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胜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与项目资金管理取得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与项目资金管理仍存在些许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因此,为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与项目资金管理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项目资金
一、引言
事业单位属于职能单位,是政府部门履行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职能单位。目前,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集中核算、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其中,改革方针中重点强调国有资产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数目较大,每年中央下拨财政款项数额庞大,这些资金不仅用来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营,而且需要普惠民生,建设社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仅包括财政下拨的资金,而且包括事业单位使用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以及采购的各类资产;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通常来源于专项资金,具有专项用途,不能用作单位的基本支出。而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不够规范,容易造成国有资产贬值,给国家带来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项目资金的管理十分必要。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资产采购预算方案缺乏科学论证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要求实施预算管理,对单位的预算支出编制预算方案,但是,由于许多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较低,单位内没有独立的预算部门,预算方案通常由领导牵头制定,因而编制的预算方案缺乏科学的论证,可能与单位的实际支出存在差距。近年来,许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遵循支出严格按照预算的原则,在每年十月份,财政部门统一向各级单位下拨下一年度的经费额度,各级单位根据自己申报的采购计划,由财政部门审批通过后,监督各级单位执行相应的采购计划。而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通常会按照完成采购额度的原则,对单位下一年度采购计划进行统计,而没有按照单位资产的使用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制定资产采购计划,导致单位盲目地采购资产,许多资产没有达到预定的使用用途,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国有资产贬值。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部门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并且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重采购、轻资产”的现象,特别是许多事业单位采购大量资产后,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验收入库跟踪管理,导致大量的资产闲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有些单位在资产领用环节比较重视,采用责任登记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在领用资产时登记记录,这样方便划分责任,但在资产后续管理中没有进行严格管理,例如,资产在不同人员之间调动变更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在资产台账中进行登记变更,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另外,有些事业单位未定期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经常出现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的状况,单位难以准确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有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建立资产责任制度,国有资产的使用权责不够清晰。
(三)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资金的高效使用离不开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资金管理难度较大,存在管理上的局限性。许多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专项资金拨款,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项用途,包括公益性事业、群众性事业等,因而项目资金主要具有社会性特点,支出适用范围较广,单位难以定性与定量衡量资金使用状况。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通常直接来自上级拨款,自身对收入的监管比较松散,项目资金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当前,虽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了限定与约束,但这些规章制度仍存在一些漏洞:首先,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难以对项目资金管理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其次,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缺乏法律基础,导致其具体执行力不足,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四)资金分配不合理、监管不力
一些事业单位从上级获得审批的财政资金后,没有按照项目预算分配项目资金,造成资金分配不公平。也有一些事业单位为分配到更多的专项资金而进行寻租行为。部分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个别单位领导在分配项目资金时较为随意,正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对项目资金分配使用有巨大的权力,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出资金效益。这种随意性资金分配行为导致外部审计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影响项目资金的正常调配使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采购单位资产
首先,财政部门应牵头主管单位,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进行清查,了解各级单位的资产与物资储备状况,这样就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事业单位的资产真实状况,对日后单位申请资金购置资产能够进行准确的批复,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减少以及空置等现象,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预算单位进行批评,并且进行一定的处罚;而对清查过程中出现资产增加的现象,要及时将其登记入账,保障资产账面记录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严格审批各级单位申请的资产购置计划,特别是对资产采购的必要性以及购置论证意见进行审核,提高单位资金的利用率。
(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良好的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当前,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主要遵循的是财政部201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但是,这些制度已难以满足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此,各级单位应逐步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以法律为准绳,从资产采购、验收、入库、出租、入账、维修、报废等环节制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管理流程。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预算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控制;通过编制预算方案,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详细记录,了解项目资金的流转状况;通过统计分析资金使用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对单位制定的预算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提高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使其更符合单位的支出现状,同时增加预算科目内容,包括项目资金具体使用的明细科目,这样能够直观判断出每笔项目资金的流转动向;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需要调节的项目资金,要进行适度调整,并及时修正预算方案,在年终阶段对预算方案执行状况进行评价,便于为今后预算管理提供指导。
(四)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当前,政府推行《预算法》《项目支出结余管理办法》,力求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使用,同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此外,事业单位应增设财务会计科目明细项目资金的具体内容,记录项目资金从申请调拨到预算结余的整个过程,方便日后对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进行审查与核实,也便于外部审计单位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另外,事业单位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可以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将其作為单位内部人员年终绩效、晋升等的评价标准,从资金预算方案的编制、执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总的来说,为规范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需要事业单位做好全流程监管,确保项目资金科学、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孙云霞.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浅析[J].财会学习,2016(24):206,208.
[2]俞军明.刍议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2(8):32-33.
[3]闫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8(15):175-176.
[4]李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