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企业当下的JIT和TOC是否与供应链融合

2020-10-21 11:24朱映霖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合

朱映霖

摘 要: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概念。如准时化生产JIT、约束理论(Theory ofConstraints TOC)、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LP),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  AM)等管理方法都在其适用领域内各司其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效用。随着生产管理技术对环境的适应,这些概念也在中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探讨了JIT;TOC及供应链的相关内容,并就中国生产企业当下的JIT和TOC是否与供应链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JIT;TOC;供应链;融合

一、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的内涵

供应链是一个连接公司所有进出环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当需求方产生采购需求后,会按照清单购入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被加工成半成品,再从半成品打磨成成品,经过打包、配送等环节,再次运送给需求方。总结起来,供应链就是长链条将制造环节上的每一环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闭环。另外,供应链还时刻处于循环状态中,从供应方到需求方,再从需求方到供应方。供应链中的每一环对于这种循环运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将导致链条断裂,运动停滞。环节的链接是不同岗位间的关系的组合,例如需求方产生需求后,供应方向其提供原材料,原材料被加工成半成品和成品后,再运回需求方手中。这期间,任何信息的缺失或不对等,都可能导致供应关系的破裂。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动态的,且各具特点。所以,每个小环节都能体现出供需关系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既是上一个环节的需求方,也是下一环节的供应方。

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供应量都有波动性。根据“牛鞭效应”,需求方的需求量会出现波动,成品的库存量就会出现相应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半成品库存量的波动,最终引起原材料存量的波动。为了保证供应链不会断裂,每个环节的经销商会囤积比原有需求量多的存货,从成品到半成品到原材料,每一级的货品需求量都被放大,呈现递增状态。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管理是指对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开展进行一个整体的管理。从原材料的加工、采购、包装、运送的统筹,到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管控,都属于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高效管理法,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都在它的管控范围内,是一种灵活、敏锐的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大企业,协调供应关系,推进计划有序进展。

供应链管理包含四个模块:供应、规划、物流以及客户服务和需求。整个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客户的需求,围绕需求,展开供应、规划和客户服务模块,管理模式的支柱则是物流模块。供应模块指供货商和加工商之间的原材料交易;计划模块是指采购计划、材料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物流模块是指是指原材料和商品在交易过程中的运输行为;客户需求和服务模块是指企业针对客户提供的预测和业务提供的服务。这四个模块环环相接,相互贯通,维持它们运行的是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是从企业整体运行的角度俯瞰全局,整合所有资源,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加快企业的反应能力,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最佳竞争位置。

(三)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观点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Slagmulder在1999年对购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跨组织成本管理理论。2000年,Peter Kajuter尝试构建成本管理系统,以达到对应任务与活动之间的满足性与协调性。该系统是着眼于供应链管理的大局,提出的一种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Stefan Seuring于2001年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新解读,他指出这一过程是对供应链成本的核算方式以及相关解释进行全面的管控和剖析。他还做出了完整的供应链成本核算框架,以对这一概念进行匡正。他认为对供应链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它的实操性,能极大促进经济向好发展,并促使交易成本向直接成本以及作业转化。2002年,Goldbach在论文中给出了对应的组织设置的概念,这个想法着眼于制度和性能对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条列点,其中包含供应链的委托代理关系、组织运作状况等一系列变量。

二、JIT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JIT是准时制的缩写,意思是准时生产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采用看板管理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从回收顺序和生产指令上依次颠倒过来。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相关的说明补充材料或零件。JIT方法是一种基于拉动式的现场管理体制,它的着重点在于如何把控制造现场的生产,以消除浪费。

JIT生产方法的第一步是发现冗余的WIP库存以及其他的浪费,第二步是整合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强管控力度。在实际操作中,JIT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完成规定工作量中要求的零件数或产品数。

(二)JIT生产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JIT的特点是把的生产计划交付给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辅以“看板管理”或相关过程相反的方向来逐渐公布指令,以拉动生产计划完成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创新式的管理方法有很多不可复制的优势。

(1)JIT对加工环节进行了直接约束,在工厂的生产和经营的进度中,一旦生产没有按规定期限完成,工序的直接责任人和接下来的订单都要对此承担责任,这样的措施给各个工序之间上了一个“拉环”,督促各个环节能够准时完成生产。

(2)有利于实现生产计划與控制功能的步调一致。在JIT的拉式生产模式下,相关的生产指令通过一个过程直接传递到下一个过程,并且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时间间隔非常小。当每个步骤将生产指令传递到下一个过程时,可以根据过程的工作量和生产过程的进度进行实时的更新和调整,这等于将生产计划功能和控制功能结合起来。

(3)在各生产加工过程中均可实现双重控制。在按时生产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计划部门为每个过程发布总体计划,并通过每个环节反方向下达详尽的生产命令。计划部门和随后的生产过程都有了双重控制的保险,以使生产更顺畅。

