身打造客户服务策略,方便企业统一管理并提供多元化的客户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

五、结语

产品生产作为制造业企业的重中之重,产品成本核算应在日常成本管理会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市场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企业内部发展,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并结合时下热点成本问题思考如何帮助企业降低产品成本,获取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关恬恬,边莹.浅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6(34):77-78.

[2]王智.浅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8(8):274.

[3]周莉红.销售及售后服务成本控制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8(7):44-46.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核算成本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哲理漫画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