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 石福丽 罗雷
摘要:围绕军队院校培养“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理念,对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培养模式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分析学员的身心状况提供了崭新的方向,设计了基于此理论的调查问卷,对某军校学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呈现并分析了学员的需求现状以及他们对本科学员导师制的了解程度和需求模式,为进一步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个别化教育模式,发源于14世纪的英国,主要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目前国内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借鉴西方高等教育导师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从2002年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试点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十几年间,本科生导师制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推广实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是作为学分制的一种配套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导师个别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或解决现行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缺陷[2]。
军校由于军事化管理和面向部队需求的教育体制,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军校本科教育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军事化、正规化管理与高等教育体制的交叉融合。这种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学员,有其军事、文化素质的优势,也有专业素养、岗位任职等方面培养上的不足。实施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恰恰可以作为现行军校教育体制和模式的一种补充和辅助[2]。已有部分军校对本科学员导师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主要有国防科技大学[3]、海军工程大学[2]和陆军军医大学[4]等。
一、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的教育理念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主要有打牢基础、适应需求、着眼发展、注重内化、激励创新和弘扬个性[5]。传统的军校本科教育模式,较难充分实施激励创新和弘扬个性的教育理念。
本科学员导师制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即针对学员自身的特点,导师从思想培塑、大学生活发展规划、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转变、专业能力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因材施教,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员全面成长的目的。导师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可以真正做到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促进学员健康成长。它是军校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的补充,是促进军校学员全面成才的有力推手,有利于实现促进学员素质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的根本目的。
这种培养模式加强了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鞭策教员不断改进自身水平[4]。因此,本科学员导师制值得持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实施。
二、理论基础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可见,培养与激发学生的需求至关重要。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特殊时期,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6]。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在 1943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图1所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升序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这五种需求。
作为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需求层次理论相近于军队院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7]。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学员的各层次需求,能够为导师制模式提供向导,可以个性化地为学员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员处于理想的需求状态,也使学员管理过程进入和谐的、全面的、更高层次的良性循环,更加体现教与学的沟通。
需求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教育和学科辅导中得到了关注和反响。比如,有研究表明,需求层次理论在护生导学辅导中已取得显著成效[8]。荀萍和张婷(2011)[9],在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大学生教育中提出,在中国的大学之中,必须树立好需求和服务意识,组织发展才能长久进行,人员队伍才能不断壮大。
三、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需求调查分析
首先邀请自愿参加访谈的35名学员进行线上访谈,通过访谈获得所需一手资料,结合访谈结果和相关文献,设计了一份电子调查问卷。问卷一共27道题,分为三个部分:学员基本信息,学员需求分析,对导师制的认知以及对指导内容和方式的期望。随机抽样对象为武警工程大学学员。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共发出自编电子调查问卷328份,回收302份,回收率为92.07%,其中有效问卷272份,问卷有效率为90.07%,统计时间为2020年3月份。
(一)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调查问卷设计
第一部分,是受访者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级和入学途径。这一部分采用单选的方式,由受访人根据自身情况作答。
第二部分,统计学员们的各项需求(见表1),这部分由受访人根据自己在学校的亲身感受做出回答。
1. 生理需求
饮食和睡眠属于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范畴,有学者提出生理需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主要体现在饮食和住宿需求[10] [11]。生理需求还包括对空气等环境方面的需要,所以本文围绕“生理需求”部分设计了三個问题,涉及学校的饮食、住宿以及环境。
2.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安全,高校学生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个人网络信息安全。
鉴于武警部队安全工作“八个规范”明确规定把加强安全训练作为提高官兵安全能力素质、推动部队安全发展和夯实部队全面建设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而学员又容易在训练中受伤,我们把训练安全作为学员安全需求的一部分设计到问卷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武警部队也在响应习主席要求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建设。需要保证军校学员所接触的日常网络信息是健康安全的,才能不被信息扰乱,保证军心稳定。因此,与白一雪等(2015)[12]、陈秀珍(2017)[13], 田中玉(2018)[14]等人的观点一致,本研究将网络和信息安全需求纳入“安全需求”的内容。
3. 社交需求
社交需要包括对亲情、友情、爱情等的需要,对学生而言,一方面指的是友爱的需求,即每个学生都需要与伙伴、同学之间保持融洽关系且保持友谊忠诚。另一方面还包含归属的需求,即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成为其中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15]。
4. 尊重需求
学员的尊重需要包含他人对学员的尊重和学员的自我尊重。军校管理的强制性的规定可能会让学员感觉到没有被尊重[11],因此会有尊重的需要,主要包括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活动等方式,提升自我思想认识和学习能力,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还包含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支持和关心[16]。
5.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我实力和潜力,在各方面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本文围绕“任职能力”、“知识获取”、“取得成就”和“自我实现”为关键词,进行了问题设计。