虽然JIT生产方式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JIT生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时间较长。

(2)难以适应生产需求的大变化。JIT追求零库存,导致原材料供应和计划生产能力跟不上生产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TOC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约束理论(TOC)是由Godratt博士基于他的优化生产技术(OPT)开发的管理哲学。

“TOC”的基本思想是寻求一种改善生产系统约束和消除生产系统约束的方法。

TOC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当它从生产系统中转移到公司管理中时,它会把整个公司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当人员冗余、工作量不恰当、部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制约公司管理的负面因素被发现时,重组这些部门和员工,打破管理瓶颈,在此基础上,畅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准。

TOC理论顺着生产管理系统的固有特性来识别生产操作中的瓶颈,并开发这些瓶颈中暗含的潜力。尽量适应其他环节,在生产线上的战略位置上设置缓冲区,注意物料能否顺畅流动,而不是注意生产能力是否平衡。

(一)TOC理论的优点

(1)TOC理论的重点是识别约束,将约束条件最大化应用。找到约束之后,研究每个场景并将各个场景的约束分开来看,做好独立的准备。

在生产控制方面,目标是管理这些瓶颈。在开发生产计划时,首先确保这些约束的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也就是说,首先考虑这些约束并执行它们周围的所有资源。

(2)TOC理论不需要确定生产计划的生产周期。TOC理论的生产周期是生产计划的结果,它是基于约束来制定生产计划的。

生产周期也随着约束而变化,因此不需要预先设定生产提前期。

(3)TOC理论将JIT和MRP理论两种生产方法的优势相结合。TOC理论是推生产方法和拉生产方法的融合。其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完成率和生产设备的维护率上。其拉式生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加工控制和顾客满意度上。

(4)TOC理论的生产管理方式是生产线的平衡和生产有序进行有效保障。管理质量并不能完全决定一切,有时,生产管理的数据会有统计上的起伏,并与资源条件相互作用,这必然造成生产上的不均衡,进一步形成生产线与生产经营平衡之间的矛盾。

(二)TOC理论的缺点

(1)TOC理论很难应用到生产经营的管理中。TOC理论中所提到的约束不是静止的,相反,它会随着生产进程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对于以约束为工作中心的TOC理论来说,难有用武之地。

(2)TOC理论只作用于公司长期的生产战略的规划,对于短期经营目标的制定,TOC理论并不敏感。TOC理论只注重生产中约束的克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管理。对其他情况视而不见。

四、JIT和TOC是否与供应链融合

从上面可以看出,JIT的优点和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先进TOC管理是JIT管理的延伸,提出了生产瓶颈的概念,把生产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点放在了瓶颈上。TOC管理思想是生产瓶颈。TOC是MRPII和JIT概念的融合。它集中体现了这两种生产管理思想的优点,但由于瓶颈的存在,其DBR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瓶颈调度、进给控制、缓冲区设置,所有瓶颈工序的节拍都作为生产节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非瓶颈工序的独立性,无法得到有效管理。

以海尔集团为例,其JIT战略很有亮点。海尔集团在三个领域使用了此战略:JIT采购、JIT生产和JIT分销。这几个领域之间密不可分,互相支持的关系,决定了海尔集团JIT战略的整体性。海尔集团将整个生产过程置于JIT战略的管理之下,使JIT战略的效率提升到最大化,紧接着,整个产品生产的上、中、下游的生产质量都稳步升高。良好的供应链管理结果。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准时化战略,将准时化采购、准时化生产和准时化分销相加,使成本下降的同时效率却大大提高,同时使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海尔集团的生产成本使其在市场上占据了更有竞争力的位置。

这里考慮采用新的方法,将TOC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JIT管理,TOC为核心,供应链管理,JIT为辅助,以瓶颈工序为中心,首先确定什么是瓶颈工序。采用拉式生产前的瓶颈工序,加速了瓶颈工序的生产效率。在瓶颈工序中采用挤压生产,以加速瓶颈工序产品向下一道工序的流动。确保瓶颈工序的有效使用。由于整个系统的过程内工作水平依赖于瓶颈工序,因此有效地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过程水平,提高了系统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总结

供应链管理、JIT、TOC可以相互补充。在该混合型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中,供应链成本管理比较适用于中长期生产计划的制定,它能进行预测,制定规划,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时更新信息,使信息流与物流有效统一。JIT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浪费,当每个工作环节相互牵制,形成拉力,平衡物料流,使交货周期缩短,让生产效率上一个台阶。TOC使约束被发现,编译瓶颈资源计划,并执行瓶颈控制,从而适应不可预知的竞争环境。当下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用中国智慧借助JIT、TOC的管理优势取长补短,与供应链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朱伟星,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技术-MRT,JIT,TOC的比较研究《财经界(学术版)》

[2]网络,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技术

[3]齐晓鲲(导师:陈宏)低碳经济视角的供应链资金投入及其分配机制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