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远
摘 要:信息化时代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財务管理的效率,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当前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环境、制度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面对这种情况,要强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高校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效率。基于此,研究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化工作制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能够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财务人员应结合自身情况,注重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着力开发各种财务管理系统,如预算控制、网络平台缴费、合同档案管理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从大量繁琐的核算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人员的管理效率,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从而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利用财务信息系统计算和传输相关的数据,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提升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从而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财务行为,准确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推动财务管理动态化发展。
(三)有助于数据资源共享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多点采集和集中处理,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工作开展的需要,向有关人员开设相应的权限,使其能够调阅财务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从而实现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财务系统与高校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对接使得财务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处于更大的闭合系统,为非财务人员便捷地了解有关财务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数据资源的共享意义得以有效提升。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很多财务人员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没有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工作理念和方法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化推进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就会影响信息利用效果。此外,一些高校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工作开展时针对性不足,发展过程中针对性不足,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达不到预期要求。
(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和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很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面对琐碎的管理事务,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此外,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多个环节都会涉及财务管理,这也是每个职工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在高校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职工都缺乏较强的成本意识,将此看作财务人员的事情,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有些职工将成本管理看作一种负担,出现问题时一味推诿责任,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
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独立性较强,在具体工作开展时面临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轻则造成信息泄露,严重时可能造成财务系统瘫痪,这导致很多高校财务人员对此存在抵触心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管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其他部门进行融合,如政府部门、校内其他部门等,体现信息的交流互动。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信息可能牵涉到职工和学生的隐私,同时还可能涉及学校的发展情况,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然而,很多高校财务信息防范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一些重要信息没有经过加密,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信息化推动的过程中,要遵循《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考虑自身财务发展情况,及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实现信息管理模式的过度。高校可以统一财务电算化软件,构建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在系统规划设计时,要结合财务功能、财务人员应用习惯,确保流程简单明了,提升财务系统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大力宣传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优点,提升财务人员接受的程度,树立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制度
财务信息化制度的建立健全,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监督、规范、促进的作用。首先,高校应重视财务信息化体制的建设。其次,针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结合其他高校在管理方面的良好经验及考虑问题的前瞻性,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制度。财务信息化建设依托于网络平台,故网络的安全性同样适用于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在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同时也给其增加了风险,所以,高校在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以风险为导向,不断完善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功能,加强软硬件的维护,建立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保证财务信息安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要想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管理规范化,首先必须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批专业的能够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高效、高质量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此,高校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严格要求,切实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课堂学习的方式,指导财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并严格考核;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让财务人员到财务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的高校参观交流,吸取经验。此外,可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促使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对外的学习交流活动,转变工作理念,积累管理会计知识及技能,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加快财务人员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
(四)做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逐年提高,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而系统管理员在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快与慢、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于系统管理员工作能力与技术水平的高低。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岗位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其肩负着维护整个财务信息系统的重大责任。因此,要求系统管理员必须具备认真负责、持续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不断掌握新技术、理解财务工作的各项新要求,及时调整、更新系统,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效、先进的设备保障。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各个系统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系统,各个模块数据互联互通,对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满足对外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前台终端设备及打印设备等也要进行更新。另外,在与银行进行数据传输时要保障通讯无障碍。
(五)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高校在财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风险,这使得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应加强安全防范,将风险降至最低。具体开展工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强化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二是做好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及时切断病毒源,减少外界的攻击;三是加强权限管理,在财务系统登录时,通过设置密钥、登录口令等,保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
五、结语
当前,信息技术对人们各项活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明确自身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等,同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系统在高校各项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建中,高惠風,魏春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浅析:兼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85-89.
[2]王洪丽,曹明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18):208-209.
[3]张秋香.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41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现状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19,30(1):75-81.
[4]聂继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12):240-241.
[5]吴丽健,梁淑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9(6):190-191+196.
[6]邓栖彤.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16(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