第三部分,是本研究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对本科学员导师制的了解程度及实施内容模式的调查,这部分由受访人根据自己的了解进行回答。
采用封闭式问卷,事先针对研究内容和对象设计好问题,并确定问题的答案,使被调查者只能選择已确定答案中的一个或多个现成的答案,极大地提高了问卷结果的统一性,便于统计分析。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部队生与青年生、骨干与学员,使每个类型的学员都有所涉及,避免出现调查空白。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 调查样本信息
有效问卷统计出的样本学员基本信息见表2。
2. 学员需求分析
图2是学员生理需求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员们的饮食和学校环境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住宿条件有需求缺口,希望宿舍情况获得改善。
图 3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财产安全需求最低,训练和人身安全需求最高。这与访谈结果一致,学员对训练设备保障的需求比较强烈,在乎能获得多少训练器材,以及基本训练能否得到保障。
图 4是学员社交需求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员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好有坏,但对情感沟通和共同愿景的参与度较低。据了解,相当多的学员平时休息时间在宿舍打游戏,大都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圈内,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较差,不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学员队干部无法充分了解每个人的社交情况,这也表明了导师参与,通过进行定期的针对性沟通,帮助学员提高建立交际圈、走出宿舍、参与各类活动的意愿的必要性。
图5是学员尊重需求调查数据,过半学员(61%)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22.8%的学员感到与周围人相处起来有点问题,但不影响基本生活,只有16.2%的学员认为无法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在工作认可上,绝大多数学员感到不能得到队干部的肯定,这也是沟通缺乏的表现,这部分学员需要有人长期与之沟通,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环境,因此,这方面也可以考虑纳入导师制模式的指导范围。
图 6可以看出,自我实现需求在所有的需求分析中,不满意选项所占比例最大。原因与学员所受教育形式有关,由于学员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完成各项考核任务,加之学员与授课教员的交流时间太少,与队干部也不经常沟通,需求得不到解决,有想法不能实践,导致学员整体素质得不到全面提升,阻碍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
综上数据而言,不同需求类型学员因为自身需求不同导致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整体数据来看,学员对个人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任职能力的养成有一定的需要。
3. 导师制需求分析
由表 3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导师制,大部分学员并不了解。根据访谈,大部分学员对导师和导师制这种教育形式十分热情,对导师制持赞同观点,希望可以真正实施,学校和导师量体裁衣为自己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以下是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下导师的指导形式具有不固定性,由调查可知,16.5%的学员认为导师应该以定期集体约见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指导,23.3%的学员认为应以不定期集体约见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指导,24.5%的学员认为应以定期个人约见的方式,20.6%的学员认为应以不定期个人约见的方式,还有15.1%的学员认为导师应该等待学员主动询问。就导师指导方式而言,定期个人约见的方式相较容易被接受。
就指导地点来看,16.5 %的学员认为应该在教研室,7.8%的学员认为应该在教室,26.2%的学员喜欢在宿舍,29.8%的学员喜欢在校园其他地方,19.7%的学员认为应该不限场地。
与导师的交流方式的调查显示,30.8%的学员喜欢面谈,16.7%的学员觉得应采取电话/短信方式,20.2%的学员喜欢用网络视频沟通,26.3%的学员钟意于QQ/MSN/微博/微信等方式,3.6%的学员倾向使用电子邮件,少数学员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
与导师见面活动的频率调查显示,7.8%的学员认为应该一学期一次,17.3%认为应该一个月一次,26.1%认为应该两周一次,26.7%认为应该一周一次,12.2%选择一周两次,9.9%的学员选择一天一次。
对导师的角色需求调查显示,22%学员选择政治思想领航者,12.2%选择人生发展引导者,13.6%希望是学习成才指导者,16.2%希望是情感经验培育者,32.9%希望是心理疏导者,3.1%选择了其他。
与导师活动的主要内容调查中,有22.8%学员希望是聊天、交流思想,25.3%希望是倾诉、心理问题疏导,12.1%希望是课程学习、交流经验,21.8%希望是人际交往、发展规划,16.2%希望是专业技能指导,1.8%希望是生活指导。
对导师同期指导几名学员的选择中,23.5%的学员希望只指导1人,46.3%希望指导10人以内,22.3%希望指导10-20人,只有 7.9%的学员希望指导20人以上。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学员都没有了解过导师制,但对导师的需求都比较强烈,尤其对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创新和任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需求。軍校本科学员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员的这部分需求,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为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是进一步推进军校改革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对军校现行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使导师和学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值得持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实施。
军校实施本科学员导师制将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教员学员比例悬殊下导师资源不足;学员面临导师与队干部的双重领导,使得导师与队干部责任划分不清;学员个性化发展侧重点不同,难以评定导师工作成效等,导师意愿不强等,这都是在实施之前就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
[2]张宁,程锦房.军校本科学员导师制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3,10(4):45-48.
[3]胡梅,郭熙业,胡助理,靳晓燕.军校本科生成熟阶段的教带方法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 2015(4):161-162.
[4]郭晟等.本科生导师制在军队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5,23(6): 955-957.
[5]吕云峰.军队院校教育原理[M].内部资料,2016.
[6]姚井君.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220-221.
[7]曾丽娟.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人才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12):49-50.
[8]王昕云,韦琴,杨思思,王自秀,蒙华.基于需求层次论的护生导学辅导应用与实践[J].蛇志,2018,30(02):369-370+390.
[9]荀萍,张婷.略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程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46-48.
[10]万嵩,付凯匀.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谈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7(02):237-238.
[11]林晓敏.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校社区化管理——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391-393.
[12]白一雪,秦跃平,蔡彬彬.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校园安全事故防治[J].安全,2015,36(03):20-23.
[13]陈秀珍.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及安全需求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75-79.
[14]田中玉.从需求理论看女子院校安全工作的对策——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27-28.
[15]刘克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学生心理辅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1):91-92.
[16]刘洋,韩雪峰.基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大学生自我实现引导路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396-400.